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工作
1、制定规划,落实任务。根据县区总体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县(区)文明乡村和文明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体现新农村特点,体现当地的传统和乡土文化,既要承传历史,又要有时代创新;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还要给后人的可持续发展留下空间。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尊重民意。规划编制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要坚决遵守,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落实建设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选择群众最关心、最拥护、要求最迫切的事项先行突破。每个村都要按照建设总体要求,明确各自的建设任务,逐项落实推进,有条件的要立即行动,暂时没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落实,推动全市乡村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扎实有效开展。每年5月底、11月底,由各县(区)分别申报符合建设标准的一、二、三类文明村,经验收合格后挂牌。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以主城区规划区、县城、重点镇为中心;以环城(县区所在地)、沿线(国省交通主干线)区内(工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建设,在全市形成“四级区域,七区环城,十路沿线”的建设格局。四级区域,即县城规划区内的村,重点乡(镇)规划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工业园内区的村,“十镇百村”新农村示范点,结合各自实际,突出特色进行建设;“七区环城”,即包河、瑶海、蜀山、庐阳、经开区、高新区和新站区发动其所在地村开展建设;“十路沿线”,即组织发动合蚌、合徐、合宁、合铜、合安、合六叶、合淮、合淮阜、合宁高铁、合水等十条快速道路沿线的村搞好建设。突出以发展产业经济为依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把发展农村经济贯穿整个建设过程。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促发展,以发展带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市指导、县(区)负责、乡(镇)组织、村(居)落实”的建设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批实施,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市城区、县城规划区、重点乡镇规划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村、十条快速道路两侧的村和100个新农村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的村要率先开展,确保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其他中心村和一般村要先易后难,分批实施,梯次推进,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市里重点抓好“四级区域、七区环城、十路沿线”中的文明村建设工作,并倾力打造100个样板示范村。各县(区)在抓好上述重点村建设外,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中心村和辐射村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