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积极探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的新机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要坚持常年训练、学习和训练并重,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改革传统的竞赛内容和方式,在项目设置和比赛规则上,积极探索既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实现优秀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竞赛模式,将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有机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要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加强运动会改革,使师生参与面达到80%以上,特别是要组织好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项目体育比赛,切实做到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要求,落实军训经费,完善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军训制度。高等学校及高级中学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及《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大纲》规定内容、时间,开展好学生军训工作,开展好“少年军校”活动,发挥学生军训工作在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等方面的作用。
(十一)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身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对体育教师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针对青少年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均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
(十二)切实落实教育部2008年下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方案》,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关注学生用眼卫生状况,坚持每天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
(十三)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禁毒控烟等青少年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保证必要健康教育课时、师资和教材,或者在地方课程综合知识讲座中安排一定课时开展健康教育。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专题讲座。建立青少年营养状况监测机制,加强青少年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