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结果判定
4.2.3.1 按以下标准判定红细胞凝集程度:++++ 100%完全凝集,红细胞均匀的分布于孔底周围;+++ 75%凝集,红细胞均匀的分布于孔底周围,但孔底中心有红细胞形成的针尖大的小点;++ 50%凝集,孔底周围有不均匀的红细胞分布,孔底有一红细胞沉下的小点;+25%凝集,孔底周围有不均匀的红细胞分布,但大部分红细胞已沉积于孔底;- 不凝集,红细胞完全沉积于孔底成一圆点。
4.2.3.2 4.2.2.1 的结果判定:稀释液Ⅰ对照孔不凝集、标准抗原阳性孔凝集试验方成立。
(1)若只第1排孔凝集,其余四排孔不凝集,则被检样品为口蹄疫A型;若只第2排孔凝集,其余四排孔不凝集,则被检样品为口蹄疫O型;以此类推。若只第5排孔凝集,其余四排孔不凝集,则被检样品为猪水泡病。
(2)致红细胞50%凝集的被检样品最高稀释度为其凝集效价。
(3)如出现2排以上孔的凝集,以某排孔的凝集效价高于其余排孔的凝集效价2个对数(以2为底)浓度以上者即可判为阳性,其余判为阴性。
4.2.3.3 4.2.2.2 的结果判定:稀释液Ⅱ对照孔不凝集试验方可成立。
(1)若第1排出现2孔以上的凝集(++以上),且第2排相对应孔出现2个孔以上的凝集抑制,第3、4排不出现凝集判为口蹄疫O型阳性。若第3排出现2孔以上的凝集(++以上),且第4排相对应孔出现2个孔以上的凝集抑制,第1、2排不出现凝集则判为猪水泡病阳性。
(2)致红细胞50%凝集的被检样品最高稀释度为其凝集效价。
4.3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4.3.1 样品处理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见《口蹄疫诊断技术》(GB/T18935-2003)附录A。
样品的处理:在无菌环境中,将采集的动物机体组织(如舌、鼻、蹄水泡皮)置乳钵中,剪碎,加灭菌石英砂研磨。其它机体组织(如淋巴结、扁桃体等)除去包膜和其它结缔组织,选取内部实质部分,置乳钵中,剪碎,加灭菌石英砂研磨。再加0.01mol/L PBS(pH7.6-7.8)或MEM(pH7.6-7.8)制成1:5的悬液。-20℃至-30℃冻融2次,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提取总RNA。
液体样品,如水泡液和OP液直接用于提取总RNA。
4.3.2 试剂
溶液A:TRIzoL,从组织或细胞中提RNA 试剂。
溶液B:三氯甲烷,分析纯。
溶液C:异丙醇,分析纯。
溶液D:无RNase dH(2 下标)O:每100mL水中加入DEPC(焦碳酸二乙酯)原液0.1mL,于室温下作用数小时,然后高压灭菌使DEPC 失活。
溶液E(One Step RNA PCR 混合液):
10Ⅹ One Step RNA PCR Buffer 50μL
MgCl(2 下标) 100μL
dNTP 50μL
正链引物 30μL
负链引物 30μL
无RNase dH(2 下标)O 110μL
溶液F(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 XL,5u/ ul): 反转录酶。
溶液G(RNase Inhibitor,40u/ ul): RNA 酶抑制剂。
溶液H(AMV-OptimizedTaq, 5u/ ul): Taq DNA聚合酶。
溶液I(阳性对照): 200μL
50×TAE缓冲液: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242.0g
冰乙酸 57.1mL
0.5mol/L 乙二胺四乙酸(EDTA)(pH8.0) 100.0mL
加双蒸水至 1000mL
1×TAE 缓冲液:
使用前将50×TAE作50倍稀释即可。
电泳加样缓冲液:
溴酚兰 0.25g
甘油 30.0mL
双蒸水 70.0mL
4.3.3 操作程序
4.3.3.1 总RNA萃取
(1) 取500μL组织样品研磨上清液置1.5mL离心管中,加等量(500μL)溶液B,快速振荡数秒,8000r/min,4℃离心5min。细胞毒、水泡液、阳性样品不经此步处理。
(2) 取上清液200μL置1.5mL离心管中,加入1000μL溶液A,反复混匀,冰上放置5min。取阳性对照样品(50-200μ均可),同时提RNA。
(3) 加200μL溶液B,小心盖上帽盖,用力摇动离心管15秒,室温放置5min。
(4) 11000r/min,4℃离心15min,可见分为三层,上层水相含RNA。
(5) 转移水相至一新离心管,加入等量溶液C(约500μL),混匀,室温放置15min。
(6) 11000r/min,4℃离心10min,离心后在离心管边和底部可见有胶样RNA 沉淀。
(7) 洗RNA:弃上清,加1000μ 75%乙醇(使用前用溶液D加无水乙醇配置而成)漂洗沉淀,漂洗二次,10000r/min,4℃离心5min。
(8)室温充分干燥RNA 沉淀。加10μL溶液D,即可用于PCR 扩增。可以-20℃保存备用。
(9) 阳性对照样品:将阳性对照与检验样品同时提取RNA,同样条件下扩增。
4.3.3.2 一步法RT-PCR
(1) 反应总体积25μL。向RNA管中加入下列反应物:
RNA PCR 混合液: 18.5μL
AMV 反转录酶(溶液F): 0.5μL
RNase 抑制剂(溶液G): 0.5μL
AMV-OptimizedTaq(溶液H): 0.5μL
RNA: 5μL
空白对照:以RNase Free dH(2 下标)O 代替模板,同样条件下扩增。
(2) 高速离心10s 后,将反应管放入扩增仪中,指令设定程序开始工作。
(3) 反应条件: ① 50℃,30 min。
② 94℃,2 min。
③ 94℃,50s;58℃,50s;72℃,60s; 35个循环。
④ 72℃,8 min。
4.3.4 结果分析和判定
(1) 1.5%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称取1.5g 琼脂糖,加入100mL1×TAE(见附一)缓冲液中。加热融化后加5μL(10mg/mL)溴化乙锭,混匀后倒入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的凝胶盘中,胶板厚5mm左右。依据样品数选用适宜的梳子。待凝胶冷却凝固后拔出梳子(胶中形成加样孔),放入电泳槽中,加1×TAE 缓冲液淹没胶面。
(2) 加样 取6~8μLPCR 扩增产物和2μL加样缓冲液(见附二)混匀后加入一个加样孔。每次电泳同时加标准DNA Marker和空白对照。
(3) 电泳 电压80V~100V,或电流40mA~50mA。电泳30 min~40min。
(4) 结果观察和判定 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板置于紫外透射仪上打开紫外灯观察。强阳性样品电泳结果应为三条大小不一的条带,分别为634bp、483bp和278bp。如某一待检样品扩增产物的DNA带至少有一条与以上条带大小相符,同时空白对照无扩增条带,则该样品判定为阳性。
4.4 乳鼠中和试验
4.4.1 材料
4.4.1.1 口蹄疫病毒标准血清
用口蹄疫病毒A、O、C、Asia-Ⅰ型标准毒株经多次免疫制备的特异性豚鼠抗血清,于56℃水浴灭活30min,呈透明的浅黄色液体。
4.4.1.2 待检样品
送检样品主要为猪、牛、羊等病畜唇部、舌面、蹄部、乳房等部位的新鲜水泡皮3~5g或水泡液0.5g以上。送检样品经接种乳鼠传代增殖病毒。
4.4.1.3 乳鼠 2~3日龄乳鼠。
4.4.1.4 主要仪器和器材
冰箱、温箱、离心机、注射器、乳钵、吸管、试管等。
4.4.2 操作程序
4.4.2.1 待检病毒液的制备
将送检样品用pH7.5、0.04mol/L PBS液洗2~3次,至病料表面污物彻底被冲洗干净后,用消毒滤纸吸去水分,称重,取3~5g,剪碎,加适量无菌石英砂和适量双抗充分研磨,再用PBS液配制成1:5 悬液(水泡液可加双抗后直接用于接种乳鼠),室温浸毒1h或4℃冰箱过夜,以2000~3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接种2~3日龄乳鼠连续传2~3 代,用发病死亡的乳鼠胴体组织按上述方法制成1:10 悬液,于-30℃冰箱冻融一次,离心后取上清液。
4.4.2.2 待检病毒液毒价的测定
(1) 稀释病毒
用pH7.5、0.04 mol/L PBS液将病毒作10倍连续稀释(例如10(1 上标)-10(8 上标))。
(2) 接种动物
接种时应从最大的稀释度(10(-8 上标))开始,依次向低稀释度进行,每个稀释度接种2~3日龄乳鼠4只,每只乳鼠颈部皮下注射0.2mL。每天观察2次,连续7天记录每个稀释度乳鼠的死亡及存活情况。
(3)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
按Reed—Muench氏法计算,详见表4。
由表4 可知该病毒的LD(50 下标)在10(-5 上标)与10(-6 上标)之间,计算公式如下:
LD(50 下标)=高于50%死亡率稀释度倒数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倍数的对数
高于50%死亡率稀释度倒数的对数=5
距离比例=(高于50%死亡率-50)÷(高于50%死亡率-低于50%死亡率)
=(80-50)÷(80-20)=0.5
稀释倍数(10)的对数=1
则LD(50 下标)=5+0.5×1=5.5
查5.5 的反对数等于316200,即当病毒稀释成1:316200 时,注射乳鼠,能使50%乳鼠发生死亡。
表4 半数致死量计算表
┏━━━━━┳━━━━┳━━━━━┳━━━━━┳━━━━━━━━━┳━━━━━━┳━━━━━┓
┃ 病毒 ┃ 接种 ┃ 存活数 ┃ 死亡数 ┃ 积累总计 ┃死亡比例 ┃死亡率 ┃
┃ ┃ ┃ ┃ ┣━━━━┳━━━━┫ ┃(%) ┃
┃ 稀释度 ┃ 只数 ┃ ┃ ┃ 活 ┃ 死 ┃ ┃ ┃
┣━━━━━╋━━━━╋━━━━━╋━━━━━╋━━━━╋━━━━╋━━━━━━╋━━━━━┫
┃ 10-2 ┃ 4 ┃ 0 ┃ 4 ┃ 0 ┃ 16 ┃ 16/16 ┃ 100 ┃
┣━━━━━╋━━━━╋━━━━━╋━━━━━╋━━━━╋━━━━╋━━━━━━╋━━━━━┫
┃ 10-3 ┃ 4 ┃ 0 ┃ 4 ┃ 0 ┃ 12 ┃ 12/12 ┃ 100 ┃
┣━━━━━╋━━━━╋━━━━━╋━━━━━╋━━━━╋━━━━╋━━━━━━╋━━━━━┫
┃ 10-4 ┃ 4 ┃ 0 ┃ 4 ┃ 0 ┃ 8 ┃ 8/8 ┃ 100 ┃
┣━━━━━╋━━━━╋━━━━━╋━━━━━╋━━━━╋━━━━╋━━━━━━╋━━━━━┫
┃ 10-5 ┃ 4 ┃ 1 ┃ 3 ┃ 1 ┃ 4 ┃ 4/5 ┃ 80 ┃
┣━━━━━╋━━━━╋━━━━━╋━━━━━╋━━━━╋━━━━╋━━━━━━╋━━━━━┫
┃ 10-6 ┃ 4 ┃ 3 ┃ 1 ┃ 4 ┃ 1 ┃ 1/5 ┃ 20 ┃
┣━━━━━╋━━━━╋━━━━━╋━━━━━╋━━━━╋━━━━╋━━━━━━╋━━━━━┫
┃ 10-7 ┃ 4 ┃ 4 ┃ 0 ┃ 8 ┃ 0 ┃ 0/8 ┃ 0 ┃
┣━━━━━╋━━━━╋━━━━━╋━━━━━╋━━━━╋━━━━╋━━━━━━╋━━━━━┫
┃ 10-8 ┃ 4 ┃ 4 ┃ 0 ┃ 12 ┃ 0 ┃ 0/12 ┃ 0 ┃
┗━━━━━┻━━━━┻━━━━━┻━━━━━┻━━━━┻━━━━┻━━━━━━┻━━━━━┛
4.4.2.3 待检病毒液的稀释
待检病毒液按200LD(50 下标)进行稀释。
4.4.2.4 标准血清的稀释
口蹄疫病毒O、A、C、Asia-Ⅰ型豚鼠高免血清,用pH7.5、0.04 mol/L PB液作1:5 稀释。
4.4.2.5 病毒液和血清中和
取被检病毒液1mL分别与等量稀释的A、O、C、Asia-Ⅰ型高免血清于试管中混合,37℃温箱孵育1h。
4.4.2.6 接种动物
选2~3日龄乳鼠,分为A、O、C、Asia-Ⅰ型四组,每组一窝鼠,颈背部皮下注射0.2mL/只,接种4只。同时设病毒液、健康乳鼠、PB液和血清对照组各2只(见表5)。每窝以1只母鼠哺乳。
4.4.2.7 观察
接种后观察5~7d,每天记录2次。
表5 试验设计及分组
┏━━━┳━━━━━┳━━━━━━━┳━━━━━━┳━━━━━━━━┳━━━━━━━┳━━━━━━━┓
┃ 组 ┃ 血清型 ┃ 谢验组乳鼠 ┃血清对照乳 ┃ 病毒液对照乳鼠┃PB液对照乳鼠 ┃健康对照乳鼠 ┃
┃ 别 ┃ ┃ (只) ┃ 鼠(只) ┃ (只) ┃ (只) ┃ (只) ┃
┣━━━╋━━━━━╋━━━━━━━╋━━━━━━╋━━━━━━━━╋━━━━━━━╋━━━━━━━┫
┃ 1 ┃ O ┃ 4 ┃ 2 ┃ 2 ┃ 2 ┃ 2 ┃
┣━━━╋━━━━━╋━━━━━━━╋━━━━━━╋━━━━━━━━╋━━━━━━━╋━━━━━━━┫
┃ 2 ┃ A ┃ 4 ┃ 2 ┃ 2 ┃ 2 ┃ 2 ┃
┣━━━╋━━━━━╋━━━━━━━╋━━━━━━╋━━━━━━━━╋━━━━━━━╋━━━━━━━┫
┃ 3 ┃ C ┃ 4 ┃ 2 ┃ 2 ┃ 2 ┃ 2 ┃
┣━━━╋━━━━━╋━━━━━━━╋━━━━━━╋━━━━━━━━╋━━━━━━━╋━━━━━━━┫
┃ 4 ┃ Asia—Ⅰ ┃ 4 ┃ 2 ┃ 2 ┃ 2 ┃ 2 ┃
┗━━━┻━━━━━┻━━━━━━━┻━━━━━━┻━━━━━━━━┻━━━━━━━┻━━━━━━━┛
4.4.3 结果判定
检查对照组:病毒液对照乳鼠发病死亡,健康对照、血清对照和PB液对照乳鼠健康。如O型血清试验组乳鼠被保护(健康),其它各型组乳鼠发病死亡,则被检病料为口蹄疫病毒O型。依次类推,判定其它病毒型。
4.5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4.5.1 材料(主要试剂和仪器)
4.5.1.1 样品采集和抗原制备:
(1)样品采集
疑似FMDV感染动物的水泡皮和水泡液可直接作为定型材料。如病料量少或不新鲜,研磨加0.04mol/L PBS(pH7.2~7.4)制成1:5 或1:10的悬液,先接种3~4日龄乳鼠,并视乳鼠发病情况连续传1~3 代,待乳鼠出现FMDV所致典型症状濒死或死亡后,剖解病死或濒死乳鼠(去皮、头、爪及内脏)后的胴体(主要是骨骼肌)作为检测样品。胴体加甘油/PBS后置-30℃或-70℃可长期保存。也可用病料悬液或乳鼠组织1:10悬液接种细胞培养物,以呈现典型FMDV致细胞病变(CPE)的细胞培养液作为检测样品。
(2)抗原制备
在无菌室内将水泡皮或乳鼠胴体用PBS 洗净,用灭菌滤纸吸干后称重。放在灭菌研钵中先剪碎,后加灭菌石英砂研磨。加PBS(pH7.4)制成1:4 悬液。水泡液也以PBS液1:4稀释,可与组织悬液合并。室温浸毒2h以上,或4℃冰箱过夜。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上清液,58℃水浴灭能40min。再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为待检抗原。
4.5.1.2 抗体
口蹄疫病毒O、A、和Asia-Ⅰ型,及猪水泡病病毒(SVDV)豚鼠高免血清,由农业部指定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4.5.1.3 补体
健康成年公豚鼠新鲜血清。加保存液(Richardson’液)后,可4℃保存6个月。使用前滴定效价。
4.5.1.4 溶血素
兔抗绵羊红细胞抗血清,由农业部指定单位提供。使用前滴定效价。
4.5.1.5 红细胞
成年健康绵羊红血球。试验当天制备2.8%工作液和敏化红细胞。
4.5.1.6 主要仪器和器材
“U”形底96孔微量滴定板,微量可调移液器及配套吸头,可插入微量板的离心机,光电比色计。
实验室常规器皿:如试管和管架,吸管,离心管,三角烧瓶,各种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瓶(管)等。
4.5.1.7 缓冲液
(1)5倍巴比妥缓冲液(VB)
巴比妥酸 5.75g
巴比妥钠 3.75g
NaCl 85.0g
CaCl(2 下标) 0.28g
MgCl(2 下标)·6H(2 下标)O 1.68g
蒸馏水 2000mL
先将巴比妥酸溶于500mL加热至沸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入其它成分,加蒸馏水至2000mL,充分混匀。分装入带塞的瓶中,103kpa 蒸汽灭菌15min。塞紧瓶塞,4℃保存。
(2)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缓冲液(VBD)
5倍巴比妥缓冲液 100mL
蒸馏水 400mL
用NaHCO(3 下标)调整pH至7.4。试验当天现配现用。
(3)补体保存液(Richardson’液)
A液: H(3 下标)BO(3 下标)(硼酸) 0.93g
Na(2 下标)B(4 下标)O(7 下标)·H(2 下标)O(硼砂) 2.29g
山梨醇 11.47g
饱和NaCl溶液加至100mL混匀,室温保存。
B液: Na(2 下标)B(4 下标)O(7 下标)·H(2 下标)O(硼砂) 0.75g
NaN(3 下标)(叠氮钠) 0.81g
饱和NaCl溶液加至100mL混匀。室温保存。
使用方法:8份豚鼠血清加1份A液、1份B液,混匀后置4℃可保存6个月。
用补体时,取1份保存补体加7份蒸馏水,即1:10 稀释补体。
4.5.2 预备试验
4.5.2.1 2.8%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将脱纤的(绵羊)红细胞用VBD洗涤3次。每次加5倍于红细胞体积的VBD轻摇混匀,1500r/min离心10min,吸去上清液后再加入VBD,反复3次,最后吸取2.8mL红细胞泥加入盛有97.2mLVBD的三角瓶中,充分混匀。取0.5mL红细胞悬液,加4.5mL蒸馏水,对照管加5mL蒸馏水,用波长625nm滤光片的光电比色计测定该初配制的红细胞悬液的OD值。按照标准化2.8%红细胞悬液的OD值=42,用下列公式校正(标准化)该初配红细胞悬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初配红细胞悬液用VBD量(mL)×0D值]÷标准OD值(42)
=应加缓冲液的总数(mL)
例如: 初配红细胞悬液100mL测定OD值=45(大于标准值42)
按公式计算 [97.2×45]÷42=104, 104-97.2=7.8,即应补加7.8mL缓冲液于红细胞悬液中,再测OD值将符合标准值42。
若初配红细胞悬液的OD值小于42,可将该红细胞悬液离心,根据公式计算,取出多余的缓冲液,再测OD值。
4.5.2.2 0-100%溶血标准孔的制备
(1)血红素:取1mL2.8%红细胞悬液,加7mL蒸馏水,充分摇动直到红细胞全部溶解。再加2mLVB,混匀。
(2)0.28%红细胞:取1mL2.8%红细胞悬液,加9mLVBD,混匀。
表6 标准溶血百分比 单位:μL
┏━━━━━━━━┳━━━┳━━━━┳━━━━┳━━━━┳━━━━┳━━━━┳━━━━┳━━━━┳━━━━┳━━━━┳━━━━┓
┃ 孔位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A9 ┃ A10 ┃ A11 ┃
┣━━━━━━━━╋━━━╋━━━━╋━━━━╋━━━━╋━━━━╋━━━━╋━━━━╋━━━━╋━━━━╋━━━━╋━━━━┫
┃ 血红素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160 ┃ 180 ┃ 200 ┃
┣━━━━━━━━╋━━━╋━━━━╋━━━━╋━━━━╋━━━━╋━━━━╋━━━━╋━━━━╋━━━━╋━━━━╋━━━━┫
┃ 0.2876红细胞 ┃ 200 ┃ 180 ┃ 160 ┃ 140 ┃ 120 ┃ 100 ┃ 80 ┃ 60 ┃ 40 ┃ 20 ┃ 0 ┃
┣━━━━━━━━╋━━━╋━━━━╋━━━━╋━━━━╋━━━━╋━━━━╋━━━━╋━━━━╋━━━━╋━━━━╋━━━━┫
┃ 溶血百分比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
(3)溶血标准孔的制备:按表6 所列剂量将血红素和红细胞悬液加入微量板A1-A11各孔。1000r/min离心10min。A6孔为50%溶血孔,其红细胞沉淀图形的大小和溶血颜色深浅(OD值)作为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判定的比对标准。
4.5.2.3 棋盘式滴定溶血素/补体
(1)稀释溶血素
①1:100 稀释液:0.1mL溶血素加9.9mLVBD。
②按表7所示方法,制备8个溶血素稀释液。
表7 溶血素稀释液制备 单位:mL
┏━━━━┳━━━━━━┳━━━━━┳━━━━━┳━━━━━━┳━━━━━━━┓
┃ 管号 ┃溶血素浓度 ┃溶血素量 ┃VBD量 ┃溶血素稀释度┃溶血素最终浓度┃
┣━━━━╋━━━━━━╋━━━━━╋━━━━━╋━━━━━━╋━━━━━━━┫
┃ A ┃ 1:100 ┃ 1.0 ┃ 1.5 ┃ 1:250 ┃ 1/500 ┃
┣━━━━╋━━━━━━╋━━━━━╋━━━━━╋━━━━━━╋━━━━━━━┫
┃ B ┃ 1:100 ┃ 0.5 ┃ 2.0 ┃ 1:500 ┃ 1/1000 ┃
┣━━━━╋━━━━━━╋━━━━━╋━━━━━╋━━━━━━╋━━━━━━━┫
┃ C ┃ 1:100 ┃ 1.0 ┃ 9.0 ┃ 1:1000 ┃ 1/2000 ┃
┣━━━━╋━━━━━━╋━━━━━╋━━━━━╋━━━━━━╋━━━━━━━┫
┃ D ┃ 1:1000 ┃ 2.0 ┃ 1.0 ┃ 1:1500 ┃ 1/3000 ┃
┣━━━━╋━━━━━━╋━━━━━╋━━━━━╋━━━━━━╋━━━━━━━┫
┃ E ┃ 1:1000 ┃ 1.5 ┃ 1.5 ┃ 1:2000 ┃ 1/4000 ┃
┣━━━━╋━━━━━━╋━━━━━╋━━━━━╋━━━━━━╋━━━━━━━┫
┃ F ┃ 1:1000 ┃ 1.0 ┃ 1.5 ┃ 1:2500 ┃ 1/5000 ┃
┣━━━━╋━━━━━━╋━━━━━╋━━━━━╋━━━━━━╋━━━━━━━┫
┃ G ┃ 1:1000 ┃ 0.5 ┃ 1.0 ┃ 1:3000 ┃ 1/6000 ┃
┣━━━━╋━━━━━━╋━━━━━╋━━━━━╋━━━━━━╋━━━━━━━┫
┃ H ┃ 1:1000 ┃ 0.5 ┃ 1.5 ┃ 1:4000 ┃ 1/8000 ┃
┗━━━━┻━━━━━━┻━━━━━┻━━━━━┻━━━━━━┻━━━━━━━┛
(2)制备敏化红细胞
①取8支试管,写明标签A-H。将上述8个溶血素稀释液分别取1mL移入相应编号的试管中。
②各管再加入1mL标准化的2.8%红细胞悬液。混匀。溶血素最终浓度如表7所列。
③25℃孵育20分钟。
表8 补体稀释液制备 单位:mL
┏━━━━┳━━━━━━━━━┳━━━━━━━┳━━━━━┳━━━━━━┓
┃ 管号 ┃ 稀释用补体浓度┃ 补体加入量┃ VBD量 ┃补体最终浓度┃
┣━━━━╋━━━━━━━━━╋━━━━━━━╋━━━━━╋━━━━━━┫
┃ 1 ┃ 1:10 ┃ 2.0 ┃ 3.0 ┃ 1:25 ┃
┣━━━━╋━━━━━━━━━╋━━━━━━━╋━━━━━╋━━━━━━┫
┃ 2 ┃ 1:10 ┃ 1.0 ┃ 4.0 ┃ 1:50 ┃
┣━━━━╋━━━━━━━━━╋━━━━━━━╋━━━━━╋━━━━━━┫
┃ 3 ┃ 1:25 ┃ 1.0 ┃ 2.0 ┃ 1:75 ┃
┣━━━━╋━━━━━━━━━╋━━━━━━━╋━━━━━╋━━━━━━┫
┃ 4 ┃ 1:50 ┃ 1.5 ┃ 1.5 ┃ 1:100 ┃
┣━━━━╋━━━━━━━━━╋━━━━━━━╋━━━━━╋━━━━━━┫
┃ 5 ┃ 1:25 ┃ 0.5 ┃ 2.0 ┃ 1:125 ┃
┣━━━━╋━━━━━━━━━╋━━━━━━━╋━━━━━╋━━━━━━┫
┃ 6 ┃ 1:50 ┃ 1.0 ┃ 2.0 ┃ 1:150 ┃
┣━━━━╋━━━━━━━━━╋━━━━━━━╋━━━━━╋━━━━━━┫
┃ 7 ┃ 1:25 ┃ 0.5 ┃ 3.0 ┃ 1:175 ┃
┣━━━━╋━━━━━━━━━╋━━━━━━━╋━━━━━╋━━━━━━┫
┃ 8 ┃ 1:100 ┃ 1.0 ┃ 1.0 ┃ 1:200 ┃
┣━━━━╋━━━━━━━━━╋━━━━━━━╋━━━━━╋━━━━━━┫
┃ 9 ┃ 1:50 ┃ 0.5 ┃ 2.0 ┃ 1:250 ┃
┣━━━━╋━━━━━━━━━╋━━━━━━━╋━━━━━╋━━━━━━┫
┃ 10 ┃ 1:150 ┃ 1.0 ┃ 1.0 ┃ 1:300 ┃
┣━━━━╋━━━━━━━━━╋━━━━━━━╋━━━━━╋━━━━━━┫
┃ 11 ┃ 1:175 ┃ 1.0 ┃ 1.0 ┃ 1:350 ┃
┣━━━━╋━━━━━━━━━╋━━━━━━━╋━━━━━╋━━━━━━┫
┃ 12 ┃ 1:100 ┃ 0.5 ┃ 1.5 ┃ 1:400 ┃
┗━━━━┻━━━━━━━━━┻━━━━━━━┻━━━━━┻━━━━━━┛
(3)稀释补体
① 1:10 稀释补体:0.5mL新鲜补体(豚鼠血清)加4.5mLVBD。或0.5mL保存补体加3.5mL蒸馏水,就是1:10稀释补体。
② 按表8 所示,制备12个补体稀释液
(4)棋盘式滴定
① 用“U”形底微量板。首先每孔(全部96孔)加50μLVBD缓冲液。
② 将12个补体稀释液移加入微量板1~12列。即将管1(1/25稀释)补体加入第1列(A1~H1)8孔,每孔50μL;将管2(1:50 稀释)补体加入第2列(A2~H2)8孔,每孔50μL;依此类推,将12管补体分别加入12列各孔中。
③ 将8管以8个不同浓度溶血素敏化的红细胞悬液依次加入微量板A~H行。即将A管(溶血素1:500 稀释)敏化红细胞加入A行(A1~A12)12孔,每孔25μL;将B管(溶血素1:1000 稀释)敏化红细胞加入B行(B1~B12)12孔,每孔25μL;依此类推,直至8管敏化红细胞分别加入8行各孔中。
④37℃振荡40min,1000r/min离心10min。
⑤结果判定:确定补体最高稀释度时,引起50%溶血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度。该补体最高稀释度(如1:200)即为补体效价,4倍效价为补体工作液(1:50)。该溶血素最高稀释度(如1:2000)即为溶血素效价,2倍效价为溶血素工作液(1:1000)。
4.5.3 定型补体结合试验
4.5.3.1 布局:
牛病料鉴定“O”、“A”和“Asia-Ⅰ”型 。“Asia-Ⅰ”型的定型按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定型布局如表2-4 所列。A1~A4 为“O”型,B1~B4 为“A型”。A5、A6 为“O”“A”型血清对照,B7 为抗原对照,A8 为补体对照,A9 为空白对照。
表9 定型补体结合试验布局
1 2 3 4 5 6 7 8 9
A ○ ○ ○ ○ ◇ ◆ △ ※
B ● ● ● ● ◎
4.5.3.2 主要操作步骤: 补体结合试验各试剂加入量和次序列于表9。
(1)加VBD稀释液:A2~A4、B2~B4每孔各加25μL;
对照A5、A6、B7孔各加25μL;A8孔加50μL;A9孔加100μL。
(2)加高免抗血清
①稀释血清:将“O”、“A”两型血清分别以VBD作1:8 稀释。
②A1、A5孔加1:8“O”型血清25μL/孔, A2孔加50μL/孔;
B1、B5孔加1:8“A”型血清25μL/孔, B2孔加50μL/孔。
③从A2 到A4孔作1:1.5 连续稀释:用微量移液器先将A2孔中的25μLVBD和50μL血清混匀,然后吸出50μL移入A3孔;混匀后再吸出50μL移入A4孔;混匀后吸出50μL弃去。A1 到A4孔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8、1:12、1:18、1:27。
B2到B4孔作同样连续稀释。
表10 FMDV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单位为微升
┏━━━━━━━┳━━━━━━━━━━━━━━━━━━━━━━┳━━━━━━━━━━━━━━━━━━━━━┳━━━━━━━━━━━━━━━━━━━━━━┓
┃ 血清型 ┃ O ┃ A ┃ 对照 ┃
┣━━━━━━━╋━━━━┳━━━━━┳━━━━━┳━━━━━╋━━━━┳━━━━━┳━━━━┳━━━━━╋━━━━┳━━━━┳━━━┳━━━┳━━━━┫
┃ 孔号 ┃ A1 ┃ A2 ┃ A3 ┃ A4 ┃ B1 ┃ B2 ┃ B3 ┃ B4 ┃ A5 ┃ A6 ┃ B7 ┃ A8 ┃ A9 ┃
┣━━━━━━━╋━━━━╋━━━━━╋━━━━━╋━━━━━╋━━━━╋━━━━━╋━━━━╋━━━━━╋━━━━╋━━━━╋━━━╋━━━╋━━━━┫
┃ 血清稀释度 ┃ 1:8 ┃ 1:12 ┃ 1:18 ┃ 1:27 ┃ 1:8 ┃ 1:12 ┃ 1:18 ┃ 1:27 ┃ 1:8 ┃ 1:8 ┃ ┃ ┃ ┃
┣━━━━━━━╋━━━━╋━━━━━╋━━━━━╋━━━━━╋━━━━╋━━━━━╋━━━━╋━━━━━╋━━━━╋━━━━╋━━━╋━━━╋━━━━┫
┃ 缓冲液 ┃ 0 ┃ 25 ┃ 25 ┃ 25 ┃ 0 ┃ 25 ┃ 25 ┃ 25 ┃ 25 ┃ 25 ┃25 ┃50 ┃100 ┃
┣━━━━━━━╋━━━━╋━━━━━╋━━━━━╋━━━━━╋━━━━╋━━━━━╋━━━━╋━━━━━╋━━━━╋━━━━╋━━━╋━━━╋━━━━┫
┃ ┃ ┃ 50 ┃50 ┃ 50 ┃ 50 ┃50 ┃50 ┃50 ┃ 25 ┃ 25 ┃ ┃ ┃ ┃
┃ 高免血清量 ┃ 25 ┃ ┃ ┃ ┃ ┃ ┃ ┃ ┃ ┃ ┃ ┃ ┃ ┃
┃ ┃ ┃ ┃ ┃ 弃50 ┃ ┃ ┃ ┃ 弃50 ┃ ┃ ┃ ┃ ┃ ┃
┣━━━━━━━╋━━━━╋━━━━━╋━━━━━╋━━━━━╋━━━━╋━━━━━╋━━━━╋━━━━━╋━━━━╋━━━━╋━━━╋━━━╋━━━━┫
┃ 被检抗原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 ┃ 25 ┃ ┃ ┃
┣━━━━━━━╋━━━━╋━━━━━╋━━━━━╋━━━━━╋━━━━╋━━━━━╋━━━━╋━━━━━╋━━━━╋━━━━╋━━━╋━━━╋━━━━┫
┃ 补体量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50 ┃ ┃
┣━━━━━━━┻━━━━┻━━━━━┻━━━━━┻━━━━━┻━━━━┻━━━━━┻━━━━┻━━━━━┻━━━━┻━━━━┻━━━┻━━━┻━━━━┫
┃ 37℃振荡60min ┃
┣━━━━━━━┳━━━━┳━━━━━┳━━━━━┳━━━━━┳━━━━┳━━━━━┳━━━━┳━━━━━┳━━━━┳━━━━┳━━━┳━━━┳━━━━┫
┃ 敏化红细胞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
┃ 37℃振荡30min ┃
┣━━━━━━━┳━━━━┳━━━━━┳━━━━━┳━━━━━┳━━━━┳━━━━━┳━━━━┳━━━━━┳━━━━┳━━━━┳━━━┳━━━┳━━━━┫
┃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完全溶血;“++++”完全不溶血,“++”50%溶血,“+”75%溶血。 ┃
┗━━━━━━━━━━━━━━━━━━━━━━━━━━━━━━━━━━━━━━━━━━━━━━━━━━━━━━━━━━━━━━━━━━━━━━━━━━━┛
(3)加抗原:除对照A5、A6、A8、A9孔外,各孔加待检样品25μL。
(4)加补体:除空白对照A9孔外,各孔加补体工作液50μL。
(5)37℃振荡60min。
(6)制备敏化红细胞和加样:2.8%红细胞悬液与溶血素工作液等体积混合,25℃敏化20min。各反应孔加25μL/孔。
(7)37℃振荡30min,1000r/min离心30min。
4.5.4 结果判定
4.5.4.1 试验成立的条件:
当空白对照孔(A9)完全不溶血(++++);
补体对照孔(A8)完全溶血(-);
血清对照孔(A5和A6)和抗原对照孔(B7)完全溶血(-),试验才成立。
4.5.4.2 判定血清型:
(1)若某血清型4孔完全溶血(-),或仅含最高浓度血清的第1孔,被阻止溶血不足50%,如表10所示A1~A4孔, 则判定为“阴性”,即不是“O”型。
(2)若某血清型4孔中3孔或4孔50%以上被阻止溶血(++、+++)或完全不溶血(++++),
如表10所示B1-B4孔,则判定为阳性,即该病料为FMDV“A”型。
4.6 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
4.6.1 仪器和材料准备
4.6.1.1 酶标板、微量移液器,孵育箱,样品稀释板,量筒,酶标仪,吸水纸等。
4.6.1.2 使用溶液的配制:方法见附录A。
4.6.1.3 间接ELISA 抗原,酶标抗体。
4.6.1.4 抗原包被板制备:方法见附录B。
4.6.2 操作步骤
4.6.2.1 在稀释板上按1:20 的体积比稀释待检血清(6uL 待检血清+120μL样品稀释液)。设阴性和阳性对照。
4.6.2.2 分别在诊断板的相应孔中加入阳性对照(2孔)和阴性对照(2孔)原液(不用稀释)、预稀释的待检动物血清各100μL。充分混匀后,贴上封口胶片,置37℃孵育30min。
4.6.2.3 小心揭掉封口胶片,弃去各孔中液体、拍净。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约30s,重复洗涤5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净。
4.6.2.4 每孔加入酶结合物液100μL,贴上封口胶片,置37℃孵育30min。
4.6.2.5 重复操作步骤4.6.2.3。
4.6.2.6 每孔加入底物溶液(见附录A.6),轻振混匀,置37℃避光显色15min。
4.6.2.7 每孔加入终止液(见附录A.8),每孔50μL,轻轻振荡,置酶标仪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OD(450 下标)值。
4.6.3 结果判定
4.6.3.1 试验结果同时符合下列条件,方为有效:
(1)两孔的阴性对照OD平均值应≤0.15;
(2)每孔阳性对照OD值均≥0.60;
计算临界值=(阳性对照孔OD(450 下标) 均值-阴性对照孔OD(450 下标)均值)×0.2+阴性对照孔OD(450 下标)均值,判定检测结果。
4.6.3.2 被检样品OD(450 下标)值<临界值,为FMDV-NS 抗体阴性;
4.6.3.3 样品OD(450 下标)值≥临界值,为初试FMDV-NS 抗体阳性;
4.6.3.4 初试阳性的样品应再进行双孔复试,若任意一孔或两孔均为阳性,则视为FMDV-NS抗体阳性;若两孔均为阴性则视为FMDV-NS 抗体阴性。
4.6.3.5 FMDV-NS 抗体阴性,说明该动物未感染口蹄疫病毒(急性发病期除外);FMDV-NS抗体阳性,说明该动物曾感染和携带口蹄疫病毒。
4.7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pB-ELISA)
4.7.1 材料
4.7.1.1 样品采集
动物血清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和要求详见附录A。
4.7.1.2 试剂和仪器
(1)U 形底板
96-孔U 形底聚丙烯微量板,抗原/血清液相阻断反应专用。
(2)对照血清
含有某型FMDV 抗体的牛或猪血清。预先测定其抗体滴度,作适当稀释后,其阻断定量抗原的程度分别为45~90%(阳性对照)和0~45%(阴性对照)。
4.7.2 试验方法
4.7.2.1 包被固相
用包被缓冲液稀释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ELISA板每孔加50μL。室温振荡30min,然后置湿盒中4℃过夜,或37℃振荡2h(当天试验)。
4.7.2.2 抗原/抗体(对照和待检血清)的预先结合(液相阻断)
(1)布局 各对照和待检血清在LpB-ELISA中的布局如表11 所示。
表11.LpB-ELISA 布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C++ S1 1 S9 9 S17 17 S25 25 S27 27
B C++ C++ S2 2
C C+ C+ S3 3
D C+ C+ S4 4
E C- C- S5 5 S26 26 S28 28
F C- C- S6 6
G Ag Ag S7 7
H Ag Ag S8 8 S16 16 S24 24
(2)C++空白对照孔(A1、A2、B1、B2)加80μL/孔稀释液A。
Ag抗原对照孔(G1、G2、H1、H2)加40μL/孔稀释液A。
(3)阳性对照血清用稀释液A 适当稀释后分别作为C+和C-对照。
例如:1:50 稀释加入C+对照孔(C1、C2、D1、D2);
1:200 稀释加入C-对照孔(E1、E2、F1、F2)。
(4)检测(筛选)试验时待检血清的稀释和加样
待检血清样品先以稀释液A作1:16 稀释,混匀后按表11(第3~8列)所示逐个加入,每份样品加2孔,每孔40μL。
(5)滴定试验时待检血清的稀释和加样
① 首先每孔加40μL稀释液A,如表11中第9~12列各孔。
② 待检血清先作1:8 稀释,混匀后加入A行(A9、A10 或A11、A12)或E行(E9、E10 或E11、E12)2孔,每孔40μL。
③ 从A→D、或E→H行作2倍连续稀释,最后弃去40μL。待检血清形成1:16→1:128系列稀释。
(6)抗原稀释和加样
以稀释液A 将抗原稀释至2倍工作浓度,混匀后加入除C++对照4孔外的所有各孔,40μL/孔。
(7)加盖后室温振荡30min,然后置湿盒中4℃过夜。或37℃振荡2h(当天试验)。
4.7.3 转移抗原/血清混合液
4.7.3.1 将包被的ELISA板和抗原/血清混合液(U 形底)板从4℃湿盒中取出,放在试验台上(室温)20~30min;洗涤ELISA板5次,扣干。
4.7.3.2 将抗原/血清混合液转移到ELISA板相应各孔中,每孔50μL。
4.7.3.3 37℃振荡60min。洗涤5次,扣干。
4.7.3.4 加检测抗体
以稀释液B 将豚鼠抗血清稀释至工作浓度。
混匀后每孔加50μL,37℃振荡60min,洗涤5次,扣干。
4.7.3.5 加酶结合物
以稀释液B 将酶结合物稀释至工作浓度,混匀后每孔加50μL。
37℃振荡40min,洗涤5次,扣干酶标板。
4.7.3.6 加底物溶液
临加样前,按每6mL(每块板用量)3.3mmol/L OPD加30μL30%双氧水,混匀后每孔加50mL,37℃振荡15min。
4.7.3.7 加终止液
每孔加50μL1.25mol/L H(2 下标)SO(4 下标),轻轻振荡混匀。
4.7.3.8 判读结果
先用肉眼观察全板的显色状况,如各对照组反应液的颜色与设计大体相符,初步判定试验成立后再用酶标仪测定OD值。
4.7.4 数据分析和结果判定
为了便于说明,假设28 份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列于表12。第1-2列是对照,第3-8列是24 份血清的检测结果,第9-12列是4 份血清的滴定结果。
4.7.4.1 试验初步成立的条件
试验成立的首要条件是:4个抗原对照OD值中,有3个在设定范围内(1.50±0.49),或其中2个很接近。
4.7.4.2 试验完全成立的条件
计算抗原对照平均OD值:以居中的2个OD值求平均值。
如表12 所示(1.59+1.63)÷2=1.61
按公式计算对照各孔的阻断百分率(PI值)
PI=100-[某孔OD值÷抗原对照平均OD值×100]
如C++4个PI值中的3个>90;C+ 4个PI值中的3个介于45~90;
C-4个PI值中的3个介于0~45,则试验完全成立。
表12 LpB-ELISA血清抗体OD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A 0.10 0.07 0.78 0.73 1.09 1.12 1.11 1.19 0.31 0.34 0.47 0.53 ┃
┃ B 0.09 0.12 0.67 0.70 0.60 0.55 0.40 0.32 0.48 0.53 0.78 0.88 ┃
┃ C 0.43 0.46 0.90 0.98 1.21 1.28 0.77 0.68 0.87 0.94 0.99 1.10 ┃
┃ D 0.54 0.60 0.88 0.81 1.56 1.51 1.09 0.99 1.33 1.38 1.45 1.34 ┃
┃ E 1.02 1.12 0.23 0.31 0.89 0.79 0.39 0.48 0.12 0.11 0.09 0.09 ┃
┃ F 0.95 0.99 0.43 0.49 0.27 0.36 0.55 0.59 0.28 0.25 0.21 0.22 ┃
┃ G 1.85 1.59 0.89 0.97 0.12 0.14 0.65 0.82 0.42 0.49 0.36 0.31 ┃
┃ H 1.38 1.63 0.34 0.41 0.22 0.19 0.51 0.70 0.77 0.84 0.79 0.73 ┃
┗━━━━━━━━━━━━━━━━━━━━━━━━━━━━━━━━━━━━━━━━━━━━┛
表13 相应表12.OD值的PI值(Ag为平均OD值)
1 2 3 4 5 6 7 8
┏━━━━━━━━━━━━━━━━━━━━━━━━━━━━━━━━━━━━━━━┓
┃ C++ 93.8 95.6 S1 51.5 54.7 S9 32.3 30.4 S17 31.0 27.1 ┃
┃ C++ 94.4 92.5 S2 58.4 57.5 S10 62.7 65.8 S18 75.1 80.1 ┃
┃ C+ 73.3 71.4 S3 44.1 39.1 S11 24.8 20.5 S19 52.2 57.8 ┃
┃ C+ 67.5 62.7 S4 45.3 50.3 S12 3.1 7.2 S20 32.3 38.5 ┃
┃ C. 37.6 30.4 S5 85.7 80.7 S13 44.7 50.9 S21 75.8 70.2 ┃
┃ C- 41.0 38.5 S6 73.3 69.5 S14 83.2 77.6 S22 65.8 63.3 ┃
┃ Ag S7 45.9 38.5 S15 92.5 91.3 S23 59.6 49.1 ┃
┃ Ag 1.61 S8 78.9 74.5 S16 87.3 88.2 S24 68.3 55.9 ┃
┗━━━━━━━━━━━━━━━━━━━━━━━━━━━━━━━━━━━━━━━┛
血清稀释度 9 10 11 12
┏━━━━━━━━━━━━━━━━━━━━━━━━┓
┃ 1/32 S25 80.7 78.9 S27 70.8 67.1 ┃
┃ 1/64 70.2 67.1 51.5 45.3 ┃
┃ 1/128 45.9 41.6 - - ┃
┃ 1/256 - - - - ┃
┃ 1/32 S26 - - S28 - - ┃
┃ 1/64 - - - - ┃
┃ 1/128 73.0 69.6 - - ┃
┃ 1/256 52.2 47.8 50.9 54.7 ┃
┗━━━━━━━━━━━━━━━━━━━━━━━━┛
4.7.4.3 判定检测(筛选)试验结果
本试验的判定界限设定为:50%阻断,即PI值≥50为“+”。
抗体滴度≥1:45的血清判定为(FMDV 某型抗体)阳性。
(1)如某一待检血清的2个PI值都<50,则该样品判定为阴性,血清抗体滴度<1/32。如表13中S3、S9、S11等。
(2)如某一待检血清的2个PI值,1个≥50,另1个<50,则该样品判定为阴性,血清抗体滴度为1:32。如表13中S4、S13 等。
(3)如某一待检血清的2个PI值都≥50,则该样品判定为阳性,血清抗体滴度≥1:45,或再进一步滴定。如表13中S1、S5、S8、S15等。
4.7.4.4 判定滴定试验结果
(1)如某一待检血清的4个稀释度(1/32~1/256)8个孔的PI值都<50,则该样品判定为阴性,血清抗体滴度<1/32。同4.7.4.3(1)。
(2)如第1个血清稀释度(1/32)的2个PI值,1个≥50,另1个和其余6个都<50,则该样品判定为阴性,血清抗体滴度为1/32。同4.7.4.3(2)。
(3)如1/32 稀释血清的2个PI值都≥50,其余6个都<50,判定该待检血清为阳性,血清抗体滴度为1/45。
(4)若高于1:32 稀释血清的PI值≥50,该样品肯定为阳性,其血清抗体滴度的判定可参考表13。
如表13 所示S25-S28 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S25:1/90; S26:1/256; S27:1/64; S28:1/360。
表14 血清抗体滴度
┏━━━━━━━┳━━━━━━━━━━━━━━━━━━━━━━━━━━━━━━┳━━━━━━━━━━━━━━━━━━━━┓
┃ 血清 ┃ 滴定试验8个孔中,1~8孔PI值≥5C ┃(+)对应的抗体滴度 ┃
┃ ┣━━━━━┳━━━━━┳━━━━━┳━━━━━┳━━━━━━╋━━━━━━┳━━━━━━┳━━━━━━┫
┃ 稀释度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1: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体滴度 ┃ 1:32 ┃ 1:45 ┃ 1:64 ┃ 1:90 ┃ 1:128 ┃ 1:180 ┃ 1:256 ┃ 1:360 ┃
┗━━━━━━━┻━━━━━┻━━━━━┻━━━━━┻━━━━━┻━━━━━━┻━━━━━━┻━━━━━━┻━━━━━━┛
4.8 病毒感染相关(VIA)抗原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VIA-AGID)
4.8.1 材料
4.8.1.1 血清样品的采集和处理见附录A。
4.8.1.2 VIA 抗原。
4.8.1.3 VIA 抗体阳性(对照)血清
4.8.1.4 缓冲液
0.02mol/L Tris-0.15mol/L 氯化钠(pH7.6)
Tris 2.42g
氯化钠(NaCl) 3.80g
蒸馏水 1000mL
用浓盐酸调整pH为7.6。
4.8.1.5 模板:用有机玻璃板制作。本试验设计了两种不同孔数的模板(图1 和图2 所示)。
Ⅰ型模板由1个中央孔和6个均匀分布的周边孔组成,孔径和孔间距均为4mm。Ⅱ型模板为适应大批量检测需要设计的,由4组Ⅰ型模板组成。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⑤ ● ◎ ● ⑥
◎ ● ◎ ⑦ ⑧ ⑨ ⑩
③ ④
●——抗原孔; ●——抗原孔;
◎——阳性对照孔; ◎——阳性对照孔;
①~④——待检样品孔 ①~⑩——待检样品孔
图1 Ⅰ型模板 图2 Ⅱ型模板
4.8.1.6 打孔器:与模板配套制作的,外径为4mm的不锈钢管。
4.8.1.7 平皿:常用直径6cm的平皿,要求底面平整光滑。
4.8.2 试验操作
4.8.2.1 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称取1.0g琼脂糖(电泳用),置于150mL容量的三角烧瓶中,再加入100mL缓冲液。将三角烧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边搅拌边加热至沸腾使琼脂糖完全熔化。将熔化的琼脂糖溶液注入平皿中,每个平皿加 8mL,凝胶板厚约3mm。待自然冷却凝固后,盖好平皿后倒置放在湿盒中,4℃冰箱保存。
4.8.2.2 打孔
按检测样品的数量选用模板。揭开平皿,将模板放在凝胶板上方,打孔器垂直插入模板孔中并穿透凝胶直至底面。打完孔后拿开模板,用细针头轻轻挑出孔中的凝胶块,将平皿底部在酒精灯上略烤封底。
4.8.2.3 加样
用微量移液器每孔加样20μL。抗原孔(中央孔)加VIA 抗原;对照孔(Ⅰ型中央孔左、右侧的2个周边孔,Ⅱ型2个中央孔之间的孔)加VIA 阳性对照血清;其余各孔(Ⅰ型4孔/板,Ⅱ型10孔/板)加待检血清样品。
4.8.2.4 扩散
加完样后盖上平皿,放入湿盒中。置于室温20~25℃任其扩散。
4.8.3 结果判定
4.8.3.1 加样后24h开始观察,每天观察并记录,至120h时判定结果。当阳性对照与抗原孔之间出现清晰沉淀线时,本试验成立。
4.8.3.2 待检血清与抗原孔之间出现沉淀线,并与阳性对照沉淀线末端相融,该血清判定为“阳性”。
4.8.3.3 待检血清与抗原孔之间虽然未出现沉淀线,但阳性对照沉淀线的末端弯向待检血清孔,该血清判定为弱阳性。
4.8.3.4 待检血清与抗原孔之间未出现沉淀线,该血清判定为阴性。
4.8.3.5 血清孔之间出现的沉淀线,为非特异性反应。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使用溶液的配制
A.1 碳酸盐缓冲液(0.05mol/L、pH9.6,CBS)
碳酸钠 1.59g
碳酸氢钠 2.93g
用双蒸水溶解至1000mL,于4℃保存,不超过1个月。
A.2 磷酸盐冲液(0.01mol/L、pH7.4,PBS)
氯化钠 8g
磷酸二氢钠 0.2g
磷酸氢二钠(Na(2 下标)HPO(4 下标)·12H(2 下标)O) 2.9g
氯化钾 0.2g
加蒸馏水至 1000mL
A.3 洗液(含0.05%Tween-20的0.01mol/L、pH7.4的PBS,即PBST)
Tween-20 0.5mL
加0.01mol/L、pH7.4的PBS至 1000mL
A.4 封闭液(含0.5%BSA 的PBST)
牛血清白蛋白(BSA) 0.5g
加洗液至 100mL
4℃存放,避光。
A.5 稀释液(含0.1%BSA的PBST)
牛血清白蛋白(BSA) 0.1g
加洗液至 100mL
4℃存放,避光。
A.6 间接ELISA底物缓冲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pH5.4)
0.2mol/L磷酸氢二钠(Na(2 下标)HPO(4 下标)·12H(2 下标)O) 26.7mL
0.1mol/L磷酸钠 24.3mL
双蒸水 49mL
准确称量40mg邻苯二胺(OPD),溶解后置暗处保存,临用前加入30%过氧化氢150μL。
用时现配,避光。
A.7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液(0.05mol/L pH7.6)
0.1mol/L Tris 250mL
0.1mol/L 盐酸 192.5mL
双蒸水 57.5mL
A.8 间接ELISA 终止液
浓硫酸 11.1mL
蒸馏水 88.9mL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包被板制备
抗原包被板也称诊断板,将基因工程表达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原用0.05mol/L,pH9.6碳酸盐缓冲液(见附录第A.1章)稀释成3μg/mL包被96孔聚苯乙烯微量板,每孔100μL,置4℃冰箱过夜,用洗液洗涤(见附录第A.3章)3次,用封闭液(见附录第A.4章)于37℃湿盒内封闭60min,用洗涤液洗涤3次,干燥后即为诊断板,置4℃冰箱备用。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采样、临床及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监测。
2 术语和定义
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6周龄鸡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的A型禽流感病毒,或核苷酸测序证明其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上有多碱性氨基酸的H5及H7亚型的A型禽流感病毒。
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 活禽采集血清、气管和泄殖腔拭子等样品;小珍禽采集新鲜粪便;死禽采集气管、脾、肺、肝、肾和脑等组织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