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组织机构建设,督促各市、县(市、区)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日常组织与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做好目标指标数据汇总和工作进展信息采集,切实加强“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目标责任考核管理。
(二)加强供应调控体系建设。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严格按要求完成11个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切实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试点工作,加强县市域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制定并发布土地供应计划,加强对下辖县(市、区)土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的评估考核;建立土地收储资金,健全土地收储机制。
(三)加强市场配置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工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应贯彻实施办法。定期更新城镇基准地价,加强城市地价调查与监测网络体系,定期发布地价指数。
(四)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健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监管核查制度和机制。全面实施新建项目竣工用地复核验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五)加强监测统计体系建设。加强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监测系统应用,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监测统计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动态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存量建设用地台账申报制度和定期公告制度。附件3
浙江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009年)
一、环境保护主要目标
2009年,要确保实现以下八个方面18项工作目标: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目标。
--确保实现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达78%以上;
--完成60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整治,完成所有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的审核。
(三)城乡污水、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处置工作目标。
--建成10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完成100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新增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1600吨/日以上;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全省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体系。
(四)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完成存栏猪200头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500万亩,实施农药减量工程600万亩;
--抓好5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示范试点。
(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水平,科学规划、分布实施,形成环境在线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省市县三级环保管理信息化系统“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监测监控体系;
--环境监测机构、执法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目标。
--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
--新增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完成以清淤疏浚为主要内容的河道河沟治理5000公里,累计落实河道长效保洁25000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率达80%以上。完成200公里公路绿色通道工程。累计治理“三沿五区”坟墓25万穴以上,全省公墓、墓地绿化覆盖率和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72%和82%以上。
(七)环境质量目标。
--全省八大水系、运河、主要湖库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1%以上。钱塘江流域市、县(市)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6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比例达到95%以上;
--所有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均大于292天/年;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防治,巩固“噪声达标区”创建成果;
--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八)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二、环境保护“八大工程”主要实施内容
(一)污染减排工程。一是分解落实减排计划任务。二是加强减排考核。做实做细减排基础工作,完善污染物管理台账,改革完善减排考核制度,使减排考核进一步与当地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挂钩。三是加强减排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减排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和公告等制度。四是推进重点减排项目实施。抓好100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管网建设,完成6台机组脱硫改造任务,适时推进热电厂的脱硫工作。
(二)水污染防治工程。一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比例达到95%以上。二是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实施一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钱塘江流域氮磷污染控制和重点河段监管。三是全面推进平原河网水污染防治。加大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环境整治力度,按国家要求落实治污工程,根据新排放标准做好企业“提标改造”工作,确保我省入太湖断面水质达到三类以上;全面实施重要平原河网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平原河网水体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降低5%以上。
(三)工业污染防治工程。一是继续加强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污染整治。巩固深化已“摘帽”重点环境问题(监管区)的整治成果;完成宁波临港工业废气污染、萧绍区域印染化工行业污染、丽水经济开发区革基布合成革行业污染等3个省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按计划推进其他省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污染整治,实现年度工作目标;完成60个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整治。着力深化印染、造纸、化工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选择1个以上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安排500家左右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全面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推进全省七大类循环经济项目和13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完成所有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实施方案的审核。
(四)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是大力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以城市“创模”为抓手,加快推进以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实施《浙江省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和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基本建成全省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体系。二是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禁燃区”,大力推进城市机动车尾气、噪声、油烟治理,尤其是杭州等大中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要取得明显进展。
(五)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一是继续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加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各类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完成3000个待整治村和1000个污水治理提升村的整治建设任务,新增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户79.5万户,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提高到80%以上。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抓好30个“百个农药减量示范区”建设,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同比减少15%。四是积极推进河沟池塘污染整治。五是积极推进村庄绿化。完成3000个村的森林化提升工程。
(六)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程。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海域使用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继续实施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加强渔业资源增值放流的管护。组织实施《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浙江省碧海行动计划》和《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浙江省行动计划》,严格涉海工程环境监管,加强陆域污染源入海控制。
(七)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一是做好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建立土壤污染调查档案、监测和修复制度,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指南,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根据省政府千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部署要求,重点抓好5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示范试点。二是深入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全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80%,累计建成100个绿色矿山。三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新增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平方公里。四是加快生态林建设,力争建成重点公益林2400万亩,完成针叶林阔叶化改造20万亩左右,生物防火林带1200公里。五是积极开展交通干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200公里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六是加快“三沿五区”坟墓治理,提高公墓、墓地绿化覆盖率和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七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开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外来物种入侵调查全国试点工作,建立数据库。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新建1-2个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
(八)生态创建工程。把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作为整体推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注重总结、加强指导,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以及省级生态县(市、区)和生态乡镇。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生态文明创建机制,大力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注重生态创建实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生态创建。
三、主要保障措施
(一)以环保促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编制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二是切实加强规划环评。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整体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三是以环保审批引导结构调整。四是以污染整治倒逼结构调整。五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科技咨询、环保“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环保产业优势企业。
(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分解落实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三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以提高全民环境道德素质为核心,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教育,推进环境宣传教育社会化。加强生态省建设、“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节能减排等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认同度。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三)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推进环保制度建设。一是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二是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制度试点工作。三是创新环境规划管理。四是加强地方标准研究制定。五是完善环保公众参与制度。六是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加大污染减排、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有关指标在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评中的权重。
(四)以强化科技支撑为目标,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一是组织开展重大环保科技攻关项目。二是大力推广环保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加快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加强环保科技国际合作。
附件:
浙江省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工作目标责任分解(2009)
┏━━━━━┳━━━━━━━━━━━━━━━┳━━━┳━━━━━━━━━━━━━━━━━━━━━━┳━━━━━━━━━━━━━━━━━━━━━┳━━━━━━━━┳━━━━━━━━━┓
┃ 领域 ┃ 五年主要目标 ┃序号 ┃ 五年主要任务 ┃ 2009年主要目标 ┃监督指导部门 ┃ 责任单位 ┃
┣━━━━━╋━━━━━━━━━━━━━━━╋━━━╋━━━━━━━━━━━━━━━━━━━━━━╋━━━━━━━━━━━━━━━━━━━━━╋━━━━━━━━╋━━━━━━━━━┫
┃ ┃到2010年万元GDP能耗达到 ┃ ┃到2010年,各市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下 ┃各市单位GDP能耗确保下降4%以上。 ┃省节能办成员单 ┃ ┃
┃ ┃0.72吨标准煤以下,节约标准煤 ┃ ┃降20%。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年度节能 ┃ ┃位 ┃ 各市政府 ┃
┃ ┃ ┃ ┃ ┣━━━━━━━━━━━━━━━━━━━━━╋━━━━━━━━╋━━━━━━━━━┫
┃节能降耗 ┃2500万吨;后两年单位GDP能耗 ┃ ┃降耗目标责任书,各市政府与辖县(市、区) ┃制定10项节能降耗强制性能耗限额地方标 ┃ ┃ ┃
┃总目标 ┃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主要耗 ┃ ┃政府签订年度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市县政 ┃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 ┃ ┃ ┃
┃ ┃能产品单位能耗居全国领先水 ┃ ┃府与各重点耗能企业签订年度节能降耗目标 ┃理,全年有50%的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 ┃省质量技监局 ┃ 标准制定 ┃
┃ ┃平;节约标准煤3300万吨。 ┃ ┃责任书。 ┃上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达到国家 ┃ ┃ 承担单位 ┃
┃ ┃ ┃ ┃ ┃强制性标准要求。 ┃ ┃ ┃
┣━━━━━╋━━━━━━━━━━━━━━━╋━━━╋━━━━━━━━━━━━━━━━━━━━━━╋━━━━━━━━━━━━━━━━━━━━━╋━━━━━━━━╋━━━━━━━━━┫
┃ ┃ ┃ ┃电力企业:优化电力机组结构,提高高参数、 ┃ ┃ ┃ ┃
┃ ┃ ┃ ┃大容量环保机组的比例,加大差别发电量计 ┃ ┃ ┃ ┃
┃ ┃ ┃ 1 ┃ ┃ ┃ ┃ ┃
┃ ┃ ┃ ┃划实施力度,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在煤粉锅炉 ┃ ┃ ┃ ┃
┃ ┃ ┃ ┃中推广微油或等离子点火以及气化小油枪稳 ┃ ┃ ┃ ┃
┃ ┃ ┃ ┃燃等节能技术,发电标准煤耗降低15g/KWh, ┃加快统调大型机组建设,优化发电调度,推进 ┃ ┃ 省电力公司、 ┃
┃ ┃ ┃ ┃节约标准煤460万吨。 ┃热电企业改造低效锅炉和抽凝机组,建立投 ┃省发改委、省经 ┃ 省能源集团、 ┃
┃ ┃ ┣━━━╋━━━━━━━━━━━━━━━━━━━━━━┫ ┃ ┃ ┃
┃ ┃ ┃ ┃热电企业:推进中压及以下低参数热电机组 ┃运地方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发电标煤耗同比 ┃贸委 ┃在浙中央发电企 ┃
┃ ┃ ┃ ┃改造,鼓励抽凝机组改造为背压机组;建立地 ┃下降2g/kWh,节约标准煤约40万吨。 ┃ ┃业、地方发电企业 ┃
┃ ┃ ┃ 2 ┃方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热电比 ┃ ┃ ┃ ┃
┃千家重点 ┃千家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 ┃和热效率,严格实行“以热定电”的产业政 ┃ ┃ ┃ ┃
┃ ┃ ┃ ┃策,全省热电企业平均热效率提高10%,节 ┃ ┃ ┃ ┃
┃企业节能 ┃2007年下降20%。实现节约标 ┃ ┃约标准煤220万吨。 ┃ ┃ ┃ ┃
┃推进工程 ┃准煤1580万吨。 ┃ ┃ ┃ ┃ ┃ ┃
┃ ┃ ┣━━━╋━━━━━━━━━━━━━━━━━━━━━━╋━━━━━━━━━━━━━━━━━━━━━╋━━━━━━━━╋━━━━━━━━━┫
┃ ┃ ┃ ┃造纸企业:造纸机采用全封闭式气罩、热泵等 ┃ ┃ ┃ ┃
┃ ┃ ┃ 3 ┃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 ┃ ┃ ┃
┃ ┃ ┃ ┃20%,节约标准煤90万吨。 ┃全省节能技改投入165亿元,其中杭州市30 ┃ ┃ ┃
┃ ┃ ┃ ┃ ┃亿元、宁波市30亿元、温州市15亿元、湖州 ┃ ┃ ┃
┃ ┃ ┣━━━╋━━━━━━━━━━━━━━━━━━━━━━┫ ┃ ┃ ┃
┃ ┃ ┃ ┃钢铁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优特钢 ┃市15亿元、嘉兴市15亿元、绍兴市20亿元、 ┃ ┃ ┃
┃ ┃ ┃ 4 ┃产品,加大余热、余压、余汽综合利用,节约标 ┃金华市10亿元、衢州市10亿元、舟山市5亿 ┃省节能办成员单 ┃ ┃
┃ ┃ ┃ ┃准煤100万吨。 ┃元、台州市10亿元、丽水市5亿元。年耗能 ┃位 ┃ 各市政府 ┃
┃ ┃ ┃ ┃ ┃1000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 ┃ ┃ ┃
┃ ┃ ┣━━━╋━━━━━━━━━━━━━━━━━━━━━━┫ ┃ ┃ ┃
┃ ┃ ┃ ┃平板玻璃企业:推广富氧、全氧燃烧技术和废 ┃平均能耗下降6%,实现节能量380万吨标 ┃ ┃ ┃
┃ ┃ ┃ 5 ┃气余热利用发电技术,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准煤。 ┃ ┃ ┃
┃ ┃ ┃ ┃20%,节约标准煤10万吨。 ┃ ┃ ┃ ┃
┗━━━━━┻━━━━━━━━━━━━━━━┻━━━┻━━━━━━━━━━━━━━━━━━━━━━┻━━━━━━━━━━━━━━━━━━━━━┻━━━━━━━━┻━━━━━━━━━┛
┏━━━━━┳━━━━━━━━━━━━━━━━┳━━━┳━━━━━━━━━━━━━━━━━━━━━┳━━━━━━━━━━━━━━━━━━━━┳━━━━━━━━┳━━━━━━━━┓
┃ ┃ ┃ ┃水泥企业:提升窑外分解生产技术,实施余热 ┃ ┃ ┃ ┃
┃ ┃ ┃ 6 ┃发电。推广联合粉磨生产工艺,节约标准煤 ┃ ┃ ┃ ┃
┃ ┃ ┃ ┃110万吨。 ┃全省节能技改投入165亿元,其中杭州市30 ┃ ┃ ┃
┃ ┃ ┃ ┃ ┃亿元、宁波市30亿元、温州市15亿元、湖州 ┃ ┃ ┃
┃ ┃ ┣━━━╋━━━━━━━━━━━━━━━━━━━━━┫ ┃ ┃ ┃
┃千家重点 ┃千家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 ┃ ┃染整企业:推广“J型缸”改汽流缸、冷扎堆、 ┃市15亿元、嘉兴市15亿元、绍兴市20亿元、 ┃ ┃ ┃
┃企业节能 ┃2007年下降20%。实现节约标 ┃ 7 ┃生物酶退浆等技术与装备。单位增加值能耗 ┃金华市10亿元、衢州市10亿元、舟山市5亿 ┃省节能办成员单 ┃ 各市政府 ┃
┃ ┃ ┃ ┃ ┃元、台州市10亿元、丽水市5亿元。年耗能 ┃位 ┃ ┃
┃推进工程 ┃准煤1580万吨。 ┃ ┃下降20%,节约标准煤100万吨。 ┃ ┃ ┃ ┃
┃ ┃ ┃ ┃ ┃1000吨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 ┃ ┃ ┃
┃ ┃ ┣━━━╋━━━━━━━━━━━━━━━━━━━━━┫ ┃ ┃ ┃
┃ ┃ ┃ ┃其他企业:除上述7大高耗能企业外,其他各 ┃平均能耗下降6%,实现节能量380万吨标 ┃ ┃ ┃
┃ ┃ ┃ 8 ┃企业重点耗能企业单位能耗平均下降15%, ┃准煤。 ┃ ┃ ┃
┃ ┃ ┃ ┃节约标准煤490万吨。 ┃ ┃ ┃ ┃
┣━━━━━╋━━━━━━━━━━━━━━━━╋━━━╋━━━━━━━━━━━━━━━━━━━━━╋━━━━━━━━━━━━━━━━━━━━╋━━━━━━━━╋━━━━━━━━┫
┃ ┃ ┃ ┃电力行业:控制小火电机组的市场生存环境, ┃ ┃ ┃ ┃
┃ ┃ ┃ 1 ┃淘汰75万千瓦落后发电机组,节约标准煤 ┃加大小火电关停力度,完成4.2万千瓦时关 ┃省经贸委、省环 ┃ 相关市政府、 ┃
┃ ┃ ┃ ┃30万吨。 ┃停计划。 ┃保局 ┃ 省能源集团 ┃
┃ ┃ ┣━━━╋━━━━━━━━━━━━━━━━━━━━━╋━━━━━━━━━━━━━━━━━━━━╋━━━━━━━━╋━━━━━━━━┫
┃ ┃ ┃ ┃冶金行业:关闭环保不达标的冶炼炉窑,节约 ┃淘汰炼钢工频炉、2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和电 ┃省经贸委、省环 ┃ ┃
┃落后产能 ┃通过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冶 ┃ 2 ┃ ┃ ┃ ┃ 相关市政府 ┃
┃ ┃ ┃ ┃标准煤10万吨。 ┃炉、落后延压设备等。 ┃保局 ┃ ┃
┃ ┃ ┣━━━╋━━━━━━━━━━━━━━━━━━━━━╋━━━━━━━━━━━━━━━━━━━━╋━━━━━━━━╋━━━━━━━━┫
┃淘汰推进 ┃炼、小造纸等落后产能,节约标准 ┃ ┃水泥行业:逐步淘汰直径2.2米及以下磨机, ┃ ┃ ┃ ┃
┃工程 ┃煤140万吨。 ┃ 3 ┃淘汰落后粉磨能力3000万吨,节约标准煤 ┃限期淘汰直径2.2米及以下水泥粉磨设备 ┃ ┃ ┃
┃ ┃ ┃ ┃ ┃50台,产能500万吨。 ┃省经贸委 ┃ 相关市政府 ┃
┃ ┃ ┃ ┃10万吨。 ┃ ┃ ┃ ┃
┃ ┃ ┣━━━╋━━━━━━━━━━━━━━━━━━━━━╋━━━━━━━━━━━━━━━━━━━━╋━━━━━━━━╋━━━━━━━━┫
┃ ┃ ┃ ┃工业锅炉:淘汰集中供热区内1000余座工业 ┃取缔淘汰集中供热区范围内工业锅炉350 ┃省质量技监局、 ┃ ┃
┃ ┃ ┃ 4 ┃ ┃ ┃省经贸委、省环 ┃ 相关市政府 ┃
┃ ┃ ┃ ┃锅炉,实现节约标准煤60万吨。 ┃台,改造非集中供热区工业锅炉500台。 ┃ ┃ ┃
┃ ┃ ┃ ┃ ┃ ┃保局 ┃ ┃
┣━━━━━╋━━━━━━━━━━━━━━━━╋━━━╋━━━━━━━━━━━━━━━━━━━━━╋━━━━━━━━━━━━━━━━━━━━╋━━━━━━━━╋━━━━━━━━┫
┃ ┃ ┃ ┃纺织化纤:突破技术瓶颈,重点发展新型功能 ┃ ┃ ┃ ┃
┃ ┃ ┃ 1 ┃ ┃ ┃ ┃ ┃
┃ ┃ ┃ ┃性差别化纤维等。 ┃ ┃ ┃ ┃
┃ ┃ ┣━━━╋━━━━━━━━━━━━━━━━━━━━━┫ ┃ ┃ ┃
┃ ┃ ┃ ┃石化行业:推广原料利用率高的绿色化工合 ┃ ┃ ┃ ┃
┃ ┃ ┃ ┃成工艺,选用新型催化剂和催化技术及节能 ┃ ┃ ┃ ┃
┃ ┃ ┃ 2 ┃ ┃ ┃ ┃ ┃
┃ ┃ ┃ ┃高效的合成反应器;推广高效的加热技术、新 ┃ ┃ ┃ ┃
┃传统优势 ┃传统产业产品高端化、附加值增 ┃ ┃型的分离、混合、干燥技术和设备。 ┃制定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组织实施一批 ┃ ┃ ┃
┃ ┃ ┣━━━╋━━━━━━━━━━━━━━━━━━━━━┫ ┃ ┃ ┃
┃产业改造 ┃量化,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 ┃ ┃ ┃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2009年规模以上 ┃省经贸委、省发 ┃ ┃
┃ ┃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3 ┃服装产业:发挥现有优势,提高装备水平,创 ┃ ┃ ┃ 各市政府 ┃
┃推进工程 ┃ ┃ ┃新设计,优化系列。 ┃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0% ┃改委 ┃ ┃
┃ ┃15%,节约标准煤310万吨。 ┃ ┃ ┃以上,节约标准煤80万吨。 ┃ ┃ ┃
┃ ┃ ┣━━━╋━━━━━━━━━━━━━━━━━━━━━┫ ┃ ┃ ┃
┃ ┃ ┃ 4 ┃家电、照明产业:完善产品系列,大力发展半 ┃ ┃ ┃ ┃
┃ ┃ ┃ ┃导体照明材料。 ┃ ┃ ┃ ┃
┃ ┃ ┣━━━╋━━━━━━━━━━━━━━━━━━━━━┫ ┃ ┃ ┃
┃ ┃ ┃ ┃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玻璃纤维深加工,重 ┃ ┃ ┃ ┃
┃ ┃ ┃ 5 ┃点发展高档管材类化学建材、金属一塑料复 ┃ ┃ ┃ ┃
┃ ┃ ┃ ┃合型管材、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新型轻质保温 ┃ ┃ ┃ ┃
┃ ┃ ┃ ┃材料和装饰用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