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二)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优势,通过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发展,逐步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要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打破城乡界限、消除城乡分割。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力争2015年乡镇到建制村100%路面实现黑色化,100%行政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均设置标准化客运站场。同时,要加快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增加贴息额度,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贷款。从科技推广、教育培训、市场信息、检疫检验、乡村道路、农村能源和电网、农产品仓储和流通等多方面扶持农业生产。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经费。尽快建立健全低标准、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着力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力争2010年全面完成市区内集中供热、电厂、水泥厂的在线监测工作。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煤制气产业,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积极推进电采暖和天燃气采暖,完成既有电厂脱硫除尘装置改造工作。加快城市周边水泥行业窑炉改造和熟料生产外迁,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粉尘污染。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使排污企业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在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速削减冶金、电力、建材和化工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到2010年,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目前基础上削减15%以上。二是提高水污染治理那能力,完善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重点建设河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河西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强城市饮用水源保护,重点加强乌鲁木齐河、柴窝堡湖及水磨河污染源治理。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注重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集中安全处置医疗废物。重点建设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项目。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采取设置隔音板、设计降噪路面等措施,控制交通重负荷路段噪声污染。强化对电磁辐射源、放射性污染源及光污染的有效监控防治。三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管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强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山风景区、燕尔窝风景区天然林和三北四期防护林保护,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改造和公园、绿化广场、绿岛、街心花园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加强水源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维护水生态平衡,创建节水型城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对城市周边沙坑及六道湾煤矿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管理。
  (四)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从维护各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重视困难群体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共安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一是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二是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三是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尽快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努力培养一批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技能人才。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加大县、乡(镇)、村公共卫生及医疗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10年实现具有参保需求的农民参合率100%。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文化体育事业体制改革。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新工程”进程,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浓郁、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区(县)、乡(镇)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五是保障公共安全。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关注公共环境安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质量建设和治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六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立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加强乡、村(居)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强化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七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良好社会秩序。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