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短平快生产收入
面向市场,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突出抓好周期短、效益高的短平快增收项目,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50个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园艺花卉等产业,搞好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发挥攀西地区独特光热和土壤条件优势,发展优质烟叶、反季节蔬菜和芒果、石榴等热带水果;发挥盆周山区山地资源优势,发展茶叶、中药材等产业,积极培育种植大户,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户种植业收入。积极开展蚕桑综合利用,增加农户养蚕收入。引导林农发展特色林产品及林下养殖,大力开展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大力发展水产业,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健康生态养殖和科学技术推广,调整渔业产品结构,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搞好秸秆、木渣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增加农林副产物收入。
四、巩固劳务输出规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积极支持、引导农民工“走出去”就业,着力巩固东部沿海劳务市场,大力开拓西北、东北劳务市场,积极发展外派劳务,稳定转移输出规模。加大针对性培训力度,搞好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积极实施订单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完成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加强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继续举办省际间劳务合作洽谈会,搞好供需衔接,建立与劳务输入重点省份的用工需求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扎实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建立农村转移就业困难家庭就业援助机制,支持农民就业增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吸引外商、外资到我省兴办企业,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加大税费、信贷等扶持力度,支持中小(乡镇、村)企业发展,鼓励创办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充分挖掘省内就业潜力,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组织农村劳动力参与采茶、摘果、收割等劳务项目,增加季节性务工收入。
五、组织参与项目建设,增加农民以工代赈收入
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农业发展上台阶项目规划,落实好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与今年农民增收关系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农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同时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增加农民就业增收机会。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各地在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土改造、“金土地”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生态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中,凡适合农民参与的都尽可能多使用农民工。抓好地震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工作,优先建设一批对今年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项目,提高灾区农民收入水平。以农民自主开发为主,抓好灾区耕地复耕复垦项目建设。组织开展灾区用工与农民工就业对接月活动,及时提供灾区各类建设项目用工信息,引导农民工到地震灾区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