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宣传动员机制。健全展览会、高层论坛、主题活动、媒体宣传、教育培训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节能减排宣传动员体系,提高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继续办好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增强展会品牌和影响力;继续打造“节能警察”、“节能医生”、“节能管家”、“节能小天使”、“节能大篷车”等系列品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少开一天车”、“汽车节能环保驾驶”和“绿色北京,限塑活动”等;提高能效标识社会认知度,引导消费者选购节能型产品;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有关节能的政策法规、标准、计量、统计、能源审计等内容的培训。
三、深化实施十大工程
(一)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淘汰退出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
优先发展一批服务主导型、创新驱动型和生态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继续推进六大功能区、金融后台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园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国家重大项目对接,促进蛋白质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奔驰与福田合资重卡、康明斯发动机、汽车研究总院、三一重工、燕化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国移动北京生产基地、微软研发中心建设。
加快淘汰退出一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重点抓好40家“三高”企业退出,淘汰年产能20万吨以下的水泥生产企业,关闭所有石灰生产企业和不符合《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采石生产企业,淘汰全市污染严重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等小型化工企业和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
(二)新技术推广工程。制订2009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通过项目推进方式,继续大力推广新技术。
推广一批成熟技术。推进100台以上锅炉气候补偿、水力平衡、烟气余热回收等供暖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在餐饮街、高校集中区、大型度假培训中心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利用生化处理技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力争新增热泵供暖面积500万平方米;在郊区实施分别惠及1万户的“绿色燃气”和“阳光浴室”工程,新建1000个设施农业大棚的绿色生物质燃料供暖,试点实施“送气下乡”工程;引导支持企业设立节能产品超市,加大民用节油节电节气节水产品推广力度。
实施一批示范项目。继续扩大阳光校园建设,在保障性住房示范建设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继续加快推广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扩大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锅炉供暖面积;继续推进热电冷三联供技术的应用;实施北京水泥厂水泥窑处置污泥项目;投用1000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节能环保汽车开展示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