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入开展驾驶员培训机构及从业人员整治。治理驾驶员培训机构存在的不在指定的场地、路线训练,训练中不按照操作规程教学,训练中教练员饮酒、脱岗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驾驶员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制度,完善驾驶员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强化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开展道路运输驾驶人员诚信考核工作,督促企业落实驾驶员聘用管理制度,完善黑名单制度和从业驾驶员淘汰机制。
(六)深入开展机动车维修企业整治。规范机动车维修企业经营行为,从《二级维护合格证》的管理入手,加强《二级维护合格证》发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清理机动车维修企业资质,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整顿,整顿不合格的撤销企业经营许可。
五、工作方式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采取“五查并举”的工作方式进行,即:企业自查、乡镇(街道)普查、区县(自治县)复查、行业部门抽查、市政府督查。
企业自查。各道路交通运输企业要按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等要求逐项、全面进行自查,自查率要达到100%。自查情况和隐患情况要同时报送乡镇(街道)和区县(自治县)两级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要对整治工作进行层层部署,宣传动员,制订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
乡镇(街道)普查。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所属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和“打非”情况进行逐项排查,排查面要达到100%。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拉出表格,列出清单,报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并抄送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区县(自治县)复查。要在企业自查和乡镇(街道)普查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复查,对安全隐患排查不力、工作走过场的乡镇(街道)、企业要督促整改、严管重罚,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对重大隐患实行政府挂牌、落实“五定”措施限期整治,并逐个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属市属道路运输企业的重大隐患,要及时抄送企业上级主管单位。区县(自治县)复查面要达到50%以上。
行业部门抽查。由市公安交管局牵头,市安监局、市监察局、市运管局、市市政委、市农委、市质监局为成员单位,组织八个道路交通安全抽查组(详见附件),采取联合检查和明察暗访的方式,从2009年4月起每月开展一次督查。重点检查今年以来发生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客运车辆群伤事故和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的区县(自治县);检查面要达到100%;检查内容为区县(自治县)规模以上道路交通运输企业,未整改的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列入“黑名单”的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驾驶员、近五年发生3人及以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深入查找安全隐患,发现重大隐患,要督促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及时整改,并落实“一对一”监管责任人。各督查组检查每个区县(自治县)时间不得少于2天,检查的事项必须全覆盖,形成的检查报告必须全面、客观、真实。检查报告要及时报市政府安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