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卫生。逐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治,突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2大工作重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12年,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更新任务,全市96%以上的农村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95%,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在社区接受康复指导的比例达到80%以上。
3.文化。重点把丹东建设成为“省文化强市”,推进文化事业网络建设,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丹东博物馆为标志,以东港、宽甸博物馆为补充的文博服务网络;逐步建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各县(市)区图书馆为纽带、农家书屋为主要场所的图书服务网络;以市群众文化艺术馆为中心,各县(市)区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为平台的社会文化服务网络。以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展开为突破口,逐渐打开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新局面。
4.劳动和社会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推进现代职业培训制度模式的建立。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建立市、县(市)区2级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扩大就业,促进稳定。2008-2012年间,全地区就业总量25万人。其中,服务业13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5万人,创业培训500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到2012年,基本实现服务企业参保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总量实现49.1万人,其中服务业参保达到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总量2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总量75万人,并建立20家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保健站;工伤保险参保总量23.9万人,其中服务业参保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总量25万人 。
5.民政。健全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和完善救灾应急预案,逐步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彻底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问题。到2012年,力争在全市消除危房户,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使我市民政服务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6.市政。围绕城市的供热、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绿化等领域,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市政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一是建设新水源,建设20万吨/日的净水厂,解决城市西部供水问题;改造城市管网,争取在5年内更换城市供水主干网及修复庭院管网;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850吨,解决城市居民垃圾处理问题。二是完善城市公交。到2012年,丹东市建成区公交线路达到56条,增加20条。三是美化环境。到2012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平方米。四是加快公园建设。建成并完善锦江山、元宝山、帽盔山3大公园的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红叶山(菊花山)、安民山、珍珠泡、西干石山、港湾(四道沟)、江雪及三道沟动物园7个市区居民休闲公园。五是建设数字化监控系统,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八)商务会展。
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产业定位原则,以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及东北亚为辐射区域范围,以国际国内商贸和旅游为会展类型,走特色品牌鲜明、会议展览并举、国际国内并重、各产业联动的会展业发展道路,目标定位为国际商贸旅游会展区域性中心,逐步确立会展名城地位。
通过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地区交流、休闲旅游等渠道,把会展业打造成地区服务业的品牌产业。一是商贸往来。利用好丹东产业基础完备、交通便捷通畅、边贸条件独特的优势,逐步把商贸会展发展成会展业的基础。二是文化交流。发展地区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出版、文艺等事业,增强边境和民族色彩,增加与外埠的交流频率和力度,尤其要重点发展创意、影视、动漫等新兴服务业。积极争取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在丹东举办。三是地区交流。扩大与周边城市和国家的经贸联系,加大对 “台湾周”、“朝鲜产品周”等传统会展项目的包装宣传力度,提高办会办展质量,积极扩大市场影响,使之成为区域品牌会展。对外加强与沈阳、大连及朝鲜、韩国重要会展城市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争取我市重要会展活动与周边会展强市在会展活动中的联动对接,实现借力发展,互利共赢。设计培育中、朝、韩区域性国际政治、经贸、艺术、民俗、休闲等专题品牌产品。四是休闲旅游。借助鸭绿江国际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完善旅游会展设施,并利用城市周边丰富的温泉资源,逐步发展成丹东周边的二级会展中心群。
(九)产业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