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通知
(甘政发[2009]3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现将《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二○○九年四月)

前  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的目标。作为履行公约义务、落实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在200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为了提高省级地方政府及其利益相关者保护全球气候的意识,认真落实《国家方案》提出的具体任务,国务院在《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抓紧制定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我省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省份,在发展过程中重视资源节约,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1.81吨标准煤以内,年均下降4.4%,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方案》有关要求,基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的指导下,我们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到2015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促进我省未来时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 录

  第一部分 甘肃省基本省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一、自然环境
  二、自然资源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四、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五、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效

  第二部分 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的影响和挑战
  一、甘肃省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二、甘肃省未来气候变化可能的趋势
  三、气候变化对甘肃省的影响
  四、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 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原则
  三、目标

  第四部分 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相关政策措施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 甘肃省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及政策措施效果分析
  一、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甘肃省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
  三、减缓效果分析
  四、甘肃省煤化工重大工程效果评价

  第六部分 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二、强化组织保障
  三、推进国际合作
  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
  五、加大资金投入
  六、提高公众意识

  附录

第一部分 甘肃省基本省情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我省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境内有丰富的矿产、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但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脆弱。

  一、自然环境

  我省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沼泽、永久性积雪和冰川、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土地结构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陇中黄土高原位于我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长1000余公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河西走廊以北地带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我省深居西北内陆,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0-15℃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降水具有降水量少、地区差异大、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四大特点。全省各地年降水量42-760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自然资源

  (一)水资源

  我省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52立方,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最少的嘉峪关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4立方;全省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5835立方,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左右。全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水、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水资源分布也不平衡,人口仅占全省2.5%的甘南州拥有全省32%的水资源量,而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的12.5%,人均水资源量仅占0.9%;我省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7月和8月降水量又占全年降水量的40%。

  (二)土地资源

  我省土地资源丰富,但相对贫瘠。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四川和黑龙江省之后,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有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地利用率不高,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8.03%,41.97%的土地尚未利用。全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人均耕地0.177公顷,居全国第六位。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农用地2541.79万公顷,其中耕地462.47万公顷,园地20.54万公顷,林地518.25万公顷,牧草地1410.84万公顷,其它农用地129.69万公顷;建设用地97.19万公顷;未利用地1908.75万公顷。我省土地资源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但难利用土地多;二是山地多平地少,土地质量差;三是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地区间差异大。

  (三)矿产资源

  我省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全省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止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我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6),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我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30种,前十位的有58种。

  (四)能源资源

  我省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华亭、中部的靖远和窑街、西部的西大窑,保有储量达87.23亿吨。油田集中分布在玉门和长庆两个油区,从我省探明储量来看,已发现20个油田,含油面积达478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储量为6亿吨。全省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488.7万千瓦,居全国第十位,可开发容量900.9万千瓦,年发电量370.4亿千瓦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省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风能资源理论储量2.37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在4000万千瓦左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各地年日照时数在1700-3320小时之间,年太阳能总辐射量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