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分析看,2009年全县自然灾害形势为一般,但部分灾种所形成的灾害仍有加剧和扩大的趋势,加之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变数还很大,不排除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可能,防灾工作依旧不能放松,特别要做好主汛期(6~8月)的地质灾害防治、6~7月乌江沿线的防洪和盛夏的抗旱工作。为此,全县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全面落实防灾救灾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及早做好工程、预案、队伍、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充分准备,真正做到居安思危,警钟常鸣,有备无患,常抓不懈。
四、工作措施:
(一)抗旱工作。坚持把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放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科学合理调度水资源。加快农田水利建设进度,提高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采取高炮、火箭等人工增雨作业方式,千方百计缓解旱情。加强蓄水保水工作,努力增加水利工程蓄水量。充分发挥农机抗旱作用,指导群众采取地膜保墒和推广黄腐酸“旱地龙”抗旱剂等非工程措施,多管齐下开展抗旱工作,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二)防汛工作。加快新建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水毁工程和防汛应急工程建设。落实安全度汛有关措施,加强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制定和完善防、抢、撤、救预案。适时开展防汛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实战和抢险救灾能力。大力抓好防汛物资器材储备和专业抢险队伍建设,提高防汛应急响应能力。加强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预报预警和抗洪抢险。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防重于治,避灾为先。将31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完善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抓好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突出抓好汛期和城镇、水库、矿山、交通干线、自然人文景点地质灾害的检查和防治。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金土地工程”,拟定2009年搬迁计划,积极组织险区群众搬迁。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和规划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积极争取市上地灾治理资金。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防雹工作。加强风雹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及早做好人工消雹作业准备,配置作业装备,加强设备维修和技术培训,抓好弹药物资储备,不失时机地开展人工消雹作业。重点做好粮、油、烟主产乡镇和其他农经作物集中区的人工消雹作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