2.落实检测机构的技术把关责任。加强科技兴检、人才强检。加快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装备投入,规范检验受理和检验过程管理,建立科学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乘客电梯正式投入使用10年以上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按规定对其实施安全评估。
3.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转变安全工作理念,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建立以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为核心的安全监管新方法,开展特种设备分级监管试点工作,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安全监管工作标准化,开展安全监管绩效考核,规范安全监管行为。加强培训考核机构建设,对培训考核机构实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特种设备人员培训标准化、考试题库科学化、理论考试机考化、实作考试实体化或模拟化、人员资质管理动态化。
4.落实各级政府的领导责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同规划、同部署、同建设、同考核。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安全监管人员,加大对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行政区域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重大事故隐患台账。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县(自治县)建设。
(二)完善长效机制。
1.建立安全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特种设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质监部门牵头,会同安监、交通、铁路、水利、电力、建设、教育、商贸、国土、园林等部门,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共建安全监管互动平台,建立重点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信息通报制度,实现安全监管信息共享,齐抓共管,联合执法,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质监部门要按照
“两个条例”的要求,会同安监、公安、监察、工会等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提高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能力。
2.深化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开展隐患拉网排查、挂牌整改、档案管理、追踪督办,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重大事故隐患实行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挂牌督办。建立隐患登记、销号和查询管理机制,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隐患整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