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既是近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有关地方政府应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本着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农民群众三结合,制定发展旱作农业的政策,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发展旱作农业的战略意义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使之尽快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和掌握,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积极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推动整个北方旱区农业的发展。如:建设水平梯田与沟、堰地,实现土地平整化,建设“土壤水库”;搞好深耕、耙耱,提高土壤入渗率,蓄水保墒;因地制宜推广陕北的“两法田”(即垄沟耕作法和水平沟耕作法)和吕梁山区的“丰产沟”(即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推广秸秆还田、少耕免耕等有效的农田耕作措施;农田建设与合理施肥相结合,按照“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方针,改进施肥方法,增施有机肥,注意改善化肥结构,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改变单一的农作制度,发展豆科作物与牧草,将绿肥作物生产纳入轮作;积极推广抗旱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播种方法;根据条件发展地面覆盖技术,包括少耕免耕,秸秆、麦米糠、地膜覆盖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
(三)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北方各省区旱地情况差异很大,各地应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县或地域为单元,在当地成功的典型经验基础上,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措施,制订本地区旱地农业全面开发治理的总体规划付诸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四)抓紧时机,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目前,北方旱作农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低,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依靠劳动积累制度进行以保水、保肥、培肥地力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各地可根据条件给农民以适当补贴,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田基本建设。
(五)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这些地区的支农资金渠道很多,但分散使用,人为地加剧了资金的供求矛盾。因此,应强化县级政府对支农资金的管理职能,调整投资方向,各渠道下达的资金要服从县级总体规划实施的需要。资金投入的重点应放在改善旱作农田的基本条件上。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旱作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以贷款形式周转使用。同时以县、乡为单位与资金投放部门签定“资金的目标承包合同”,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