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娉曞緥淇℃伅 | 娉曞緥鏂伴椈 | 妗堜緥 | 绮惧搧鏂囩珷 | 鍒戜簨娉曞緥 | 姘戜簨娉曞緥 | 缁忔祹娉曞緥 | 琛屾斂娉曞緥 | 璇夎娉曞緥 | 鍚堛€€銆€鍚� | 妗堜緥绮鹃€� | 娉曞緥鏂囦功 | 鍚堝悓鑼冩湰 | 娉曞緥甯歌瘑 | 鍙歌€冮搴� | 
娉曞緥鍥句功 | 璇夎鎸囧崡 | 甯哥敤娉曡 | 娉曞緥瀹炲姟 | 娉曞緥閲婁箟 | 娉曞緥闂瓟 | 娉曡瑙h | 瑁佸垽鏂囦功 | 瀹硶绫� | 姘戝晢娉曠被 | 琛屾斂娉曠被 | 缁忔祹娉曠被 | 鍒戞硶绫� | 绀句細娉曠被 | 妗堜緥瓒嬪娍 | 銆€銆€銆€銆€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07〕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紧围绕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把防治污染作为重中之重,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到2010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比2005年削减10%。同时,要加快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群众饮用水水源安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要严格执法监督,督促企业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动员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要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合理性。要建立评估考核机制,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重点工程项目进展情况、重点流域与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在2008年底和2010年底,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要作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环境形势
  (一)“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环境保护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淘汰了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了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地区、流域和城市的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市场化机制开始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1%;环境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环境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在经济快速发展,重化工业迅猛增长的情况下,部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核与辐射安全得到保证。
  (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Ⅲ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Ⅲ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
  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十五”期间力图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环境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没有改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在庞大的基数上还将增加4%,城市化进程将加快,经济总量将增长4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际环境保护压力也将加大,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
│            专栏1“十五”环保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
│序│指标名称│      2000年      │    2005年计划目标    │2005│“十五”│
│号│    │               │               │ 年 │增减情况│
├─┼────┼───────────────┼───────────────┼──┼────┤
│1 │二氧化硫│       1995       │       1800       │2549│27.8%  │
│ │排放量(│               │               │  │    │
│ │万吨) │               │               │  │    │
├─┴────┼───────────────┼───────────────┼──┼────┤
│其中:两控区│       1316       │       1053       │1354│2.9%  │
│内排放量  │               │               │  │    │
├─┬────┼───────────────┼───────────────┼──┼────┤
│2 │烟尘排放│       1165       │       1100       │1183│1.5%  │
│ │量(万吨│               │               │  │    │
│ │)   │               │               │  │    │
├─┼────┼───────────────┼───────────────┼──┼────┤
│3 │工业粉尘│       1092       │       900       │911 │-16.6% │
│ │排放量(│               │               │  │    │
│ │万吨) │               │               │  │    │
├─┼────┼───────────────┼───────────────┼──┼────┤
│4 │化学需氧│       1445       │       1300       │1414│-2.1%  │
│ │量排放量│               │               │  │    │
│ │(万吨)│               │               │  │    │
├─┼────┼───────────────┼───────────────┼──┼────┤
│5 │工业固体│       3186       │       2900       │1655│-48.1% │
│ │废物排放│               │               │  │    │
│ │量(万吨│               │               │  │    │
│ │)   │               │               │  │    │
├─┼────┼───────────────┼───────────────┼──┼────┤
│6 │工业用水│       /        │       60       │ 75 │/    │
│ │重复利用│               │               │  │    │
│ │率(%) │               │               │  │    │
├─┼────┼───────────────┼───────────────┼──┼────┤
│7 │工业二氧│       1613       │       1450       │2168│34.5%  │
│ │化硫排放│               │               │  │    │
│ │量(万吨│               │               │  │    │
│ │)   │               │               │  │    │
├─┼────┼───────────────┼───────────────┼──┼────┤
│8 │工业烟尘│       953       │       850       │949 │-0.5%  │
│ │排放量(│               │               │  │    │
│ │万吨) │               │               │  │    │
├─┼────┼───────────────┼───────────────┼──┼────┤
│9 │工业化学│       705       │       650       │555 │-21.3% │
│ │需氧量排│               │               │  │    │
│ │放量(万│               │               │  │    │
│ │吨)  │               │               │  │    │
├─┼────┼───────────────┼───────────────┼──┼────┤
│10│工业固体│       51.8       │       50       │56.1│4.3个百 │
│ │废物综合│               │               │  │分点  │
│ │利用率(│               │               │  │    │
│ │%)   │               │               │  │    │
├─┼────┼───────────────┼───────────────┼──┼────┤
│11│设区城市│       36.5       │       50       │ 54 │17.5个百│
│ │空气质量│               │               │  │分点  │
│ │达到国家│               │               │  │    │
│ │二级标准│               │               │  │    │
│ │比例(% │               │               │  │    │
│ │)   │               │               │  │    │
├─┼────┼───────────────┼───────────────┼──┼────┤
│12│城市污水│       34.3       │     45(生活)     │52.0│17.7个百│
│ │处理率(│               │               │  │分点  │
│ │%)   │               │               │  │    │
├─┼────┼───────────────┼───────────────┼──┼────┤
│13│城市建成│       28.1       │       35       │ 33 │4.9个百 │
│ │区绿化覆│               │               │  │分点  │
│ │盖率(% │               │               │  │    │
│ │)   │               │               │  │    │
├─┼────┼───────────────┼───────────────┼──┼────┤
│14│自然保护│       9.9       │       13       │ 15 │5.1个百 │
│ │区面积占│               │               │  │分点  │
│ │国土面积│               │               │  │    │
│ │比例(% │               │               │  │    │
│ │)   │               │               │  │    │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




娉曞緥淇℃伅 | 娉曞緥鏂伴椈 | 妗堜緥 | 绮惧搧鏂囩珷 | 鍒戜簨娉曞緥 | 姘戜簨娉曞緥 | 缁忔祹娉曞緥 | 琛屾斂娉曞緥 | 璇夎娉曞緥 | 鍚堝悓 | 妗堜緥绮鹃€� | 娉曞緥鏂囦功 | 鍚堝悓鑼冩湰 | 娉曞緥甯歌瘑 | 
娉曞緥鍥句功 | 璇夎鎸囧崡 | 甯哥敤娉曡 | 娉曞緥瀹炲姟 | 娉曞緥閲婁箟 | 娉曞緥闂瓟 | 娉曡瑙h | 瑁佸垽鏂囦功 | 瀹硶绫� | 姘戝晢娉曠被 | 琛屾斂娉曠被 | 缁忔祹娉曠被 | 鍒戞硶绫� | 绀句細娉曠被 | 銆€銆€銆€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