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征税收入所对应成本、费用不得税前扣除管理。确认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审核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财产,是否违反规定税前扣除相应的折旧、摊销额。
第十六条 暂时性差异项目管理。
1.无限期结转扣除项目管理。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对无限期结转项目当年发生额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做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金额的台帐(附件三)管理。
①广告宣传费。主管地税机关应对超过当年列支限额未能在税前扣除而需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广告宣传费支出,进行跟踪管理,审核企业是否按规定的比例扣除,是否将预支的以后年度广告费提前申报扣除。
②职工教育经费。审核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职工教育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对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是否准确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③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额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审核其申报抵扣的投资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条件,对结转以后年度抵扣的投资额是否准确申报。
2.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处置损益管理。对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转让、处置损益,应审核确认其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损失金额是否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对于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部分应设立台帐(附件四)管理。同时应注意连续向后结转5年仍不能从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中扣除的投资转让损失,是否按规定在该股权投资转让年度后第6年一次性扣除。
3.其他暂时性差异项目管理。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在确认收入、税前扣除项目、资产税务处理等存在大量暂时性差异,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户设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七条 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
对企业自行申报扣除的财产转让、合理损耗、清理报废等损失,地税机关要严格审核证据材料,实行专项评估,核实其真实性;对需经审批才能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要调查核实、程序到位、依法审批;对大额财产损失,要指派两名以上税务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获取相关证据,并确认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对企业采用伪造、变造有关资料证明等手段多列多报财产损失,或按规定需经审批而未审批直接税前扣除财产损失,造成少缴税款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进行纳税调整,同时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八条 亏损弥补管理。
主管地税机关应建立亏损弥补台帐(附件五),对企业亏损及弥补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对亏损数额较大的企业要列入所得税重点检查。
第五章 关联交易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向地税机关报送年度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附送《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主管地税机关应在年度申报期间重点加强对有关联关系企业的政策宣传、纳税辅导和培训工作,督促帮助企业如实完整申报。
第二十条 关联交易信息管理。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协会价格和盈利等分析数据、国内外大型商业数据库数据等信息开展关联交易管理。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企业报送的《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企业提供的关联交易同期资料以及日常征管过程中的调查了解,做好关联关系认定和维护工作。加强与国税、海关、金融、统计等部门协作,建立交易管理信息需求、传递和利用的信息平台,掌握与企业备案的关联交易信息对应的各类相同或者类似交易信息,开展关联交易信息比对分析审核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关联业务往来价格、费用标准等实行备案管理。地税机关重点选择以下企业进行备案管理:
(一)关联交易数额较大的企业;
(二)具有外资关联方或境外关联方,且发生关联交易数额较大的企业;
(三)关联交易涉及不动产转让与使用、无形资产转让与使用、无形资产共同开发的企业;
实行备案管理具体企业可由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实际确定。被确定实行备案管理的企业必须据实将其关联业务往来价格、费用标准以及相关说明资料,随同《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一并报送主管地税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 关联交易的审核。主管地税机关应在企业年度纳税申报后对企业关联业务往来进行审核评估和信息比对,特别是实际税负有差别或有盈有亏的关联企业,对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明显不符合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原则和信息比对出现异常的情况,应按《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启动调查调整程序。
第六章 清算管理
第二十三条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公司章程约定,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进行清算:
(一)企业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企业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