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继续推进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实施,强化不良反应报告责任,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及时科学地分析、评价各类不良反应事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继续深入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和“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指导市民安全合理用药。
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常态稽查力度。端正药品稽查目的,明确行政目标,做到查办一起案件,规范一类行为。围绕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控制力,进一步创新案件查办措施,完善案件查办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办案效率。针对市场热点、焦点,定期排摸隐患,确定各阶段性稽查重点;针对相对突出的、共性的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行动。继续对违法网络药品经营、违法广告和地下“窝点”进行打击,快速取缔街头违法收售药品摊点。打击“消字”、“妆字”号产品仿冒药品行为。
(三)以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为主旨,大力整顿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市场秩序
严格行政许可,加强生产管理。严格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行政许可,大力推进保健食品GMP和
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管理;探索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风险确定监管频次。完善飞行检查机制,明确检查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项目。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实行年度和重大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OEM生产的监管。深化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属地化监管工作。
强化监督抽检,规范市场秩序。制定科学的抽检方案,加大对使用单位的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问题产品。对保健食品、化妆品批发市场和经销单位进行专项整治,建立索证、进货台帐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对“性保健食品和成人用品商店”、连锁保健食品专卖店(柜)和美容美发院等监管。
加强宣传和公示,加大处罚力度。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知识宣传,建立预警制度,及时将监管信息、消费警示向社会公布,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依法惩治夸大产品功效等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净化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市场。严厉查处地下生产、加工、销售“窝点”。及时查处消费者举报投诉的问题。
(四)以及时发现问题产品为目标,加强食品药品抽检和安全评价工作
提高抽检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覆盖面。把抽检作为及时发现问题产品,客观、科学评估食品药品安全现状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增强抽检针对性,优化抽检结构,提高抽检效能,科学制定年度抽检工作计划,合理安排食品药品评价抽检、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快速抽检和委托抽检的比例和结构,按照风险高低确定抽检的频次,提高抽检的覆盖率和检验检测效率。提高生产领域抽检比重,增大分局抽检的自主性,控制快速检测的数量,利用好社会检测资源。根据抽检结果,及时调整日常监督检查的重点,加大对不合格产品企业跟踪督查的频次,同时,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对问题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和公开曝光。
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加强检验技术机构的能力建设,明确检验的目的和责任,高质高效完成日常检验任务,为日常监管提供技术革支撑。加强对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相关性研究,着力提高对突发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检验能力,充分发挥在实施风险源排查、风险评估和高风险干预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开拓新的检验检测领域,并加强与研发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检验监测、研究与评价共同发展的技术体系,运用食品药品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检验成果,为日常监管提供支持,为迅速查明食品药品危害事件发生的原因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