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六年第四季度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外币利率备案表。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

  2006年,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087元/美元,比年初升值2615点,升值幅度为3.35%。2006年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比年初贬值5.43%、对日元汇率升值5.95%。汇改以来至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5.99%,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46%,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1.32%。

  2006年,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8087元/美元,最低为8.0705元/美元。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243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135个交易日升值、108个交易日贬值。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124点,单日最大贬值幅度为203点,日均波幅为40个基点,较汇改以来至2005年末日均波幅17个基点明显扩大。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管理,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价格水平基本稳定。

  一、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

  2006年,在国际收支顺差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压力持续存在的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以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内容,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力回收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一方面,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回购操作为辅,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年底央行票据余额3.03万亿元。同时,引导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步上行,全年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上升90个基点,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回升,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上半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中有升,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从年初1.90%上升到6月末的2.64%;下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加大,中国人民银行适时灵活选择价格招标或数量招标方式,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定在2.80%左右,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从2006年7月5日、8月15日、11月15日及2007年1月15日起小幅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增强了中央银行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此外,为加强外汇信贷管理,从2006年9月15日起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内问题。2002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为维护总量平衡,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央银行从2003年就开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2003年4月启动央行票据发行,9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6年,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3万亿元;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深度冻结流动性约1万亿元。近几年,基础货币保持合理增长,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基本平稳,同时也满足了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及支付清算对流动性的需求。从根源上看,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国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国内外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较大顺差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可能将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

  二、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为抑制过度投资,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第一次是自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58%提高到5.85%。第二次是自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85%提高到6.12%。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从第四季度贷款实际发放利率来看,各项贷款利率水平逐步走高,为2006年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一是启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于2006年10月至12月进行试运行,从2007年1月4日起正式运行,尝试为金融市场提供1年以内产品的定价基准;二是2006年8月19日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由法定贷款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扩大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定价空间。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专栏1: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市场基准利率是指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起基础作用、作为市场其他产品利率定价参照系的利率体系,一般是根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报出的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目前,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如伦敦同业市场的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欧元同业市场的Euribor(Euro Interbank Offered Rate)等。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是伦敦银行间市场报价银行报出的各自资金拆出利率的算术平均利率。英国银行协会授权路透公司(Reuters)负责Libor的计算和发布,根据报价行报出的价格,分别去掉最高、最低各25%的报价,对剩余50%的报价进行简单算术平均求得对应币种的Libor,每天在伦敦时间11:00后发布。报价银行由英国银行协会外汇与货币市场顾问团协商Li鄄bor指导小组确定,选择报价行的考核指标包括银行的市场声誉、交易规模、专业能力、信用等级等。Libor涵盖了包括英镑、美元、欧元、日元、加元、澳元、瑞士法郎、新西兰元和丹麦克朗共9种货币的同业拆借利率;利率期限从隔夜到1年不等,共15个品种。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是欧元区内49家一级银行之间的欧元拆出报价利率的算术平均利率,是目前欧元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基准利率。日元Tibor利率(Tokyo Interbank Offered Rate)是东京短期拆借市场交易的参考标准利率,反映日本短期拆借市场资金情况,银行给企业融资时一般参照Tibor利率。

  从国外基准利率体系的通行做法来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国(地区)基准利率体系都是通过报价制形成的,是报价银行拆出资金的利率报价而非实际交易利率;基准利率是在各行报价基础上,剔除一定比例最高、最低的报价部分,对剩余的报价进行简单算术平均求得;报价银行团由信用等级较高、交易规模较大、定价能力较强的一流银行组成。二是各国(地区)基准利率都是由隔夜至1年期的各档次利率组成的利率体系,而非交易量最大的某一档利率。三是基准利率信息一般由银行业协会委托指定机构计算并按时对外公布。四是主要国家都是以其金融中心的城市名命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为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培育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了报价制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的建立。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目前,对社会公布的Shibor品种包括隔夜、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年共八个品种。Shibor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这些报价行是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或外汇市场做市商,在中国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负责Shibor的报价计算和信息发布。每个交易日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11:30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www.shibor.org)对外发布。

  Shibor从2006年10月8日起开始试运行,三个月试运行情况良好。2007年1月4日Shibor正式对外公布。目前,各期限档次的Shibor形成了一条从隔夜至1年期的完整利率曲线,具有较好的平滑特征,各期限档次利率能够综合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和利率的期限结构,为货币市场的产品定价提供了初步参考,已有交叉货币利率掉期和人民币利率互换以3个月Shibor为基准开展交易。

  图 1:Shibor曲线图(略)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示商业银行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应合理、均衡放款;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资本约束,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贷款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管理,停止对地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和工具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就业、助学、农民工和非公经济等的信贷支持;引导商业银行通过拓展中间业务调整盈利结构,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