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六)强化行业协会作用。行业协会应参与制定完善行业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发展环境,指导行业发展方向,并参与制定和完善电动车产品的登记管理办法、电池的回收体系以及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如电动车使用密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建立电池冲换站点,规范售后服务标准,实现维修服务社会化等,促进全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规划非机动车道路。在大中城市市区道路规划建设中,应划定非机动车道路,以促进自行车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山东省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轻工业协会、省陶瓷工业协会)
陶瓷主要应用于工业、国防军事、文化交流、日常生活等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陶瓷产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陶瓷大国。我省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给我省陶瓷工业带来严峻挑战,也为其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调整振兴陶瓷工业,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我省陶瓷工业涉及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园林陶瓷、高技术陶瓷、高级耐火材料、陶瓷机械、陶瓷装饰材料等十类产品万余个品种,生产总量列全国第四位,出口交货量列全国第二位;产品覆盖国内市场,远销欧美、非洲、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经济规模总量大。2008年,全省日用陶瓷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元,利税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和11.11%;出口创汇2.7亿美元,同比降低4.5%;生产日用陶瓷15亿件,同比降低5.6%,其中:高石英瓷、骨质瓷、镁质强化瓷等高级日用细瓷产量达到2.2亿件,同比增长3%;出口陶瓷8.1亿件,同比下降10%;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高技术陶瓷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20%。
2.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以淄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淄博陶瓷新材料新瓷种优势明显,产量占全省总量的54%,是全省最大的产业基地。其他分布于临沂、滨州、威海、潍坊、济宁、枣庄、德州等地。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淄博、临沂、威海、滨州等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破产重组基本结束,资产存量进一步盘活,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省陶瓷产业的骨干力量。600余家日用陶瓷企业中,民营企业占55%,股份制企业占25%,中外合资及其他形式企业占20%,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的结构体系。
3.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质强化瓷、骨质瓷、高石英瓷、华青瓷等高级日用细瓷成为主导产品,高技术陶瓷产值占总产值的20%以上;工艺美术陶瓷产品种类丰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茶具、中西餐具、咖啡具、宾馆系列餐茶具,陈设、装饰陶瓷工艺品、美术陶瓷制品、有色釉料、颜料、金水、金膏、花纸等陶瓷装饰材料稳步发展,用于国防军事、信息工程、化工、机械、航空、电子等领域的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研发生产步伐加快。出口陶瓷中的高档产品比重增加,单件换汇水平不断提高。
4.品牌战略取得重大突破。“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拓展了山东陶瓷的品牌市场。淄博陶瓷已成为国家用瓷和星级宾馆的首选,作为国礼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国际友人广泛收藏。到2008年,全省拥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7个、中国陶瓷行业名牌7个,山东省名牌9个、山东省著名商标6个、山东轻工名牌3个和山东省陶瓷行业名牌15个。
5.技术创新效果明显。陶瓷专业技术人才众多。拥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名,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63名,山东省陶瓷艺术家26名;高级以上技术职称360余名,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余名。研发体系比较完善。拥有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和师资力量,与清华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有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山东工业陶瓷研究院和山东省陶瓷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阔。产品创新成果显著。有较大科研成果200余项,其中16项为国家级奖,48项为省、部级奖。
我省陶瓷工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还较低。行业总体产品技术含量还不高,产品花色品种仍需进一步增加,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不少差距,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不够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档品种比例偏低。二是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国外陶瓷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等静压”成型技术、高压注浆等先进设备,我省至今还未采用。三是技术进步能力不强。研发机构的配置、研发水平、产品质量控制手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投入有所降低;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员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四是节能减排压力大。建筑陶瓷发展模式还比较粗放,耗能高,环境污染较大。五是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理念,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
(二)面临的形势。
1.市场前景良好。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高端陶瓷制造企业的冲击,客观上扩大了我国陶瓷出口的市场空间。在国内重点产区中,广东、河北的陶瓷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而对我省陶瓷企业影响相对较小,我省陶瓷企业仍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企业经济效益偏低。能源、资源紧张,原材燃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利润空间缩小。
3.高技术陶瓷投资较少。作为新材料的范畴,高技术陶瓷近年来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是一个新的发展亮点。但我省在这个领域技术水平不是很高,投资力度不够大。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自主创新,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国际高端陶瓷市场。加大技改力度,实施日用陶瓷差异化、艺术陶瓷团队化发展战略,强化市场细分,推动日用陶瓷与文化、旅游、服务、家居等相关产业和农村市场的融合,增强行业竞争力。着力推进高技术陶瓷发展,促进我省由陶瓷大省向陶瓷强省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建立完善国际化、名牌、品牌战略经营机制,用高新技术产品引导开拓国内外市场。
2.可持续发展原则。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3.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原则。着眼于前沿领域,以我为主,高起点引进,引学研并举,重在吸收、研究再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陶瓷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任务目标。到2011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日用陶瓷实现产值230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2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出口创汇5亿美元,年均递增22.8%;日用陶瓷产量18亿件,年均增长6.7%。
2.节能降耗目标:日用陶瓷综合耗能920千克,比2008年降低30%。淘汰燃煤窑炉生产,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保管理体系双认证。
3.技术创新目标:建成4个科研开发中心(高技术陶瓷科研开发中心、高级日用细瓷科研开发中心、高档耐火材料科研开发中心、工艺美术陶瓷科研发展中心),建成6个生产销售基地(高技术陶瓷生产销售基地、高档宾馆用瓷生产销售基地、出口陶瓷生产销售基地、陶瓷装饰材料生产销售基地、高档耐火材料生产销售基地、工艺美术陶瓷生产销售基地),争取再创6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4.结构调整目标:(1)培育“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形成以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骨质瓷、华青瓷、鲁青瓷为主的高级日用细瓷区域品牌。(2)提高出口陶瓷附加值。增加高档日用细瓷的出口,单件产品平均价格达到42美分,比2008年提高10美分。(3)大力发展高技术陶瓷。3年后,全省高技术陶瓷产值突破60亿元,实现3年翻一番目标。(4)拓宽工艺美术陶瓷国际市场。整合陶瓷艺术人才优势,挖掘陶瓷文化底蕴,推动工艺美术陶瓷向产业化迈进,扩大出口规模。(5)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做强做大三大产业集群。做强淄博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临沂日用陶瓷产业集群;培育滨州贝瓷特色集群。建立起与主导产品相配套的产业链和市场网络,吸引相关企业到产业集群所在地集中发展。
(二)重点发展五大系列产品。大力发展高档日用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艺术陶瓷、陶瓷新材料。高档日用瓷重点发展骨质瓷、高石英瓷、鲁光瓷、镁质强化瓷等高档新品种,提高高档瓷、成套瓷、色釉产品、浮雕产品的出口比重和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功能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能源交通、精密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超导陶瓷、电子陶瓷、生物技术陶瓷、磁性陶瓷、光敏陶瓷等品种;结构陶瓷重点发展应用于冶金、电力、航空、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氧化铝陶瓷、氧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等品种;艺术陶瓷重点发展刻瓷艺术、雕塑艺术、釉色艺术、园林陶瓷等,研究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和独特风格的各种园林陶瓷,发展不同消费市场的工艺礼品用瓷、婚礼用品瓷、旅游纪念品用瓷;陶瓷新材料重点发展富矿劣质陶瓷原料的开发应用、环保健康陶瓷新材料的研发、陶瓷无苯金水、陶瓷无铅颜料、陶瓷低温色釉料、低温高档瓷等陶瓷新材料品种。限制普瓷等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规模,推行陶瓷原料、泥料、匣钵、模型等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淘汰技术落后、能耗高的产品。
(三)提升“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形象,树立山东陶瓷品牌。在着力培育“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同时,不断提升“华光”“硅苑”“银凤”“海的”“福泰”“泰山”“国华”等陶瓷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增强镁质强化瓷、高石英瓷、骨质瓷、华青瓷、鲁青瓷等产品优势。在稳定以咖啡杯类、普通西餐具为主普瓷及炻器的基础上,提高色釉咖啡具类中档瓷、骨质瓷、镁质强化瓷等高档瓷出口的比重;加大高档日用细瓷、工业陶瓷以及展示中华陶瓷文化品味的工艺美术陶瓷等高档产品出口。
(四)做强十大企业集团。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华光陶瓷有限公司、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珍贝瓷业有限公司、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山东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山东国华瓷器有限公司等10家重点企业,重点从工艺装备、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产品结构、技术队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等方面抓起,发挥好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实施日用陶瓷差异化、艺术陶瓷团队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山东陶瓷的综合实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充分利用在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重新洗牌的机遇,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加大对中小企业或困难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同盟,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培育和拓宽国内外市场。搞好淄川建材城、博山陶瓷大观园、中国财富陶瓷城、中国陶瓷科技城陶瓷交易市场建设,搭建市场载体。积极参展办会,加强合作交流。继续办好每年的陶博会;组织全省陶瓷企业与中国饭店协会、中国旅游协会联合举办国际宾馆饭店用品博览会;举办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第三届山东省青年陶瓷艺术设计优秀作品大赛活动,同时搞好大型展览和经贸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到港、澳、台和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山东陶瓷琉璃展览展销活动;组织企业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陶瓷行业发达国家进行参观学习、技术交流活动,寻求跨国合作伙伴,努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推动企业在国外的资本运营扩张。支持我省成熟技术、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推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力度,陶瓷烧成燃料要全部使用清洁燃料,窑炉余热利用率达到90%以上,窑炉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裸装明焰烧成技术。研发推广低温快烧技术,采用低熔泥料,降低烧成温度,节约能源消耗。产品干燥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原始工艺方式,压缩坯体干燥周期,逐步推广微波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先进技术。原料加工、成型工序及窑炉附属设备使用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四)加大技改力度,提升行业升级水平。积极鼓励企业淘汰、更新落后工艺设备,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国外“高压注浆”、“等静压”成型等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消化、吸收、创新先进技术,突破我省日用陶瓷产业技术升级的“瓶颈”,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我省重点陶瓷企业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
(五)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山东硅苑、省工陶院等专业科研单位、山东陶瓷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国家级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集中科研力量,加大陶瓷新材、高档日用细瓷、高档陶瓷装饰材料、新型陶瓷机械的科研力度,为陶瓷行业发展提供技术后盾。整合陶瓷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陶瓷生产企业等科技人才的作用,对企业实行技术服务。建立省内陶瓷行业技术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质量检测、理化分析、技术培训等各方面服务。建立陶瓷技术资料库,为企业提供国内外陶瓷技术信息服务。
(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重视企业技术基础工作、质量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重视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搞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复审工作。大力推广燃气节能辊道窑炉、燃气节能隧道窑炉新技术,采用洁净燃料,节约能源。限制和淘汰燃煤隧道窑、推板窑、倒焰窑的生产。积极推广高档瓷二次烧成技术,推广第二代滑石瓷、高档瓷无铅釉等技术成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