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关于实施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行动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实施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行动的意见
(农发[200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农业部决定从2007年起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现就“十大行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握工作总体要求
  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是农业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抓手。“十大行动”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近些年农业部实施的“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已实施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七大体系”和“九大行动”的继承和发展,既保持了工作思路的连续性,又适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既体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又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既着眼于今后长期坚持、相对稳定,又考虑到将来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适时充实和完善。
  实施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等为具体措施,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二、明确行动内容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措施,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同时抓好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粮食生产。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努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提高粮食单产,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水稻生产,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加快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十一五”期末,力争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单产每年提高1%。2007年,要继续实施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新一轮沃土工程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范围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规模,开展中低产田质量建设,推广运用重大增产增收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优质高产攻关活动,强化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适度发展连片种植,切实发挥大型垦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作用,力争使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2006年的水平。
  (二)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加快转变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努力做大做强畜牧水产养殖业。加强畜牧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推广优良品种。强化种畜禽和水产原良种生产经营监管,推行畜禽和水产养殖档案管理,加强疫病防控,强化饲料、兽药安全监管。加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快畜牧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2007年,要全面贯彻畜牧法,继续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扩大标准化养殖小区补贴规模,启动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工作,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加大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测力度,开展动物源性饲料例行监测。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启动贝类养殖水域划型工作,推进养殖证制度建设。加强水产良种选育、品种改良工作,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和水产品药残监控,加大养殖生产过程抽检力度。
  (三)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继续实施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建设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带,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标准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保障能力,培育知名品牌,着力提高棉花、油料、糖料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产业,支持具有出口优势的园艺产品生产发展。2007年,要在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带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早期预警和应急防治,建设一批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特色产业、优势区域和出口基地。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发展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镇。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着力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全过程监管,抓好源头治理,强化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的规范使用,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源头洁净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2007年,要以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抓住薄弱环节,以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县(农场)建设,启动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推行包装标识制度,严格实行转基因食品、液态奶等农产品标识制度。强化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扩大例行监测范围。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强化舆论引导。严格农药、兽药、种子、种畜禽、化肥、农机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害化学物质行为。
  (五)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着力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整体运行效率,攻克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和“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推广新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转移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重点区域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培训农民1亿人次。2007年,启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部属“三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好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尽快启动重大专项,继续实施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948”引进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支持和指导,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区域性农科教结合,做好科技入户直通车送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规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六)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行动。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拓展和优化农业产业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确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积极发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通过完善法规、项目带动、示范推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发展。“十一五”期末,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力争达到30%,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2007年,要促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落实,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跨区经营,促进产销衔接,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完善小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切实搞好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工作。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修订颁布示范章程,大力推进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切实抓好法律培训工作。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七)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和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积极稳步发展能源作物,加快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燃料、肥料、饲料开发。开发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免耕栽培、精量播种等节地、节水、节种、节药、节能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利用效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积极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一五”期末,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35%,在500个县(场)建设10 000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2007年,要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户用沼气新增量高于上年,支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建设。支持甜高粱、木薯等生物能源作物的良种繁育和推广种植,开展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试点。进一步扩大乡村清洁工程试点规模,促进农村废弃物和农业副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继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免耕栽培技术推广补贴试点,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加大秸秆养畜项目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利用技术。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积极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增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建立外来生物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体系。
  (八)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机具的开发应用,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十一五”期末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左右。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部级定点市场建设,加快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经营领域。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十一五”期末全国80%以上的县级区域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化设施结构,更新覆盖材料,完善设施栽培、养殖技术,发展农业工厂化生产。2007年,要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范围,建设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水稻插秧、土地深松、化肥深施、秸秆粉碎还田等农机化技术,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远洋船队装备水平,推进平安渔业建设,为部分重点省市的渔船配备救生设备。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交易规范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实施“金农工程”,大力推进“三电合一”,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九)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继续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严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加大兽药残留监控力度。加强动物疫病预警预报,完善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实行强制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遏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使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率稳步下降,动物卫生水平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状况显著改善。2007年,要积极开展春防、秋防免疫行动和全国免疫抗体交叉大检查,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规范市场、运输等环节监督检查。加快实施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动物疫病的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力争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机构于今年组建完成。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检查评估工作,提高建设水平。
  (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已有良好开局,打下了一定基础,要切实按照“省部共建、主抓靠县、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加大帮扶力度,促进100个示范联系村实现阶段性目标,特别要在生产发展、一村一品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要以落实规划为抓手,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中心,继续开展增粮增收等七项活动和重点办好28件实事,帮助示范联系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样板。启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支持新农村建设部行合作协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宣传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理念、新实践,及时传递各地新创造、新经验,密切关注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发挥专家咨询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专家咨询指导活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驻村帮扶。
  三、强化责任和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十大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实施“十大行动”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十大行动”顺利实施。
  (一)抓紧制定落实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把握实施“十大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按照各行动方案的具体安排,结合实际,尽快制定落实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明确工作进度和重点,确保每项行动按计划扎实推进。
  (二)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分解任务,确定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十大行动”的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有人负责抓落实。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增强责任感,加大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认真组织完成好本单位承担的各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并切实抓出成效。
  (三)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和动员各参加单位以及技术推广部门、科研单位等参与行动实施。创新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部署科学,分工合理、发挥优势,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中央投资为引导,积极整合现有项目、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行动的实施。建立必要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督导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组织实施行动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适当激励。
  (四)不断探索完善。在行动推进过程中,要坚持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行动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完善、充实、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要根据行动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研究制定下一年工作安排,不断探索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实施方案
  2.健康养殖业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3.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实施方案
  5.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6.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7.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8.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实施方案
  9.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实施方案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

  二00七年三月十三日

  附件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实施方案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为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突出主要作物和主产区,兼顾非主产区;加快主要粮食作物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构建优势粮食产业带;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增产、增效技术;推进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经营体系,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的整体效益;强化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藏粮于库”转向“藏粮于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总体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粮食单产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总产稳定实现10 000亿斤水平,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水稻产量达到3 800亿斤以上,粮食优质率提高到65%。
  确保2007年粮食总产量不低于2006年的水平。其中,夏粮总产2 280亿斤、早稻总产640亿斤、秋粮总产7 030亿斤。突出抓好水稻生产,水稻面积要在2006年4.4亿亩的基础上有所扩大,水稻优质率在69%的基础上再提高3个百分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