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切实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招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技能。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外经贸局。
完成情况:制定下发了《“千名招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徐州市招商人员考核奖励实施意见》、《骨干招商人才和首席招商代表选拔管理办法》等若干考核奖励意见,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招商骨干候选人进行考察和业绩认证,100名骨干招商人才和20首席招商代表即将最终确定。为提高招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分别针对全市不同层次的招商人员,在我市及上海组织实施了两次招商人员培训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采取轮岗培训制度,加强驻外招商机构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驻外招商人员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49.突出重点地区招商,努力使我市成为日韩资本南下和港台资本北上的重要承接地。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完成情况:境外招商按照“深挖港台、主攻日韩、突破欧美”的总体思路,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着重日韩和港台地区,兼顾东南亚和欧美。境内招商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区为主。2008年3月分别在东莞、深圳举办了两场招商活动,突出以珠三角地区台资企业为重点,在徐州(东莞)投资推介会上共有33个项目集中签约,协议引资107.58亿元人民币,其中协议利用外资2.12亿美元。
50.在扩大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高效规模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完成情况:围绕我市高效规模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按照产业链梳理、筛选推出了12个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项目、27个商贸物流旅游业项目,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在深圳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徐州(深圳)投资联谊会”,在香港举办了“2008中国徐州(香港)投资推介会”,在我市举办了“第十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加强了与客商的沟通与了解,为下一步吸引更多的现代服务业客商来徐投资打下了基础。全年共接待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客商600人次,商贸物流旅游业客商500人次。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新批外资项目25个,协议注册外资2.73亿美元,实际注册外资0.28亿美元;商贸物流及旅游业新批外资项目7个,协议注册外资1.03亿美元,实际注册外资1亿美元。
5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求,推动徐州经济开发区和其他7家省级开发区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合理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推行多层厂房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
完成情况:各省级开发区按照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政策,严格项目建设的投资强度、建设密度、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合理抬高项目用地门槛,新引进项目平均投资强度市区不低于180万元人民币/亩、县区不低于150万元人民币/亩,容积率平均不低于0.6。加强项目用地批后跟踪管理,控制非生产性建筑用地,提高项目用地质量。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投资规模小于3000万元、县区小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原则上只能进入标准厂房,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52.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平台对接,加强专业片区和特色园区建设,深化南北开发区挂钩合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
完成情况:各省级开发区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明确主导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基础设施投入,同时推进开发区行政商贸、农民新区、仓储物流、交通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年基础设施投入已达42亿元,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园和丰县盐化工特色产业园申报省级特色园区并获得批准。同时,加快沛县开发区内江苏新型铝材特色园区建设,无锡-新沂、无锡-丰县、江阴-睢宁共建园区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无锡-沛县和无锡-贾汪南北共建开发区申报工作,争取尽快被省政府批准。2008年6月在无锡召开了徐州-无锡产业对接暨园区共建投资联谊会,为产业转移和南北共建搭建合作平台。
53.鼓励开发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度高、质量效益好、国际竞争力强的多功能综合性示范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外经贸局。
落实情况:对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核定等进行调研,提出了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相关法律拟定、统一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核定标准等工作意见和建议,上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及时帮助开发区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指导和强化对开发区建设的政策扶持,帮助、指导开发区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开发区不断加快发展。严格按照《徐州市省级开发区目标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对8家省级开发区的业务总收入、工业增加值、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4项指标进行目标考核。
54.把徐州经济开发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推进其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完成情况:在2007年徐州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材料,上报省政府。省外经贸厅按照省政府要求,会同省发改委、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进行了审核,报请省政府研究后,上报国务院。我市成立了申报领导小组,多次到省政府、省外经贸厅、国家商务部外资司等部门作专题汇报,积极跟进申报工作,争取早日获得国家批准。在申报的同时,徐州经济开发区按照申报条件,抢抓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二次创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形成了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各项指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对内拉动作用和对外竞争力,为申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5.从解决客商最关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制定出台缓解资金和土地等要素制约的政策措施,有效控制商务成本过快增长。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人行徐州中心支行、徐州银监局、建设局、规划局、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情况:土地实行投资强度最低标准制度,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市区不得低于180万元、县区不得低于150万元;市区投资规模小于3000万元、县区小于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从严控制企业非生产性用地比例,推广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向多层发展,鼓励综合利用地下空间。
56.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程序,确保职权下放到位、手续简化到位、全程服务到位,营造“绿卡保障、特事特办”和“阳光服务、一条龙服务”的投资环境。牵头单位:市监察局、行政服务中心。
完成情况:对由法律法规等限制而使办理事项的审批条件互为前置、交叉、重复的,进行系统梳理,促进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压缩承诺件办理时限,拓宽联审联办范围,积极推行“外资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外资投资项目服务一条龙”等快捷服务举措。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举办网上审批业务讲座,升级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开通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督查通道,推行网上审批,认真受理查纠违法设立行政许可、“中梗阻”、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的投诉举报,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大力提高中心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积极推进徐连一体化
57.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深化细化城市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继续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牵头单位:市规划局。
完成情况:2008年以来,组织完成了2007年编制的37个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年度规划编制计划,相继组织开展了邮政、环保、地下空间利用、加油(气)站及停车场布局等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邮政、加油(气)站已经专家评审,并组织向社会公示;环保、地下空间利用和停车场布局规划正在形成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