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总体要求。
--坚持立足县情,突出特色。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工业化发展道路,合理确定主导产业,集中资源,重点推动。
--坚持科学规划,板块推进。统筹制定县域工业化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主要目标,实现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相互衔接,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科技型企业,扶持新兴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培植支柱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能力,不断加大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政府服务,市场引导。除障清道,松绑放权,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创建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和企业形象。
三、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8.主要目标。推动全省县域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扶持引导关中地区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领域形成产业聚集优势;陕南地区在绿色食品、中药材加工、桑蚕丝绸、有色金属加工业领域形成产业聚集优势;陕北地区在能源化工配套、煤油气转化等方面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培育一批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县(市、区),促进县域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走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到2012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58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县域工业增加值超过3500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8%以上,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全省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数达到118万个,年均新增2万个;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00个,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300个,过10亿元企业40个。
--全省中小企业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从业人员达到69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业超过5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35%以上;县域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增加到196万人,年新增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