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产量促增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创新农作制度,深入推进科技转化应用,提高产出水平,实现农民增收5.3亿元。抓好粮食功能区建设,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十百千万示范计划”,建立粮食高产示范区面积70万亩,辐射带动500万亩,努力提高粮食产量。进一步扩大设施化生产,重点抓好20个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园,带动全省设施农业面积新增10万亩,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效种植模式,实现增产与增效的有机统一。扩大水稻机械化生产,新增面积50万亩,亩均增产20公斤。推行科学饲养方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降低死亡率1个百分点,提高生猪出栏率2个百分点,增加肉猪出栏25万头、家禽400万只(羽)。
四、省工节本促增收。坚持种养结合、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经营等模式,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使农民在运用技术中省工节本5.9亿元。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一批农机化示范县、乡镇、村,力争粮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扩大农机装备和技术在主导产业的应用,提高主要作业环节和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建设,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00万亩,亩均节本增收30元以上。积极推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扩大应用面积70万亩,亩均用药和防治成本减15%以上、增收节支100元。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沼气工程10万立方米,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8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0万平方米。
五、加工增值促增收。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水平,有效消化初级农产品,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力争通过加工增值实现农民增收1亿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贩销专业大户采用分级、包装销售产品,扩大获利空间。多渠道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对接,使更多的基地产品通过加工销售,实行一种原料、多种产品、综合增效。进一步引导订单生产,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稳定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新建订单基地30万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降低农产品保鲜、运输消耗,实现错时销售,提高比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