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药原药出口情况。2008年,全省共有29个农药原药出口企业,出口55个农药品种。其中:杀虫剂24个,共计1.02吨;除草剂25个,共计5.70万吨;杀菌剂5个,共计1053吨;杀鼠剂1个,共计224吨。出口量6.85万吨,同比增长70.1%,出口原药占总产量的35.3%;出口创汇1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7%。
2.工艺技术与装备。基本上采用间歇式单元反应,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仅有山东潍坊润丰、山东华阳科技、山东侨昌化学、山东滨农科技、山东田丰生物等公司在部分原药生产装置上采用了自动化控制。农药制剂包装基本上采用了自动包装机。总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基本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之上,生产能力较大的几大类农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仍然是以过专利保护期的仿制产品为主,也有少数几个没有专利保护的仿制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品种只有1个,尚未形成生产规模。
全行业具有行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拥有发明专利50余项,储备的农药原药专利产品4个,储备的农药原药仿制国外产品20多个。3.品牌建设。自从2006年农药开始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目录开始,我省已获得3个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分别是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成”牌拟除虫菊酯、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华阳”牌拟除虫菊酯、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侨昌”牌乙草胺,有10家企业的14个品牌的农药产品获得山东名牌称号。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外尔”商标2008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另有14家企业的16个注册商标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结构不够合理。虽然除草剂与杀虫剂的比例接近7:3,但杀菌剂产品品种少,生产能力小,所占比例小,仅占总产量的1%-2%;水果蔬菜用杀菌剂、杀线虫剂、病毒抑制剂产品少。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用药和种子处理剂、非农业用药少。2.企业结构不合理。农药企业有265家,但企业规模偏小;加工企业太多,产品不具有特色,自动化生产程度和现场管理水平较低。3.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能力不强。虽为农药大省,但在农药科研开发方面不超前,人才过于分散,经费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开发较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较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面临的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7月份开始,国内农药原药进入淡季,一些依赖出口的企业订单大大减少,有些国外公司甚至撤销了订单,不少原药生产企业库存量上升,许多企业被迫提前停产,山东农药企业出现了近几年来同期开工率最低的状况。同时,产品价格大幅度持续下跌,个别产品价格跌幅达80%,前期生产的库存产品,价值严重缩水,许多企业因此出现亏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农药行业规划为指导,坚定信心,化危为机,着眼未来,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引领,加快产业升级,促进清洁文明生产,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全省农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原则。
1.搞好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妥善处理“三废”,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强化环保监督,确保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2.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杀虫剂,稳定发展除草剂,加快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及杀菌剂和非农业用药新品种,着力做大重点产品。
3.加快企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有活力的大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加快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鼓励跨地区跨行业整合重组,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淘汰生产条件差、产品和技术落后的小企业。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药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步伐,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与国际大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引进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目标。到2011年底,我省农药及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
三、发展重点
(一)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水果蔬菜用杀菌剂、杀线虫剂、病毒抑制剂产品,城市绿化、花卉、庭院作物用药和种子处理剂、非农业用药,稳步发展除草剂,适度保持杀虫剂老品种的生产能力,以预防突发重大病虫害事件。
1.做大六类重点产品。重点发展吡虫啉、啶虫脒等烟碱类杀虫剂和阿维菌素类生物杀虫剂,以及草甘膦、百草枯、三氮苯类除草剂和酰胺类除草剂。2.实施11个重大项目。
(1)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S-异丙甲草胺原药、年产200吨甲基磺草酮、年产500吨吡唑嘧菌酯。
(2)山东先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吨除草剂吡草醚原药和年产2500吨2%悬浮剂、年产2000吨除草剂灭草松原药和年产4200吨48%水剂。
(3)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啶虫脒。
(4)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年产500吨溴嘧草醚(专利产品)原药和2500吨制剂、年产1000吨吡氟菌酯(专利产品)原药和6500吨制剂。
(5)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多杀菌素、醚菌酯。
(6)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吡虫啉。
(7)济南绿霸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高效氟吡甲禾灵。
(8)乳山韩威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多抗霉素、春雷霉素。
(9)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戊唑醇。
(10)山东胜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甲乙基辛硫磷(专利产品)。
(11)招远三联化工厂丙环唑。3.淘汰落后产品及工艺。重点是消减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品种,淘汰手工包装工艺,全部采用自动包装工艺。
(二)调整企业结构。一是鼓励大型农药生产企业跨省跨地区合作,主要面向东北和华南地区部分省区整合生产要素,加快跨区域发展。二是培育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滨农科技有限公司、侨昌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霸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加快建设国家农药北方工业园(潍坊)。四是培植以潍坊润丰化工、济南绿霸化学品为基础的除草剂,以中农联合生物、青岛海利尔集团为基础的杀虫剂,以滨农科技、侨昌化学、京博农化、先达化工为基础的除草剂,以齐发药业、胜利生物、平原志诚为基础的生物农药,以青岛瀚生、青岛海利尔为基础的制剂加工等5大农药产业集群。
(三)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一是采用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改造农药生产工艺和装置,提高产品回收率,减少“三废”排放。二是建设“三废”处理设施,搞好“三废”收集处理,发展循环经济。三是研发生产少排放或无排放农药新品种,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
(四)开展品牌建设和信用等级评定。继续把争创名牌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到2011年,争取再创国家名牌3个,山东名牌10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8个。扶持企业参加权威机构的信用等级评定,争取到2011年我省“A”级以上农药企业达到30家。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继续鼓励农药出口和在国外设立农药生产销售分支机构。鼓励企业稳定扩大国内农药市场,扩大农药应用领域。鼓励企业开发非农业用药市场。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省农药研究所的支撑作用,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二)加快调整企业结构。建立中小农药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大型优势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强强联合,提高与国外企业集团的抗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安全环保、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企业的整顿力度,提高企业信誉度。
(三)加强化工园区建设。按国家关于危化品企业进园区的要求,我省已经建立了农药专业园区---国家农药北方工业园。鼓励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国内外企业进园投资,加快园区建设。有关部门对进园建设项目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尽快把园区做大做强。
(四)大力开拓市场。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和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延伸产业链,抓好流通环节工作,提高服务意识,积极开拓卫生用药、城市绿化和园林用药、工业产品用药等新的农药应用领域,开拓更广阔的农药市场空间。
(五)促信息技术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新型数字化化工企业,为工业技术改造提供信息化支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政配套政策和税收管理措施,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山东省化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化肥工业协会)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2008年以来,化肥行业前期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后期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销售不畅,开工率不足,生产大起大落,产量增幅明显回落,结束了长达5年的高速增长。为促进化肥工业稳定发展,确保我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到2008年底,我省氮肥企业有49个,其中以尿素为主导产品的26个、以碳酸氢铵等为主导产品的23个。氮肥行业具有合成氨966.5万吨、尿素1079万吨、碳酸氢铵433万吨、硝酸70万吨、甲醇303.5万吨、余热发电69.85万千瓦的生产能力;甲酸、有机胺、三聚氰胺、双氧水等氨和甲醇的衍生产品也初具规模,占据国内市场一定份额。2008年全省生产合成氨669万吨、氮肥493万吨、尿素419万吨(折纯),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磷肥行业具有磷铵生产能力102万吨,硫基三元肥生产能力503万吨、硫酸371.5万吨。我省在缺少硫、磷资源的情况下,凭借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98.77亿元,利税80.06亿元。
1.培植了一批重点企业。山东鲁西化工集团、中化平原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集团、山东联盟化工集团等8个企业名列全国合成氨产量50强企业;山东鲁西化工集团、山东华鲁恒升化工集团、兖矿集团化工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集团等10个企业名列全国尿素产量50强企业。
2.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我省化肥行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1个。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的“峄山”牌尿素、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友谊”牌尿素、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的“鲁北”牌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鲁西”牌三元肥、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艳阳天”牌三元复合肥5家企业的6种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青岛昌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金浪”牌尿素、山东鲁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鲁西”牌尿素、山东阿斯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春旺”牌尿素、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彩云牌”尿素、青岛东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东方”牌复合肥料等14家企业的32个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化肥行业具有省、市级技术中心10个,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该中心在消化吸收德士古气化技术基础上,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自主开发了四喷咀水煤浆气化技术,并已在华鲁恒升、国泰等企业成功应用。鲁北化工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开发与工业化、红日集团的低温转化氯化钾生产硫基三元肥技术开发应用等项目对全国化肥行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骨干化肥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2008年我省合成氨产品综合能耗为1404千克标煤/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0千克标煤/吨。全省氮肥企业普遍采用了联产甲醇同时净化氨原料气的双甲工艺,造气炉渣、余热发电等措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尿素企业采用深度水解技术,降低氨氮同时回收了尿素。化肥行业采取了多项“三废”治理措施,全部实现达标排放,沿淮及南水北调流域企业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目前,全省尿素和三元复合肥产能供大于求,高浓度磷肥有一定量的市场缺口;我省化肥工业生产装置基本是多套装置的叠加,单体设备偏小,缺乏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难以与国内大型集团抗衡。
2.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我省氮肥企业生产原料用煤全部来自省外,每年需从山西晋城、阳泉等地运进煤炭上千万吨,承受巨大运输压力,还要向当地交纳资源出境费,提高了我省化肥成本。磷复肥所需磷矿我省资源稀缺,主要靠云、贵、鄂等地供应。
3.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压力较大。我省化肥企业虽然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是与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大型装置相比,差距还很明显。省内企业之间在能源、物耗等方面也不平衡,改造任务仍然相当繁重。
4.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任重道远。目前,由于农民对科学施肥的认识不够,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十分普遍,氮肥的实际利用率一般在30%左右,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流失,减轻因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改变因施肥比例不合理造成农作物的品质下降等是全省化肥生产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面临的形势。随着国内骨干化肥企业产能的扩张,以及煤化工项目内大型合成氨、甲醇装置在西部煤炭产地开工建设,国家扶持的超大型磷复肥项目在云、贵、鄂磷矿基地建成投产,化肥产业在原料供应、市场格局、营销体制、资本结构等方面的整合日趋加快。全省化肥产业一方面产能过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骨干企业单系列规模普遍偏低,还需要进行原料和节能等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对金融风暴的冲击,加快产业调整、振兴化肥行业是紧迫的、必然的选择。
1.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缺乏原料优势。无论是氮肥的原料煤炭、天然气,还是磷肥的原料磷矿石、硫铁矿,我省都十分缺乏。近几年大量资金雄厚的企业集团到西部资源产地投资建厂,对我省化肥乃至煤化工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二是缺乏资金优势。我省化肥工业是从中、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单体企业实力较弱,尚不具备持资外出购买矿山和企业外延发展的能力,也难以吸引外资。
2.具有的优势。一是拥有发展化肥乃至煤化工产业必不可少的人才、技术优势。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往往地处偏远,人才、环境、运输、水源等附加成本很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资源优势,甚至最终在市场上不占优势。我省化肥只要搞好战略定位,完全可以依靠自身人才、技术优势去争取资源,并且让资源比在原产地发挥更好的作用。晋城煤业、阳煤集团与我省化肥企业的合作就是例证。二是具有良好的化肥区位优势。我省地处化肥市场的中心区域,本地市场容量巨大,而煤炭、磷矿的产地往往远离化肥市场,装置建设在资源产区的化肥运输成本与我省化肥企业运煤成本相比,优势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