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进一步明确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成员工作职责,完善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重点疾病、重点人群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规范管理率80%以上,并注重慢病实际治疗控制效果。对社区不同人群实施分级管理,重点做好社区老年人、孕产妇、残疾人、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综合保健服务工作。大力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推广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医生知人人,人人识医生氛围。力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58%以上。
4.积极转变运行管理机制。一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及16个欠发达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探索运行机制改革。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网络通畅、标准统一、系统安全、实用便捷,以居民健康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医疗服务、健康体检、免疫接种、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转诊会诊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提升服务效能。三是积极开展区域资源纵向协作机制,总结推广大医院牵手社区卫生工作成功经验,促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共享。四是着手筹建宁波市社区(农村)卫生协会。
(二)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1.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以人员、财务、药品、业务和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与站一体化管理率70%以上。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和管理,对规划内目前仍需保留的村卫生室,可作为现阶段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基层网络的补充和完善,要实行一体化管理。
2.扎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免费项目为契机,搭好服务平台,深化服务内涵,强化县、镇两级公共卫生业务纵向管理和建立大团队工作机制,以公共卫生指导员责任团队为载体,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公共卫生指导员责任团队覆盖率8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90%以上。
3.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市卫生、财政、民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确保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住院有效费用补偿率38%以上,门诊补偿率20%以上,中药饮片、传统中医诊疗项目的补偿比例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20%以上;年度基金节余率控制在10%左右,累计结余资金不超过年度筹资的25%。二是加强对门诊统筹补偿的规范管理,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新农合报销定点机构,以方便农村居民就医。三是进一步贯彻实施常用低价药品,努力遏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住院有效费用比例控制在85%以上。四是加强对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探索新农合协议医生制度,强化经办机构人员业务培训,启动新农合监测网工作,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