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
继续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人才、孵化企业、转化成果、科技咨询、创业投资、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和总结大学科技园服务自主创新的新机制和新模式,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能力。
十、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
继续支持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闪联、数字电视、下一代互联网络、生物医药外包等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鼓励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成立产学研用结合的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支持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合作研发,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设计并实施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进一步促进协会组织发展。发挥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北京中关村人力资源经理协会等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培训、交流与合作的服务平台。支持协会开展战略研究和行业分析,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承担政府委托的专项服务。建立年轻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协会专职人员队伍,探索企业、协会和政府的合作协调机制,提升协会在产业和区域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十一、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造国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推进创新成果的产权化,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支持企业形成专利池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专利群。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专利经营体系和正版产品流通示范体系,建立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
开展标准创新试点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承担标准化专业组织的工作。实施引导和鼓励技术标准研发、制定和产业化应用等激励政策,支持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群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标准联盟,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广泛应用。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发挥中关村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首都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对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节能、航空航天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加快推进生命科学园、软件园、环保园、永丰产业基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电子城科技园、光机电一体化基地等特色专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吸引和安排重大项目落户,促进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继续大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