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授课必须根据教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密、讲授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板书工整。
2、授课要注意教学规律,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要维持好教学秩序,管教管导,教书育人。认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4、教师授课要讲普通话,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语言。
5、广泛采用直观教具、教学挂图、演示仪器等辅助教学手段,提倡运用幻灯、录像、实物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推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十九条 作业布置、批改与实验。
1、教师授完新课后,要按学期授课计划给学生留适当的作业或思考题,作业内容要体现大纲要求,掌握好作业的深度和广度。
2、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尽量做到全批全改。
3、教师对每次作业完成的情况和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分析,并做好批改作业记录和讲评。
4、教师应督促指导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成绩及时记载,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三十条 辅导答疑。任课教师对任课班级应及时进行辅导答疑。辅导答疑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重点应放在差生和缺课生身上。
第三十一条 成绩考核。
1、考核办法:实行考教分离,严格按教学内容组织考核;成绩的考核有平时考查,期中、期末、单科结业、毕业、统考等方式;考试科目要建立相应试题库;期中考试或阶段测验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组织命题,期末考试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等方式;凡统一考试的科目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安排考场和监考及流动监考,要严肃考场纪律,每个考场监考人员不应少于两人,要认真填考场报告单。考试的试卷要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装订、封卷、评分、登统、汇总,成绩归档后,任何人无权更改。
2、考试规定:期末考试范围为本学期所授的内容;考试课的阶段测验(列入学期授课计划)每学期不超过两次;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时,必须写出书面申请,并附必要的证明,经班主任签字,教学管理部门批准,按“缓考”对待;无故不参加考试者视为“旷考”;学生“旷考”或考试作弊按零分处理,不准补考;各校应制定相应的考场规则、监考守则、评分办法等规则。
3、考查的规定:考查课依据日常考核评定成绩,日常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小测验、作业和计划内的阶段测验以及实验;考查课的阶段测验,每学期不应少于两次。
4、补考的规定;学期成绩不及格者应在下一个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进行补考,记分时应注明“补考”字样;因缓考而参加补考的学生,按实际成绩记入,不及格时允许再补考一次;补考试题范围深度,考试方式和时间应同于正式考试,不按时参加补考又无请假手续者,其补考成绩按零分计。
5、成绩评定办法:考试、考查成绩应尽量采用百分制,对不便采用百分制的科目可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的记分方法;学期成绩的评定:日常考核成绩占2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80%。
第三十二条 实验课教学管理。实验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仪器设备获取直接知识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指导书或教材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批阅和总结。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实验课的开出率和教学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第三十三条 德育课(政治课)教学管理。学校应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德育课教学工作,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美育、劳动教育、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1、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德育为首”的全面育人观。
2、加强学校德育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政治课教研组、政治课教师、德育工作干部在研究工作的优势。
3、德育课必须列入学校各专业(工种)教学计划之中,严格按《德育大纲》实施教学。
4、德育教材必须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省业务主管部门指定的教材。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德育课程课时数有较大变动时,由德育课教研室提出实施方案,方案须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方可实施。
第三十四条 体育教学管理。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5月7日),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进行测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认真组织课间(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