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统一发放使用《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规范就业、失业备案登记工作,进一步消除城乡就业差别和就业歧视。截至12月底,全市已为44.3万名城乡劳动者发放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其中,本市农村劳动力99656册,外市农民工176848册,手册发放量名列全省第三位。二是开展“一对一”就业跟踪服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全市有7916名就业困难人员接受了就业援助服务,成功实现再就业的有6995人。三是畅通劳动力信息发布渠道。以职介中心为依托,建立省、市、各市(区)、镇(街道)、村五级联网的劳动力市场网络,每天发布上百条以上的招工信息,并把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纳入“农村信息直通车”平台建设规划。四是健全就业联络员队伍。各村(居)委会均建立就业联络制度,指定1人为就业联络员,全面负责本村农民转移就业的宣传、报名、推荐就业和统计上报工作,健全了农村就业服务网络。
(四)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影响。
截止2008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共有255家企业关闭或停工,涉及员工人数32870人。其中,本地城镇居民9356人、本地农村劳动力8347人、外省农村劳动力15167人。为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市就业造成的影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一是落实减负政策,保经济、保企业、保就业。根据市政府《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江府〔2008〕45号),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迅速行动,采取降低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对企业招外来人员减半收取流动就业人员调配费、免收《外国人就业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工本费等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对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符合江府〔2008〕61号规定条件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培训补贴和税收减免。二是成立机构跟踪服务,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依托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训练中心和各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所服务平台,随时为关闭停产企业员工开展推荐就业和培训服务,并通过举办劳务招聘会、劳务集市为失业人员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三是建立预警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稳定就业局势。各地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企业用工情况调查,落实企业裁员备案制度和信息上报制度。四是落实专项资金安排,绩效明显,及时兑现了培训政策,支持基层平台建设经费。五是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全市大力组织开展SYB创业培训,经培训后成功创业864人,实现自谋职业348人,带动就业岗位158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