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业产业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重点推进曙光集团等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车桥研发规模及制造产量保持全国第一。加大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投入力度,每年的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曙光集团投资建设美国技术中心,扩大沈阳技术中心的规模。加强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产品研发和试验项目合作。到2012年,建设辽宁通达轴业、丹东黄海特种专用车2个汽车零部件省级企业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
2.建设以无水印染、纺织服装为主的无水印染技术研发中心。利用丹东无水印染助剂和装备领域的优势,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使丹东成为带动全国,走向世界的无水印染技术与装备的推广示范和辐射基地。无水印染产业基地建设分2个阶段。2008-2010年为第一阶段,建成无水印染研发中心,带动服装等深加工产业发展,成为辽宁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基地之一和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在无水印染助剂、智能无水印染装备和相关技术研发等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打造国内无水印染产业核心集聚区,建成国家级无水印染基地。
3.建设以高附加值手表机芯技术为主的手表产业研发中心。为增强全地区手表企业抗风险、抗冲击能力,重点推进丹东手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2008-2009年建成手表研发中心,并成立手表协会,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合作。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重点进行多功能运动表、陀飞轮表、自动超薄型表等为主的高档手表研发和生产,利用5到10年时间,使我市的手表研发及生产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4.建设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技术研发中心。以目前的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研发生产项目及相关企业为基础,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现有技术工艺,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扩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规模,建设形成在国内居于领先位置的丹东绿色高能型碱锰电池技术研发中心。
5.建设计量和收费管理等相关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和壮大目前居于国际领先的水平的IC卡燃气表、水表和热量表,无线数据远传,管网数据监控及销售管理系统等产品开发,电子设计、软件程序编译及调试、机械设计等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企业,形成丹东市公用事业领域计量和收费管理等相关产品及技术研发中心。
6.建设无损探测仪器研发中心。利用丹东市无损探测产品及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基础优势,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水平,突出开发和孵化优势,建设国家级无损探测产品研发中心。
(十)影视文化。
做大做强辽宁电视台影视外景基地、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和大孤山、大鹿岛山海影视外景基地,把丹东建设成门类齐全、重点突出、风格各异,包含自然、社会、人文、边境特征,在东北有较大影响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1.推进宽甸缸山影视城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 2010年完工,主要包括影视城、会展中心、休闲旅游区。二期投资4亿元,2012年完工,主要建设天然植物园和高尔夫球场。该项目将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基地,也将成为与旅游观光、会展业务紧密结合的一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2.扩建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以2个区域为重点,以东北民国特征街区、丹东民国典型街区为主要内容,建设2座影视城,进而形成东北民国民俗影视外景基地影视基地。一是扩大大梨树影视城规模,仿制和还原民国时期东北几个主要城市的经典街区和标志性建筑,同时建设东北民俗风情博物馆。二是提升东港远东影视基地档次。扩大民国安东典型街区建筑复原规模,以影视文化为先导,实现影视拍摄、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产业联动。
3.开发大孤山庙及大鹿岛山海影视外景基地。结合旅游整体开发,规划和改造大孤山、大鹿岛、獐子岛硬件设施,发掘其自然、历史及文化底蕴,完善其影视拍摄功能。同时,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好各类古迹遗址、古建筑群、风景区、森林公园、海岛等资源,提升其文化含量及经济社会效益。
(十一)口岸贸易。
利用5年时间,在沿朝鲜半岛江海一线,建设以贸易、出口加工、物流集散、保税仓储、边境互市为主体的边境口岸商贸区。一是建立出口加工区。要按照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益一片的原则,拟选定在大东港附近陆域10平方公里临港保税区预留地中建设丹东出口加工区。二是建立边境互市贸易区。初步选定在新建鸭绿江公路大桥附近中朝边境地区。三是建立保税区。在目前已获批准建设的边境综合保税仓库的基础上,规划好预留用地,积极向上争取建设丹东保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