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温政发〔2009〕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三月一日
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009-2011年)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根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08〕46号)的总体要求,制定温州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注重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今后3年,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三个改变”、“五个翻番”,使我市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先进水平。
“一个突破”,即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三个改变”,即改变科技进步水平落后、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缓慢、改变创新人才不足。
“五个翻番”:
一是科技投入翻番。全社会科技投入由2007年的40.1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0亿元以上,增长一倍;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6%左右。
二是科技活动人员翻番。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由2007年的3.0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万人以上,增长一倍。其中R&D人员实现翻番,达到2.2万人年左右,居全省先进水平。
三是发明专利翻番。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由2007年的732件和152件分别提高到2011年的1500件和300件以上。
四是新产品产值率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由2007年的304.7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0亿元左右。新产品产值率由2007年的9.57%提高到2011年的20%。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221.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0亿元以上。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幅提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促进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应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2.全面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积极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强工”战略和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企业不断改进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产品质量。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左右。
3.着力增强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围绕沿海产业带建设,努力建设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规划区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生产、研发、服务功能齐备的民营经济创新平台,优势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到2011年,建成标准厂房1000万平方米(含孵化器),全市开发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5%。
4.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孵化器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实行政府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对成长快、效益好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各类创新基金或争取列入科技计划,使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到2011年,大企业(大集团)基本建立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其中市级超过200家,省级以上100家。
(二)大幅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能力。
1.加快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为创新源头,农业科技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为创新主体,责任农技员和科技特派员为纽带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通过3年的努力,从整体上带动各县(市、区)、乡(镇)依靠科技富民强农。
2.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新技术革命中的作用。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统筹考虑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改善,从县、乡、村三个层次开展科技示范,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争到2011年,全市主要动植物良种和配套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