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力推进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以高粱产业为重点的粮食产业化。力争全市水稻国标三级以上达到145万亩,优质酿酒糯高粱3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30万亩,加工专用马铃薯20万亩。继续推进甜橙产业发展,打造隆纳高速公路沿线“百里绿色长廊”,长、沱两江沿岸加工甜橙产业带和赤水河流域鲜食精品甜橙带。突出抓好荔枝、龙眼等地方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建设有机特早茶园,力争新建成甜橙、荔枝、龙眼等水果基地1.7万亩、茶园0.2万亩。强力打造沿长江百里蔬菜长廊,新建蔬菜基地0.8万亩。
(二)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各区县要树立项目兴农理念,积极推进全省农业50强县建设,争取上级扶持。加强协调,整合退耕还林、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村人畜饮水、农村能源建设、水土保持等支农项目。要集中利用项目资源,按照“优势优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整村推进”的要求,将项目资金集中用于优势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一村一品”建设村。
(三)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各区县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试点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入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鼓励城市居民和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经营农业。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增加投入,转变农业工作观念,大力培育一批依法登记、管理规范、富有活力、带动力强的专合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培育本地农业企业,鼓励“企业+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不同发展模式,在提高合同订单履约率的基础上,探索采用“二次返利”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
(四)切实加强生产基地管理。各区县要转变发展观念,坚决走“建管并举”的道路,切实加强已建成的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基地管理,打造一批重点示范果园、有机特早良种茶园、无公害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做强做大奥运荔枝、邓氏桂圆、瀚源有机茶等知名品牌,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发展订单农业,力争全市大春农产品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其中优质稻订单9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订单15万亩,优质高粱订单20万亩,薯类订单5万亩。入选“四川名牌农产品”1个。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