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制定整改计划,积极做好整改工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要立即整改,并组织力量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短期内不能整改到位,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整改措施,列出时间表,共同做好整改工作。各地的整改情况要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汇总后,于2007年6月底之前书面报送我部。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贯彻《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合理设置岗位人员,加强稽核监督,使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加强基金监督检查。各地基金监督机构要继续加强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化解基金风险。要在这次检查和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研究相关制度和政策,熟悉社保业务、财务知识,完善和改进检查方法,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附件:内部控制检查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二○○七年二月十三日
附件
内部控制检查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
┏━┯━━━━━━━━━━━━━━━━┯━━━━━━━━━━━━━━━━━━━━━━━━━━━━━━━┯━━━━━━━━━━━━━━━━━━━━━━━━┓
┃序│ 检查的主要控制点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整改要求 ┃
┃号│ │ │ ┃
┠─┼────────────────┼───────────────────────────────┼────────────────────────┨
┃ │ 一、制度建设控制 │ │ ┃
┠─┼────────────────┼───────────────────────────────┼────────────────────────┨
┃1 │1、业务、财务、稽核已有岗位责任 │1、缺乏成文的制度规范 │ 1、制定或完善本单位成文的制度、规程和 ┃
┃ │制等制度建立情况 │2、制度不系统,内容不全面,过于原则、简单 │规章。重点加强现金,债券、存单等有价证券,印章、┃
┃ │ │3、责任不明确,具体岗位及工作环节之间缺乏内部控制关系 │票据,银行帐户开设、注销以及对帐工作等制度建设。┃
┃ │ │4、管理体制、制度等发生变化而没有及时修改调整 │ 2、制度、规程和规章应尽可能具体、细化,┃
┃ │ │ │便于操作。 ┃
┃ │ │ │ 3、制度、规程和规章应尽可能内容全面,责┃
┃ │ │ │任明确,体现必要的内部控制关系。 ┃
┃ │ │ │ ┃
┠─┼────────────────┼───────────────────────────────┼────────────────────────┨
┃2 │2、数据信息和计算机系统管理、规 │1、缺乏成文的制度规范 │ ┃
┃ │程等制度建立情况 │2、内容不全面,过于原则、简单 │ ┃
┃ │ │3、责任不明确,未针对信息化工作特点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关系 │ ┃
┠─┼────────────────┼───────────────────────────────┼────────────────────────┨
┃3 │3、目标责任、工作绩效等考核制度 │1、缺乏成文的制度规范 │ ┃
┃ │及其组织实施情况 │2、未按规定组织考核,执行不到位。 │ ┃
┠─┼────────────────┼───────────────────────────────┼────────────────────────┨
┃ │ 二、业务经办控制 │ │ ┃
┠─┼────────────────┼───────────────────────────────┼────────────────────────┨
┃4 │1、社会保险登记、变更、注销的办 │1、制约关系缺位,缺少审核(批)环节 │ 1、加强业务经办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法┃
┃ │理情况 │2、手续不完备,资料信息不全、签名不齐 │规政策和制度要求完成业务经办工作,要按照规定的标┃
┃ │ │3、不发登记证,或以表代证 │准、程序和方法做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登记证年检、缴费┃
┃ │ │4、登记证不年检 │基数核定、社会保险费征收、欠费的管理和催缴、待遇┃
┃ │ │ │的审核、发放和认证等工作。 ┃
┃ │ │ │ ┃
┠─┼────────────────┼───────────────────────────────┼────────────────────────┨
┃5 │2、缴费基数核定、调整的具体业务 │1、制约关系缺位,缺少审核(批)环节 │ ┃
┃ │办理情况 │2、手续不完备,资料信息不全、签名不齐 │ ┃
┃ │ │3、审核不严,有的以申报数作为审核数,不审核 │ ┃
┠─┼────────────────┼───────────────────────────────┼────────────────────────┨
┃6 │3、企业或个人申请补缴以及申请核 │1、制约关系缺位,缺少审核(批)环节 │ ┃
┃ │定或更改历史信息的办理情况 │2、手续不完备,资料信息不全、签名不齐 │ ┃
┃ │ │3、补缴条件过宽,如没有时间限制,没有按规定提供必要的资料 │ ┃
┠─┼────────────────┼───────────────────────────────┼────────────────────────┨
┃7 │4、征收部门将核定的缴费信息送财 │1、征收部门核定的缴费信息不送财务复核,直接征收 │ ┃
┃ │务复核,并对财务部门传递的缴费到│2、财务部门到帐信息不传递征收部门复核、记帐,征收部门未将 │ ┃
┃ │帐信息进行复核和登记缴费记录情况│ 财务到帐信息作为登记台帐的唯一凭据 │ ┃
┃ │ │3、征收业务与财务脱节,记帐凭据、时间不统一,缴费数据不 │ ┃
┃ │ │ 一致,缺乏相互控制 │ ┃
┠─┼────────────────┼───────────────────────────────┼────────────────────────┨
┃8 │5、对欠费单位进行催缴情况 │1、不催缴 │ 2、在业务经办的各环节要强化审核职能, ┃
┃ │ │2、已催缴,但未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催缴 │重点加强缴费基数核定、补缴业务、待遇审核、支付以┃
┃ │ │3、税务征收地区经办机构是否负有催缴的职责不明确 │及参保单位、个人信息变更等重要环节的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完善经办手续,按规定留存所有必须留存┃
┃ │ │ │的纸制资料,保证经办、审核、审批人员的签名盖章齐┃
┃ │ │ │全,按规定使用和加盖公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杜绝不按上级规定批准缓缴社会保险费和┃
┃ │ │ │核销欠缴社会保险费行为。杜绝发生新的以物抵费行 ┃
┃ │ │ │为,并做好以前年度以物抵费的变现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加强财务、业务经办环节的相互制约,规┃
┃ │ │ │范社会保险数据信息传递的程序,建立业务经办经财务┃
┃ │ │ │复核,财务到帐信息送征缴环节核对记帐的制度。认真┃
┃ │ │ │记录和管理台帐,保证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欠费信息┃
┃ │ │ │的完整准确。要注意维护数据之间的控制关系,充分发┃
┃ │ │ │挥数据内在的控制作用。 ┃
┠─┼────────────────┼───────────────────────────────┼────────────────────────┨
┃9 │6、对催缴后逾期不缴费的提请劳动 │1、未提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下达限期改正指令 │ ┃
┃ │行政部门下达限期改正指令情况 │2、税务征收地区经办机构是否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请下达指 │ ┃
┃ │ │ 令职责不明确 │ ┃
┠─┼────────────────┼───────────────────────────────┼────────────────────────┨
┃10│7、批准缓缴养老保险费以及登记管 │1、存在批准缓缴情况,税务征收地区缓缴审批权限不清 │ ┃
┃ │理情况。 │2、缓缴相关资料不齐全 │ ┃
┠─┼────────────────┼───────────────────────────────┼────────────────────────┨
┃11│8、欠费管理及缴费台帐记录状况 │1、未建立缴费台帐记录,以表代帐 │ ┃
┃ │ │2、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 │ ┃
┃ │ │3、累计欠费情况不清,未实现欠费的动态管理 │ ┃
┠─┼────────────────┼───────────────────────────────┼────────────────────────┨
┃12│9、欠费单位加收滞纳金情况 │1、不加收滞纳金 │ ┃
┃ │ │2、不按规定加收,随意减免,或采用不同的标准、方式收取 │ ┃
┃ │ │3、税务征收地区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 │ ┃
┠─┼────────────────┼───────────────────────────────┼────────────────────────┨
┃13│10、核销养老保险欠费情况以及登记│核销手续不完备,未按规定审批 │ ┃
┃ │管理情况 │ │ ┃
┠─┼────────────────┼───────────────────────────────┼────────────────────────┨
┃14│11、以前手工办理的社保信息记 │1、信息未记(录)入 │ ┃
┃ │(录)入计算机系统情况 │2、记(录)入不完整 │ ┃
┃ │ │3、记(录)入不准确 │ ┃
┠─┼────────────────┼───────────────────────────────┼────────────────────────┨
┃15│12、以物顶缴保费以及登记管理情况│1、以前年度以物抵费资产没有变现处理 │ ┃
┃ │ │2、1999年以后,特别是2005年继续发生以物抵费问题 │ ┃
┃ │ │3、以物抵费资产帐簿记录不清晰完整 │ ┃
┃ │ │4、以物抵费资产管理经费没有着落 │ ┃
┠─┼────────────────┼───────────────────────────────┼────────────────────────┨
┃16│13、待遇审核、支付及资格认证办理│1、制约关系缺位,缺少审核(批)环节 │ ┃
┃ │情况 │2、手续不完备,资料信息不全、签名不齐 │ ┃
┃ │ │3、未建立一次性待遇发放台帐 │ ┃
┃ │ │4、原行业代办机构或偏远地区未实施社会化发放,仍由单位代发 │ ┃
┃ │ │5、对异地居住人员的生存情况调查不扎实,收集的生存状况证明 │ ┃
┃ │ │ 资料可信度不高 │ ┃
┠─┼────────────────┼───────────────────────────────┼────────────────────────┨
┃17│14、对委托发放银行、邮局等反馈的│1、只收集,不检查 │ ┃
┃ │信息检查情况 │2、不收集,不检查 │ ┃
┠─┼────────────────┼───────────────────────────────┼────────────────────────┨
┃ │ 三、财务会计控制 │ │ ┃
┠─┼────────────────┼───────────────────────────────┼────────────────────────┨
┃18│1、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集体决策及 │1、采取非集体决策方式 │ 1、加强大额资金调剂、支付的集体决策和 ┃
┃ │文字记录情况 │2、集体决策,但没有文字记录等 │资金支出的分级审核制度,建立财政补助资金的明细核┃
┃ │ │ │算。 ┃
┃ │ │ │ ┃
┃ │ │ │ ┃
┃ │ │ │ ┃
┃ │ │ │ 2、要督促金融机构认真履行基金保值增值 ┃
┃ │ │ │的责任,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存款优惠利率政 ┃
┃ │ │ │策,加大对优惠利率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及时追收少┃
┃ │ │ │计存款和利息。在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前提下,定期或不┃
┃ │ │ │定期地向财政部门提交购买国债、转存定期存款等保值┃
┃ │ │ │增值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3、加强对现金的盘点检查,尽可能减少或 ┃
┃ │ │ │杜绝现金的收取;参与债券、存单等有价券的管理,掌┃
┃ │ │ │握结存基金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4、严格分人保管财务预留印章,加强会 ┃
┃ │ │ │计、出纳外出期间,印章的移交、代管等工作;加强票┃
┃ │ │ │据的购买、领用和交回的登记管理工作。 ┃
┃ │ │ │ ┃
┃ │ │ │ ┃
┃ │ │ │ ┃
┃ │ │ │ 5、完善银行帐户开设、注销的审批和备案 ┃
┃ │ │ │制度,撤销不符合规定的多头开户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
┃ │ │ │款帐户,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专户管理。 ┃
┃ │ │ │ ┃
┠─┼────────────────┼───────────────────────────────┼────────────────────────┨
┃19│2、资金支付业务的分级审核及授权 │1、不按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审核 │ ┃
┃ │批准情况 │2、授权批准手续不健全且执行不到位 │ ┃
┠─┼────────────────┼───────────────────────────────┼────────────────────────┨
┃20│3、财政补助资金的应拨、实拨信息 │1、帐目不能清楚反映财政补助资金的具体构成内容,中央及地方 │ ┃
┃ │掌握情况。 │ 各级财政补助情况反映不清楚 │ ┃
┃ │ │2、财政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 ┃
┠─┼────────────────┼───────────────────────────────┼────────────────────────┨
┃21│4、活期存款执行优惠利率政策,结 │1、不知道或向银行争取未果,收入户、支出户没有执行优惠利率 │ ┃
┃ │余基金保值增值等管理情况 │ 政策 │ ┃
┃ │ │2、财政专户结余基金活期存款率过高,利息损失严重 │ ┃
┃ │ │3、国库不计息,结存大量基金,利息损失严重 │ ┃
┃ │ │4、收入户、支出户存款转存定期 │ ┃
┠─┼────────────────┼───────────────────────────────┼────────────────────────┨
┃22│5、财务印章的管理状况 │1、一人管理财务专用章、个人名章等所有的财务预留印鉴 │ ┃
┃ │ │2、分人管理财务印章,但管理使用不严格,形同虚设 │ ┃
┠─┼────────────────┼───────────────────────────────┼────────────────────────┨
┃23│6、现金、债券、存单等的管理监督 │1、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检查并留存检查记录 │ ┃
┃ │情况 │2、原现金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现阶段管理需要,未作改进 │ ┃
┃ │ │3、未向财政部门索取或无法取得债券、定期存单等有价券原件或 │ ┃
┃ │ │ 复印件 │ ┃
┃ │ │4、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债券、定期存单等有价券进行盘点检 │ ┃
┃ │ │ 查,并留存检查记录 │ ┃
┠─┼────────────────┼───────────────────────────────┼────────────────────────┨
┃24│8、出纳岗位的职责设定及其执行情 │1、出纳登记涉及收支、债权债务等会计帐目,管理会计档案等不 │ ┃
┃ │况 │ 相融的会计业务 │ ┃
┃ │ │2、出纳越权办理业务 │ ┃
┠─┼────────────────┼───────────────────────────────┼────────────────────────┨
┃25│9、财务结算、业务征缴等票据的管 │1、未按规定使用专用票据,有的使用自制的流动就业和自谋职 │ ┃
┃ │理使用情况 │ 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表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 │ ┃
┃ │ │ 表收费 │ ┃
┃ │ │2、票据的管理未指定专人负责,票据的购买、领用、交回未建立 │ ┃
┃ │ │ 严格的登记验收制度,没有定期检查 │ ┃
┠─┼────────────────┼───────────────────────────────┼────────────────────────┨
┃26│10、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帐户开设及管│1、在同一国有商业银行多头开设帐户 │ ┃
┃ │理情况 │2、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开设帐户 │ ┃
┃ │ │3、税务征收地区社保机构开设收入户 │ ┃
┃ │ │4、税务征收地区地税机关开设收入过渡户 │ 6、财务和征收环节要按月进行对帐,确保 ┃
┃ │ │5、取消支出户,支出纳入财政支付结算中心集中支付 │基金到帐数据一致。财务要按月与收入户、支出户、财┃
┃ │ │6、未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建立养老金专户,多项资金合设,混 │政专户的开户银行对帐,确保帐款相符,要留存各帐户┃
┃ │ │ 帐管理 │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数据差异进┃
┃ │ │7、财政专户开设未经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认定,以及其他不 │行分析,查找不符账项的原因并及时调整,处理遗留帐┃
┃ │ │ 符合规定程序开设的帐户 │目。征收环节要按月与国库及地税部门核对基金收入,┃
┃ │ │ │编制未达帐项调节表,确保经办机构与地税、国库征收┃
┃ │ │ │数据一致。对以前年度遗留的数据差异,要商有关部门┃
┃ │ │ │尽快予以解决。 ┃
┃ │ │ │ ┃
┃ │ │ │ ┃
┃ │ │ │ ┃
┃ │ │ │ 7、要规范记帐凭据,严格记帐流程,缩小结┃
┃ │ │ │帐日差异,降低未达帐项,提高对帐工作成效,提高经┃
┃ │ │ │办机构财务会计控制能力,确保社会保险数据真实准 ┃
┃ │ │ │确。 ┃
┃ │ │ │ ┃
┃ │ │ │ ┃
┃ │ │ │ ┃
┃ │ │ │ 8、收入户资金要按月全部划入财政专户。要┃
┃ │ │ │加强对出纳岗位职责的设置和工作的审核管理。 ┃
┠─┼────────────────┼───────────────────────────────┼────────────────────────┨
┃27│11、收入户资金划入财政专户,以及│1、收入户基金月末未全部划转财政专户 │ ┃
┃ │收入户银行存款对帐情况 │2、不按月进行收入户存款对帐 │ ┃
┃ │ │3、对帐不作余额调节表 │ ┃
┃ │ │4、出纳对帐并自己编制余额调节表,审核缺失 │ ┃
┃ │ │5、收入户帐款不一致,未就数据差异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帐目, │ ┃
┃ │ │ 处理差异 │ ┃
┠─┼────────────────┼───────────────────────────────┼────────────────────────┨
┃28│12、支出户银行存款对帐情况 │1、预留资金不足或超过1-2个月的支付费用 │ ┃
┃ │ │2、不按月进行支出户存款对帐 │ ┃
┃ │ │3、对帐不作余额调节表 │ ┃
┃ │ │4、出纳对帐并自己编制余额调节表,控制关系缺失 │ ┃
┃ │ │5、支出户帐款不一致,未就数据差异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帐目, │ ┃
┃ │ │ 处理差异 │ ┃
┠─┼────────────────┼───────────────────────────────┼────────────────────────┨
┃29│13、国库资金划入财政专户,以及国│1、国库月末资金不能全部划转财政专户 │ ┃
┃ │库、财政专户存款的对帐情况 │2、社保机构未按月进行国库、财政专户存款的对帐 │ ┃
┃ │ │3、不能按规定获得财政专户银行对帐单、编制余额调节表等进行 │ ┃
┃ │ │ 有效对帐,而是与财政部门帐目核对、或者采用对总数、电话 │ ┃
┃ │ │ 对帐等方式进行 │ ┃
┃ │ │4、社保机构核算的国库、财政专户基金数额,与其实际存储的基 │ ┃
┃ │ │ 金数额存在较大差异,未进行逐笔逐项的原因分析并及时调整 │ ┃
┃ │ │ 帐目,处理差异 │ ┃
┠─┼────────────────┼───────────────────────────────┼────────────────────────┨
┃30│14、社保机构征收数据与税务部门征│1、社保机构不按月与税务部门核对征收数据,确保与 国库入库 │ ┃
┃ │收数据的核对情况。 │ 基金的一致 │ ┃
┃ │ │2、开设税务收入过渡户的地区,社保机构不与其对帐;不能获得 │ ┃
┃ │ │ 银行对帐单、编制余额调节表等进行有效对帐;社保机构核算 │ ┃
┃ │ │ 税务收入过渡户的基金数额,与其实际存储的基金数额存在差 │ ┃
┃ │ │ 异,未进行逐笔逐项的原因分析并及时调整帐目,处理差异 │ ┃
┠─┼────────────────┼───────────────────────────────┼────────────────────────┨
┃31│15、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使用情况 │1、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细度不够 │ ┃
┃ │ │2、一定行政区域内,同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计科目二、三级科 │ ┃
┃ │ │ 目设置不一致 │ ┃
┃ │ │3、会计核算使用的科目不准确、不规范 │ ┃
┃ │ │4、“暂付款”长期挂帐,不及时清理帐目 │ ┃
┃ │ │5、参保单位预缴社会保险费挂“暂收款”科目,未作为基金收入 │ ┃
┃ │ │ 处理,运用“暂收款”科目调节基金收入 │ ┃
┠─┼────────────────┼───────────────────────────────┼────────────────────────┨
┃32│16、财务部门对业务环节传来的待遇│财务部门不进行复核,直接结算 │ ┃
┃ │支出核定信息的复核情况 │ │ ┃
┠─┼────────────────┼───────────────────────────────┼────────────────────────┨
┃33│17、2005年度决算编制过程中的临时│2005年决算进行了临时调帐 │ ┃
┃ │调帐情况 │ │ ┃
┠─┼────────────────┼───────────────────────────────┼────────────────────────┨
┃ │ 四、信息系统控制 │ │ ┃
┠─┼────────────────┼───────────────────────────────┼────────────────────────┨
┃34│1、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分工 │1、系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兼任、混岗,控制关系缺失 │ 1、要配合金保工程建设,明确系统的管理 ┃
┃ │及管理,以及网络和信息资料的安全│2、缺乏对数据的安全等级划分和对不同数据操作类型的权限控制 │使用权限,严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兼任、混岗,严禁┃
┃ │情况 │3、缺乏防范系统管理人员擅自修改数据的手段和措施 │越权使用和擅自修改数据。 ┃
┃ │ │4、操作人员没有自己密码,或是密码通用 │ ┃
┃ │ │5、系统没有与外部互联网隔离 │ 2、系统要具备业务经办所必须的内部控制 ┃
┃ │ │6、相关资料没能做到异地备份 │功能,留存数据处理痕迹和有关信息记录,与外部互联┃
┃ │ │ │网实现物理隔离,建立数据及时备份机制。 ┃
┃ │ │ │ ┃
┃ │ │ │ 3、要加强对数据信息变动的实时监控。 ┃
┠─┼────────────────┼───────────────────────────────┼────────────────────────┨
┃35│2、信息系统保留业务经办操作痕 │ │ ┃
┃ │迹,及其可复核、可追溯性情况。 │微机系统保留业务经办的操作痕迹少,可复核性、可追溯性差,不利于│ ┃
┃ │ │监督 │ ┃
┃ │ │ │ ┃
┠─┼────────────────┼───────────────────────────────┼────────────────────────┨
┃ │ 五、运行结果 │ │ ┃
┠─┼────────────────┼───────────────────────────────┼────────────────────────┨
┃36│1、基金被贪污、截留、挪用等违纪 │1、扩大基金开支范围,在基金中列支银行手续费等直接费用 │ 1、要制定具体的目标、措施减少或杜绝各 ┃
┃ │违规问题及时收回纠正情况 │2、基金被垫支、被调剂,或者直接被挪作他用。 │类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回收纠正以前年度违纪违规基┃
┃ │ │3、利用工作之便,截留、侵占基金的行为 │金问题。 ┃
┃ │ │4、1998年以前发生的挤占挪用和违纪违规基金没有彻底收回和纠 │ ┃
┃ │ │ 正,并且缺乏具体的收回纠正措施 │ 2、科学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置,提升信 ┃
┃ │ │ │息化工作手段,加强经办机构基础建设。 ┃
┃ │ │ │ ┃
┃ │ │ │ 3、加强财务专业人员培训,提高财务管理 ┃
┃ │ │ │和会计核算水平。 ┃
┠─┼────────────────┼───────────────────────────────┼────────────────────────┨
┃37│2、其他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人员编制紧张,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机 │ ┃
┃ │ │ 制 │ ┃
┃ │ │2、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未实现财务、业务软件对接联网经办业 │ ┃
┃ │ │ 务,有的单机加手工操作经办业务 │ ┃
┃ │ │3、区县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欠缺,财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帐务 │ ┃
┃ │ │ 处理不合规,有的调账无附件,凭证、帐簿摘要简化,有的无 │ ┃
┃ │ │ 从业资格 │ ┃
┃ │ │4、代办机构未实行收支两条线,帐户管理不规范,现金收取量 │ ┃
┃ │ │ 大,缺乏有效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