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指导"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起来共同引导市场预期,不少发达国家也采用类似的做法。通过定期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流协商,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市场所预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效力。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利用"窗口指导"来增加政策透明度,不但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还有助于中央银行顺利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提高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四、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银行( 5.62,-0.12,-2.09%)于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分别成功发行H股和A股,分别筹集资金867亿港元和200亿元人民币,实现了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中国工商银行( 5.41,-0.12,-2.17%)于2006年10月27日以A+H股同步发行、同步上市的方式,成功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分别筹集资金1249亿港元和464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发行上市后,市场表现良好,股价稳步攀升,按照市价计算的总市值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成为恒生指数、上证50等重要指数的指标股。三家试点银行在2006年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体系,转变经营机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加大内部整合力度,改革分支机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落实与战略投资者达成的协议,在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经过改革,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较改制前有显著改进,财务状况明显好转。中国农业银行在2006年启动了股份制改革前期准备相关工作,有关部门正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积极研究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一是历史包袱初步化解,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06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共计对29个省(区、市)的2396个县(市)发行专项票据1656亿元,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1353亿元,弥补历年亏损挂账303亿元;对陕西省发放专项借款1.4亿元。专项票据发行和专项借款发放共计占核定资金支持总额的99%。对江苏等先行试点省(市)的160个县(市)共计兑付专项票据94.6亿元。根据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考虑专项票据置换因素,2006年末,按"一逾两呆"口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为11.56%(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3.73%),比2002年末下降25.37个百分点。二是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支农信贷投放快速增长。2006年末,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8843亿元、股本金余额1898亿元,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95%和293%;贷款余额26236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88%。农业贷款余额1210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117%,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增幅29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占其各项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40%提高到46%;占全国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81%提高到91%。三是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2006年末,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共组建银行类机构93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13家、农村合作银行80家,以县(市)为单位统一法人机构1201家。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参加改革试点的省(市)均成立了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机构,明确并初步落实了省级政府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责。2006年末,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西藏无农村信用社,除外)全面推开。
五、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6年,根据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继续推出一系列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是完善外汇市场体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竞价交易和询价交易的交易时间,便利金融机构及时平补外汇头寸,促进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便利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丰富外汇市场产品,活跃市场,更好地为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管理汇率风险服务。同时,对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实行权责发生制管理制度,完善了人民币远期市场定价机制,使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取得了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主导权,促使远期市场价格回归理性,为我国外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扩大外汇市场做市商和会员,提高外汇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截至2006年末,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包括22家做市商银行、262家即期市场会员银行、76家远期市场会员银行和62家掉期市场会员银行。
六、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006年,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了多项重大政策调整。一是便利市场主体持有和使用外汇。对居民购汇和个人结汇实行年度总额管理,允许个人对外贸易开立外汇结算账户办理外汇资金收付,进一步规范个人资本项目外汇收支。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开户事前审批,进一步提高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的限额,改进服务贸易售付汇管理。二是有序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允许银行集合境内外汇或人民币购汇投资境外金融市场,支持证券经营机构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投资境外证券市场,鼓励保险机构在一定比例内以自有外汇或购汇对外金融投资。取消境外直接投资购汇额度限制,允许提前购汇支付前期费用。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相关管理政策,积极引导其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三是加强和改进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对贸易外汇收汇结汇实行分类管理,对合法经营企业给予充分便利,对"关注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加强对外资房地产企业外债和结汇管理,对外资购买境内房地产实行实需和自用原则。继续加强短期外债管理。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一、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2006年,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发行情况良好,市场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制度性建设获得较大进展,市场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6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贷款需求较强,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贷款融资同比增加较多。股票市场恢复新股发行后,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步伐加快,融资比重明显上升。在继续执行稳健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国债融资额略有下降。企业债券发展平稳。
表4:
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情况简表
┌────────────────┬────────────────┬───────────────────┐
│ │ 融资量(亿元人民币) │ 比重(%) │
│ ├────────┬───────┼─────────┬─────────┤
│ │ 2006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5年 │
├────────────────┼────────┼───────┼─────────┼─────────┤
│ 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总额 │ 39874 │ 30677 │ 100.0 │ 100.0 │
├────────────────┼────────┼───────┼─────────┼─────────┤
│ 贷款 │ 32687 │ 24617 │ 82.0 │ 80.2 │
├────────────────┼────────┼───────┼─────────┼─────────┤
│ 股票 │ 2246 │ 1053 │ 5.6 │ 3.4 │
├────────────────┼────────┼───────┼─────────┼─────────┤
│ 国债 │ 2675 │ 2997 │ 6.7 │ 9.8 │
├────────────────┼────────┼───────┼─────────┼─────────┤
│ 企业债 │ 2266 │ 2010 │ 5.7 │ 6.6 │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银行贷款在社会总融资量中占绝对比重;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的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基本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不够丰富,市场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