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沼气池的运转管理。要定时进、出发酵原料或进行大换料;并做好沼气池的增保温措施等。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各地农村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厅生态农业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联系人:王泽洋 刘英
电 话:0531-67866179 83179188
三十六、新型包膜控释肥施用技术
包膜控释肥是通过包膜预先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其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养分吸收相同步,从而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一类肥料。包膜控释肥一季作物可一次使用,省工省时。施用包膜控释肥可显著降低肥料氮素的挥发与淋失,大幅度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既节省了肥料资源,还极大地减少了施肥对大气和水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1.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率和释放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和吸肥规律设计,一季作物或一茬作物只施用一次控释肥,即可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的养分需求。
2.包膜控释肥的施用量要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土壤的肥力水平和肥料的养分含量综合考虑后确定。目前大田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的通常是包膜肥料与速效肥料的掺混肥,其施用量要考虑到包膜肥料的养分种类、含量及其所占的比例。
3.有机高聚物包膜的控释复合肥料,其氮磷钾及其微量元素的配方比例要根据作物的需求和不同土壤中的丰缺情况来确定,作物专用型或通用型包膜控释复合肥,可视作物和土壤的具体情况比普通对照肥料减少1/3~1/2的施用量,施肥的时间间隔要根据肥料控释期的长短来确定。
4.包膜控释肥的施用方法需针对不同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对于水稻、小麦等根系密集且分布均匀的作物,可以在播种或插秧前按照推荐的专用包膜控释肥施用量一次性均匀撒于地表,耕翻后种植,生长期内可以不再追肥。
5.对于玉米、棉花、花生等行距较大的作物,按照推荐的专用包膜控释肥施用量一次性开沟基施于种子的下部或靠近种子的侧部5~10厘米处,注意硫包膜尿素以及包膜肥料与速效肥料的掺混肥都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以免烧种或烧苗。
6.苹果、桃、梨等果树,可在离树干1米左右的地方开放射状沟6~8条,深20厘米左右,近树干一头稍浅,树冠外围较深,然后将控释肥施入后埋土。另外,还应根据控释肥的释放期,决定追肥的间隔时间。
7.园艺移栽作物用作基肥时,先挖一个坑,将推荐量的包膜控释肥料施入坑的底部,加土或基质与肥料混合,将移栽植株放在混合的肥料之上,用土填埋,然后浇水。
8.包膜控释肥用作盆栽植物基肥时,可与土壤或基质混匀,其施用量根据盆的体积大小和所能装入土壤或基质的体积而定,在室内接受阳光较少的盆,用量可减半;用作盆栽作物追肥时的用量与基肥相同,肥料均匀撒施于植物叶冠之下的土壤或基质表层。根据控释肥释放期,每3~9个月追施一次。
适宜推广区域:适合在全国范围内作物上施用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联系人:张民
电 话:0538-8242374
三十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应用配方施肥模型,结合专家经验,提出配方施肥推荐方案,由配肥站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直接供应农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肥料质量检测手段,保证各种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保证配方施肥的精度和到位率,提高配方施肥的普及率。应用该技术,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小麦增产10%,水稻增产9.7%,玉米增产8.2%,棉花增产8.2%,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氮肥节省10%~15%,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
技术要点:
1.划定施肥分区。收集资料,按照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的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施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
2.取土化验,制定底肥方案。根据养分平衡原理,运用快速、便携、高精度的土壤速测仪,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快速诊断,突出作物底肥推荐施肥方案。一般在每个乡镇选取至少15个不同土壤肥力的地块,做到播前取土样、及时取样,及时分析,在1~2天内提出施肥建议。
3.开展植株营养诊断,调控追肥用量。在作物生长需肥关键时期,进行植物营养快速诊断,调控追肥方案。例如在小麦拔节初期,采取小麦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用反射仪进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确定氮肥追肥用量,对播前基肥和生长期追肥进行快速诊断和多级氮肥调控。
4.矫正施肥。对磷、钾肥料,根据“恒量监控”理论,提出年度间、茬口间综合运筹方案;对中微量元素根据“检测矫正理论”进行矫正施肥。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省各地
技术依托单位:全国农技中心 山东省土肥站
联系人:高祥照 曲仁国
电 话:010-64194535,0531-82355218
三十八、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1.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将农作物秸秆、残茬等粉碎均匀覆盖地表,秸秆覆盖率≥30%。小麦秸秆覆盖可用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时一次完成,玉米套种区,联合收获后麦草覆盖玉米行间,辅助人工作业。玉米直播地区,可在小麦联合收割机上配带茎秆切碎器;秸秆切碎长度≤150毫米,抛撒不均匀率≤20%,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0毫米。玉米秸秆覆盖采取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玉米收获与秸秆还田覆盖。或人工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覆盖;玉米秸秆切碎长度应≤100毫米,抛撒不均匀率≤20%。
2.选用优良品种。玉米应选择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强的优良杂交品种,套种玉米选用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小麦选用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良品种。播前精选并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要求种子净度≥98%、纯度≥97%、发芽率≥95%。
3.免耕播种。玉米免耕播种要选用精量穴播机,在小麦收获后直接进行播种,播种量1.5~2.5千克/亩,播种深度30~50毫米,沙土和干旱地区应适当增加10毫米左右,施肥深度80~100毫米。小麦免耕播种选用小麦半精量播种施肥机,在玉米联合收获后,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工序,要求足墒播种,适时播种。播种量5~10千克/亩,播种深度20~40毫米,播种均匀,覆盖严密,种肥分施,肥料在种子下方50毫米。
4.综合植保。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和机械、化学、植物检疫等各种方式,对植物病虫害和田间草害进行防治。通过免耕播种变革耕作方式,改变病虫草害爆发的环境,降低为害的可能性;利用秸秆大量覆盖地表抑制杂草生长;结合化学防治措施消灭病虫害和田间杂草。化学药品必须高效、低毒、低残留,施药机具先进可靠,施药方法安全合理;化学除草剂应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使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可控制早期杂草。
5.补充深松。当土壤自我恢复能力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时,应进行补充深松,深松要打破犁底层。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应在在小麦播前深松,2~4年1次,深松时土壤含水量应在15%~22%之间;深松要选用牵引力消耗小的振动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的作业,深松间隔400~600毫米,深松深度230~300毫米。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大部分地区和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董佑福
电 话:0531-83199969
应急类
三十九、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
该技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减少传毒灰飞虱田间数量,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危害,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技术要点:
1、农业防治。小麦、玉米播种前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改套种玉米为麦收后直播,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在玉米5~6叶以后进行间苗定苗,同时拔除病苗。
2、药剂防治。(1)小麦田防治。防治麦蚜时亩用10%吡虫啉10-15克喷雾防治,或在防治麦蚜药剂中加入吡虫啉喷雾兼治。(2)玉米田防治灰飞虱。用70%高巧按种子量的0.6%拌种或包衣。玉米出苗或5叶前亩用10%吡虫啉15~20克、或5%锐劲特悬浮剂30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ml喷雾防治。在防治其它害虫、杂草药液中兑入以上药剂喷雾,可一喷多防。
适宜推广区域:山东玉米主产区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植保总站
联系人:任宝珍
电 话:0531-82378735
四十、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小麦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的扩大,山东省每年都有200万亩以上的麦田出现冬春旺长。旺长麦田极易受到冻害和倒伏威胁,造成大幅减产。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经过多年试验、示范,一般亩增产10%~50%。
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品种。选用分蘖成穗率高,抗逆性强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种。
2.施足基肥。一般亩基施有机肥3000千克左右,纯氮5~7千克,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4.5~7.5千克,硫酸锌1千克。
3.适期适量播种。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8~16℃,半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6~14℃时播种,冬前积温550~650℃。一般冬性品种10月1日至10日播种,半冬性品种10月5日至12日播种,采用精量播种技术,亩播包衣种子5~6千克,亩基本苗10万~12万。
4.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 “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一般“壮丰安”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40千克。当日平均气温达3~5℃时浇越冬水。春季追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小麦长势,在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以培育壮苗,提高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对由于气候原因春季旺长麦田,除采用镇压、化控等措施外,适当蹲苗控制,将施肥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后3~5天。另外,要根据天气预报,在“倒春寒”来临之前,提前浇水防冻。若发生冻害,要立即采取施肥浇水和根外追肥等措施,及早补救。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重点做好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适宜推广地区:山东省中高产麦田
技术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鞠正春
电 话:0531-67866302
第二部分 主导品种
一、小麦品种
(一)强筋品种
1.济麦20号
原代号(名称):955159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3]029号。2003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选育过程:鲁麦14号为母本,鲁884187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最大分蘖102.7万个,亩有效穗44.0万穗,成穗率42.8%;生育期237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中等;株高76.8厘米,穗粒数33粒,千粒重38.6克,容重781.1克/升。株型紧凑,叶片较窄、上冲,叶耳紫色,旗叶中长、挺直。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硬质。抗倒伏性中等。200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感白粉病。2002-2003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13.23%,湿面筋29.3%,沉降值37.1毫升,面粉白度(L)94.88,吸水率58.4%,形成时间8.0分钟,稳定时间14.9分钟,软化度30FU。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0-2002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07.05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78%,2002-2003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3.37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8.69%。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壤肥沃的棕壤、褐土、砂姜黑土及质地较粘重的潮土地块种植,要求水浇条件良好。施足基肥,适宜播期10月上旬,亩基本苗10万左右。施足基肥,浇好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条件下推广种植。
2.烟农19号
原代号(名称):烟优361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1]001号。2001年审定。
育种单位:烟台市农科院
选育过程:烟1933为母本,陕82-29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4.1厘米,叶片深黄绿色,穗型纺锤,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4克,容重766.0克/升,生育期245天。经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抗倒性一般。1999-2000年生产试验取样测试,品质优良,粗蛋白含量15.1%,湿面筋33.5%,沉降值40.2毫升,吸水率57.24%,稳定时间13.5分钟,断裂时间14.2分钟,公差指数19B.U,弱化度24B.U,评价值61;面包烘烤品质:重量160克,百克面包体积825立方厘米,烘烤评分88.8。
产量表现:在1997-1999年全省小麦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83.6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减产0.3%;1999-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4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的高肥水地块,一般每亩基本苗7-8万;中等肥力地块,一般每亩基本苗12-14万。对群体过大地块,春季肥水管理适当推迟,以防倒伏。
适宜范围:可在全省亩产400-500千克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推广种植。
3.济南17号
原代号(名称):924142
审定编号:鲁种审字第0262-2号。1999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选育过程:临汾5064为母本,鲁麦1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属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上冲,株型紧凑,株高77厘米,穗型纺锤、顶芒、白壳、白粒、硬质,千粒重36克,容重748.9克/升,较抗倒伏,中感条,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优良,达到了国家面包小麦标准。落黄性一般。
产量表现:1996-1998年在山东省高肥乙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02.9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52%,居第一位;19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25千克,比对照增产5.8%。
适宜范围:在全省中高肥水作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推广利用。
4.洲元9369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2007年审定
育种单位:山东洲元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82-2-2为母本,866-34为父本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潍麦8号早熟1天;株高72.4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95.1万,有效穗35.7万,分蘖成穗率37.5%;穗型长方,穗粒数48.3粒,千粒重35.4克,容重799.6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2007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高感秆锈病。2006-2007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9%、湿面筋32.5%、沉淀值34.4ml、吸水率64.1ml/100g、稳定时间8.6min,面粉白度75.1,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该品种参加了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4.20千克,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0.54%,2006-2007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75千克,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8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适宜基本苗每亩8-12万。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作为强筋专用小麦品种种植利用
(二)中大穗品种
5.临麦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4]021号。2004年审定。
育种单位:临沂市农科所
选育过程:鲁麦23为母本,临90-15为父本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1天,比对照晚熟1天,熟相中等;株高78.6厘米,亩最大分蘖97.1万个,亩有效穗35.5万穗,分蘖成穗率中等,穗粒数43.8粒,千粒重44.2克,容重769.3克/升;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叶色中绿,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较好,半硬质,有黑胚现象。2003-2004 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感白粉病和纹枯病。2003-2004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试:粗蛋白含量(干基)14.14%、湿面筋32.0%、出粉率70%、沉降值20.3毫升、面粉白度94.7(aacc测试法)、吸水率57.1%、形成时间2.0分钟、稳定时间0.8分钟、软化度248FU。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2-2004年参加了山东省小麦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49.93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12.38%;2003-2004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11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9.2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日至10日,每亩基本苗14-16万,施足基肥,足墒播种,浇好浇足越冬水。春季及时划锄,起身至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及时防治病虫害。蜡熟至完熟期及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推广种植。
6.临麦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审定。
选育单位:临沂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鲁麦23号/临9015,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2天,与潍麦8号相当;株高78.9厘米,株型半紧凑,叶片上举,茎叶蜡质明显,抗倒性中等,熟相中等;亩最大分蘖82.4万,有效穗31.8万穗,分蘖成穗率38.7%,分蘖成穗率中等;穗型棍棒,穗粒数44.3粒,千粒重45.8克,容重776.3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3.2%、湿面筋(14%湿基)36.1%、出粉率64.0%、沉淀值(14%湿基)20.7毫升、吸水率55.8%、形成时间2.2分钟、稳定时间1.3分钟,面粉白度82.4。
产量表现:在2004-2006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80.45千克,比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7.31%。2005-200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17千克,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6.20%。
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土杂肥3000千克,尿素15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锌2.5千克。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浇好越冬水,加强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适时浇好孕穗灌浆水。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适宜范围:在全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7.泰山981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3号,2006年审定。
育种单位:泰安市农科院
选育过程:泰山187/935021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对照鲁麦14号晚熟2天;株高77.5厘米,株型较紧凑,倒二、三、四片叶角度逐渐加大,整株叶型呈塔状,茎壁厚,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87.3万,亩有效穗28.1万穗,分蘖成穗率32.2%,分蘖力低,成穗率一般;穗粒数44.1粒,千粒重46.6克,容重780.9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感至感条锈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 13.7%、湿面筋(14%湿基)37%、沉淀值(14%湿基)31.5毫升、出粉率66.4%、面粉白度73、吸水率61.8%、形成时间3.7分钟、稳定时间2.3分钟。
产量表现:在2003-2004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甲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30.13千克,比对照鲁麦14号增产4.82%;2004-2005年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2.94千克,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5.49%。2005-2006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2.44千克,比对照潍麦8号增产2.66%。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对肥水要求较高。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5000千克,磷酸二铵、尿素各15千克,氯化钾25千克。适宜播期10月1-5日,适宜播量每亩基本苗14-16万。春季肥水管理以控为主,肥水宜在拔节末期,每亩追施尿素20千克。及时防治病虫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适宜范围:在鲁中、鲁南、鲁西南地区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
8.汶农6号
原代号(名称):742223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6056号。2006年审定。
育种单位:泰安市汶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选育过程:915021//鲁麦18/876161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40天,比鲁麦14号晚熟3天,较晚熟;株高71.5厘米,叶片宽短,旗叶上冲,株型较紧凑,茎杆粗壮,抗倒伏,熟相较好;亩最大分蘖92.0万,亩有效穗30.2万穗,分蘖成穗率32.9%,分蘖成穗率一般;穗粒数44.0粒,千粒重44.0克,容重767.0克/升;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粉质,籽粒较饱满。2006年委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进行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感白粉病和赤霉病。2005-2006年生产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籽粒蛋白质(14%湿基)12.7%、湿面筋(14%湿基)33.3%、沉淀值(14%湿基)24.3毫升、出粉率62.1.0%、面粉白度82.6、吸水率54.1%、形成时间2.7分钟、稳定时间2.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