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定促进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科普资源开发利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和保护科普资源知识产权的法规、规章和标准。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3.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与服务
--实施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项目,建成30个主题虚拟博物馆、20个科普专栏、40个科学体验区,集成9类科普资源数据库,为基层科普作品开发和创作者提供科普资源信息服务。
--加强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等媒体的合作,重点办好《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覆盖全国80%的县级电视台。依托“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积极开展网络科普工作。举办全民科学素质电视大赛。支持科普期刊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
--进一步加大对科普产品的开发、传播、应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科普创作重点选题计划。设立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加强应急科普知识资源的研究开发。提升专职科普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组织编写一批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的科普读物、音像制品。
4.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研究确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度主题。系统设计并组织实施全国科普日等重点科普活动。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参与国家科普政策法规的制定。协助制定《科普法》实施细则。推动提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监测指标体系。
--加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
--组织开展科普理论研究。继续发布年度“中国科普报告”。
(四)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促进对外科技合作
1.加强对民间国际科技组织的工作
--加强与主要国际科技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重要活动和国际科学计划。支持我国科学家竞选国际组织领导层职务,加大对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国际组织工作后备队伍建设。
2.进一步发展国际双边科技合作关系
--加强对外双边科技合作的国别研究,巩固并有重点地发展同各国科技团体与组织的双边合作关系。加强同重点合作伙伴的高层往来和工作磋商,围绕科技创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实质性项目合作。
3.推动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
--按照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统一部署,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促进相关领域的合作和国际互认,推进我全国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全面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