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项目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分级管理的办法。省、市、县三级农业、财政部门为项目管理单位。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项目技术牵头单位,项目所在县(区)农技推广中心(站)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联合成立由主管副厅长任组长、相关处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在省农技总站设立项目实施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
(二)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市、县、乡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要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承包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落实。项目所在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及时向省、市(州)农业、财政部门上报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年中、年底上报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项目所在市(州)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县(区)农技推广部门进行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进行检查,如实汇总上报本市(州)项目执行情况。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全省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各项任务的安排落实和督促检查,并及时汇总项目执行情况上报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春播结束后,在市(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省上组织人员对各县(区)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逐县进行抽查验收。
(三)加强农膜和起垄覆膜机械的供应与管理。对省上统一下达到各项目县(区)的地膜,要切实加强管理,健全档案,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张榜公布,并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由农户在册卡上签字,确保农膜入村到户。对配发的起垄机由县区农技中心登记造册、加强管护、统一调配使用。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县(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安排好实施区域和地点,确定好主推品种和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集中连片的示范区(点),通过示范点的示范带动和有力的技术指导,确保项目推广面积按计划及时落实到农户和地块。
(五)强化宣传培训与技术指导。各项目市县都要树立主动抗旱、科学抗旱的理念,紧紧围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加大宣传、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在抓好县(区)、乡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种植农户的培训。要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开展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的宣传培训,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经过培训,真正掌握此项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六)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玉米秸秆,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各地一定要着眼于培育后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生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旱作区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推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推广玉米全株青贮氨化技术和秸秆机械揉丝技术,探索旱作区种养结合,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
(七)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所产生的大量废旧地膜,对农田和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各项目市(州)、县(区)一定要在推广技术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地膜污染的危害,引导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地膜,做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确需揭去的地膜,尽量保留到第二年播种前揭膜,边揭边覆,以利保墒。对揭去的废旧地膜,要及时清理干净,保护生态环境。要研究制定措施,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加工企业和废旧物品回收公司设立回收网点,加大回收量,逐步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