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1991-1995-2000)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引言
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充分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面对国际科技的激烈竞争,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是振兴经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然选择。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的夙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切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批准实施了科技攻关、“星火”、“863”、“火炬”、工业性试验、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推广等多项科技计划,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2万多项,为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达2800多亿元,比前30年的总和还高出几倍。目前,全国已拥有1000多万人的自然科学技术队伍,建立起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体系,形成了较强的科技攻坚能力。科技体制改革在全社会确立了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地位;科技工作形成了纵深部署、有机联系的格局;开发型研究机构面向经济并逐步转轨变型;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型科技计划体制正在形成,科技工作的机制、格局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所有这些,都为9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科技工作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改革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经济建设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压力、动力与活力、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强度低,金融、企业投入渠道尚待拓宽;科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和三线地区科技人员的许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科技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精神,根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所确定的宏伟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的发展蓝图,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需求和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考虑到已拥有的科技实力、坚实的工作基础和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本着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制定的。
为使本《纲要》所提出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逐步得到实施,各部门、各地方要根据本《纲要》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一、1991-200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发展目标
今后十年,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部署为依据,并根据科技发展自身的规律,重点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再翻一番服务;大力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基础性研究,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力量,形成纵深格局,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工农业生产技术、装备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大力推广科技成果,推进传统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力争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左右。
--积极发展高技术。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努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年内争取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其年出口额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由现在的4%提高到8%左右。
--加强基础性研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科技优势和经济能力,力争在基础性研究的某些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机构。
--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造就一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科技队伍。
--逐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发挥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综合优势、符合科技发展规律、与经济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坚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使我国各主要经济领域的重大装备和成套技术基本立足国内,并达到国外80年代中期水平。
(二)指导方针
--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坚定不移地落实“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战略部署。在若干重要的高技术领域,集中力量,积极跟踪国际水平,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在少数有优势的领域以我为主,积极创新,迎头赶上,力争有重大突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速建立高技术产业。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