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增长较快。2006年末,证券投资基金总数为301只,比上年末增加83只;基金总规模6020亿元,同比增长27.7%;总资产净值8198亿元,同比增长74.8%。
(五)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资金运用进一步多元化
2006年,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641.5亿元,同比增长14.4%;受寿险产品集中到期影响,保险业赔款、给付增加较多,累计赔款、给付1438.5亿元,增长26.6%。2006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为5.8%。
随着保险业投资渠道逐步扩大以及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明显多元化,除国债和证券投资基金外的其他投资(包括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投资等)增加较多,同比增长72%,占总资产的比重明显上升,银行存款占比明显下降。
表6:
2006年末主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及占比情况表
┌──────────────┬─────────────────┬─────────────────┐
│ │ 余额(亿元人民币) │ 占资产总额比重(%) │
│ ├────────┬────────┼────────┬────────┤
│ │ 2006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5年 │
├──────────────┼────────┼────────┼────────┼────────┤
│资产总额 │ 19731 │ 15226 │ 100.0 │ 100.0 │
├──────────────┼────────┼────────┼────────┼────────┤
│ 其中:银行存款 │ 5989 │ 5241 │ 30.4 │ 34.4 │
├──────────────┼────────┼────────┼────────┼────────┤
│ 投资 │ 11796 │ 8894 │ 59.8 │ 58.4 │
├──────────────┼────────┼────────┼────────┼────────┤
│ 国债 │ 3647 │ 3588 │ 18.5 │ 23.6 │
├──────────────┼────────┼────────┼────────┼────────┤
│ 证券投资基金 │ 912 │ 1099 │ 4.6 │ 7.2 │
├──────────────┼────────┼────────┼────────┼────────┤
│ 其他投资 │ 7237 │ 4207 │ 36.7 │ 27.6 │
└──────────────┴────────┴────────┴────────┴────────┘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六)银行间外汇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2006年,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成交量迅速增长,全年询价市场成交量占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成交量的比例超过95%。2006年,银行间远期市场共成交140.6亿美元,人民币掉期市场共成交508.6亿美元,合计共成交649.2亿美元,其中,12月份远期和掉期市场合计日均成交6亿美元。截至2006年末,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成员数已增加到76家,比2005年8月份人民币远期市场开办时增加62家;人民币掉期市场成员数增加到62家,比2006年4月份人民币掉期市场开办时增加8家。
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八种"货币对"累计成交折合756.9亿美元,成交品种主要为美元/港币、美元/日元和欧元/美元,成交量合计占全部成交量的比重为87.1%,交易较为活跃。
二、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
(一)大力加强债券市场基础性建设工作
在银行间市场引入货币经纪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市场运行架构,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价格发现。同时,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日发布回购定盘利率,增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积极推动了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于2006年1月17日实现现券买卖、质押式回购及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交易事前控制的直通式处理,系统全年运行平稳,有效地提高了市场运作效率,完善了市场风险控制手段。
(二)积极推动市场创新,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正式推出债券借贷业务,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盈利模式和风险规避手段,减少结算失败的概率,有利于整个市场的稳定运行、提高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全面规范公司债券流通转让操作,积极引入公司债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式推出银行间人民币掉期交易,弥补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报价机制的不足,丰富人民币远期交易组合形式。8月1日,人民币对英镑即期、远期和掉期交易全面上线。9月8日,成功推出一年期以上人民币远期和掉期品种,完善了人民币远期、掉期交易期限结构。
(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证券公司重组稳步推进
截至2006年底,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者进入股权分置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301家,占应改革上市公司的97%,对应市值占比98%,未进入改革程序的上市公司仅40家。2006年5月6日和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5月25日,中工国际( 28.09,0.00,0.00%)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布招股书,成为第一家全流通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A股市场重新启动首次公开发行,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新老划断、新股全流通"的目标。从2006年6月起,三一重工( 30.41,0.29,0.96%)等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东所持部分限售股份的限售期满,开始上市流通,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平稳,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全流通时期。根据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有关通知,对于尚未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或者已进入改革程序但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公司,在其股票简称前冠以"S"标记,以更好地提示未股改公司风险。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重组价值和社会影响较大的证券公司的重组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会同山东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分别对天同证券、西南证券和新疆证券进行了重组。重组中,在解决证券公司资本金不足、流动性困难等财务问题的同时,着力促进证券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机制,加强证券公司的制度建设和创新。通过重组,化解了风险,维护了证券市场稳定。
(四)保险业在规范中蓬勃发展
在拓宽保险业服务领域方面,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稳步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推动责任险产品创新,出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性保险条例》。在加强保险业制度化建设方面。出台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促进保险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金融业结构的调整。此外,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和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稳步推进,中国人寿( 40.78,1.58,4.03%)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第四部分 宏观经济分析
一、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06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美国经济较快增长,日本和欧元区经济稳步回升,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国际原油价格9月份以后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但依然在高位波动。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主要是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和全球经济失衡矛盾突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和商品及服务贸易分别增长5.1%和8.9%,比4月份的预测分别高0.3和0.9个百分点;2007年全球经济和商品及服务贸易分别增长4.9%和7.6%,均高于4月份的预测0.2个百分点,但低于对2006年的预测值。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较快增长。2006年GDP增长3.4%,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在经历了第一季度5.6%的强劲增长后,第二和第三季度逐步放缓,GDP增长率分别为2.6%和2.0%;第四季度有所回升,达到3.5%。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缓,各季CPI同比分别上涨3.6%、4.0%、3.3%和1.9%。就业状况基本稳定,各季失业率分别为4.7%、4.6%、4.7%和4.5%。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1-11月达到7016亿美元,同比多增490.52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9月30日结束的2006财年中,财政赤字大幅下降至2477亿美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由2004财年3.6%的历史最高值下降至四年来的最低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