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现有企业,严格控制总产能,以内涵发展为主,突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原料路线、动力、产品结构“三项调整”和“节能、环保、安全”三项改造;推动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科学施肥和缓控施肥发展,推动我省由化肥大省向化肥强省跨越。
(二)原则。
1.应对当前危机与促进产业调整振兴相结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对化肥生产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等措施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加快现有装置的改造以降低成本,加快发展非肥产业以增强市场应对能力。
2.淘汰落后产能与做强骨干企业相结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工艺和设备;加大对骨干企业在技术改造、融资、贷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
3.加快技术进步与推进产业整合相结合。以产业集群的发展和骨干企业的培育为依托,加快集群内企业在资源、人才、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共同研发共性关键技术,以产业的整合带动技术进步。
(三)目标。到2011年,高浓度肥比重达到96%以上,缓控释肥比重达到20%左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居全国先进水平。氮肥行业20%的原料立足省内,原料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产业集群得到推进,行业集中度提高,产业布局得到优化。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15%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实施氮肥生产原料路线改造。积极借鉴兖矿鲁南和德州华鲁恒升成功改造原料路线的好经验,重点支持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兖矿峄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宁恒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阿斯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立足国内采用先进成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干粉煤加压气化炉、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等技术进行生产原料路线改造,使我省氮肥原料结构的20%改为烟煤气化,就地取材,每年可减少从山西运煤250万吨,降低对山西无烟煤的依赖。
(二)加快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推广炉体改造、高效风机、自动加煤、油压微机自控、高效除尘、静电除焦油、吹风气回收利用、型煤生产与应用等造气综合节能,余热发电、低压合成、醇烃净化、低位能余热吸收制冷、变压吸附脱碳、涡轮机组回收动力、变换系统提压、机泵变频调速等合成氨生产节电,低温甲醇洗、液氮洗新型原料气净化,双低压醇氨联产、CO2
气提尿素合成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采用新型氨醇合成塔内件、醇氨分离器等高效换热设备和高效精脱硫剂等,降低氮肥能耗和成本。推广氨法锅炉烟气脱硫、膜集成处理氨氮废水等技术,加大氮肥生产污水的治理力度,实现污水零排放。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磷石膏等排放物,重点实施山东鲁西化工集团的尿素联产甲醇等15个骨干企业的23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化肥生产企业适度延伸产品链条,生产甲醛、甲酸、乙酸、二甲醚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加快新型肥料开发。鼓励化肥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各类新型缓控释肥、抑制剂型稳定性肥料、增效剂型缓控释肥和氨基酸螯合肥料等新技术和化肥新品种。重点支持施可丰、金正大继续搞好新型缓控释肥品种及稳定性肥料开发,大力推广平衡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建成拥有年产百万吨级能力的新型肥料生产和研发基地。支持金沂蒙集团加快控释肥产业化和内质型缓释肥料在水田作物上的应用开发。支持禹城中农润田公司在成功生产并应用多肽尿素的基础上,开发含有机酶-辅酶多肽系列肥,扩大多肽尿素生产能力及生产厂点。支持山东春雨集团扩大氨基酸螯合型缓控释肥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加快发展糟卤肥等以工农业生产废弃物为添加剂的缓控释肥。支持明水大化集团提高硫包膜控释尿素生产水平,加强测土施肥和配方施肥,搞好对不同地域土壤特性、植物特性配置各种含量的专用控释肥建设,提高生产能力。
(五)着力打造五大化肥产业集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培育和发展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五大化肥产业集群。五大化肥产业集群涵盖19个氮、磷肥企业和4个新型肥料企业;合成氨生产能力766万吨,占全省产能的79.26%;尿素972万吨,占全省产能90.08%;磷肥71万吨,占全省产能69.6%;三元肥375万吨,占全省产能74.5%。分别是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德州、滨州),主要包括山东华鲁恒升、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鲁北化工;鲁西地区产业集群(聊城、泰安),主要包括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阿斯德;鲁南地区产业集群(济宁、枣庄、临沂),主要包括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鲁中地区产业集群(潍坊、济南、青岛),主要包括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临沂),主要包括施可丰集团、金正大集团、金沂蒙、红日阿康、春雨集团。
四、政策措施
(一)严格控制化肥总量。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切实加强化肥项目建设管理,从严控制氮肥、三元复合肥等产能过剩项目建设。实施化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审查制度,凡高于省规定标准的,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准核准或备案。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现有化肥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适当淘汰落后产能,让一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环保不达标、安全隐患较大、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退出化肥市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培植重点骨干企业。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争取在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上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推进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兖矿鲁南化肥厂、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星化工有限公司、济南明水大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平原化肥有限公司8家企业的产业整合,通过产能置换,逐步提高单系列装置的生产规模,做强我省化肥企业,提升化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大力开拓市场。借助“工商联手”,继续巩固稳定省内市场,确保销售链不断、省内市场不丢。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开发高效缓释、专用肥料等新兴市场。同时,引导企业适量出口,拓展国际市场。
(四)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发挥我省化肥行业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以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搞好化肥行业生产技术和后续项目的研究和开发;落实国务院“保障化肥生产供应,促进化肥行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化肥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努力扩大产学研合作领域;在继续搞好科技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在创新人才方面的合作,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为技术开发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实施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改造,提升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始终保持我省化肥工业生产技术和装置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五)加快发展缓控释肥。加大扶持力度,在重大产业化专项、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支持缓控释肥料企业生产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骨干化肥企业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缓控释肥料。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控释肥配套材料,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强化技术创新,搭建缓控释肥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加强生产、销售、测土肥料配方、植物肥料配方网络体系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销售,促进缓控释肥产业发展。
(六)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政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山东省地方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地方炼油化工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地方炼化产业也遇到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为加快我省地方炼化工业振兴调整,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56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沥青能力800万吨,焦化能力1600万吨,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气体分离310万吨,MTBE装置60万吨,重整装置80万吨,聚丙烯31万吨,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目前有多个产品立足市场,如汽油、柴油、石油焦、液化气、重交沥青、丙烯、聚丙烯、甲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等。2008年,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290万吨,生产汽油325万吨,柴油648万吨,重交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29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7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7%和-77%。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化工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如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截止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兼并重组后,目前我省非央企控股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企业,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金诚石化集团、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企业,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海科化工集团、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企业销售收入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料油问题。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加之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二是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销售渠道不畅通。三是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消费税改革使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度增加。四是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50美元/桶左右,但2008年8月份以前地方炼油企业用的全部是100美元/桶以上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作为基础原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地方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产业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和管理。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均增速24%,实现年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的汽、柴油全部达到国Ⅲ国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原料油基本实现管道化运输。成品油销售网络基本形成,直供渠道畅通。石化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加工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等,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等产品。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恒源石化和正和集团分别建设规模6万吨和10万吨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弘润石化和正和集团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聚丙烯、6万吨甲乙酮、6万吨丁二醇和24万吨丙烯酸、36万吨丙烯酸酯、5万吨精丙烯酸项目;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