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的通知

  2. 检测方法:采集指尖、耳垂或静脉血样,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棘球蚴抗体。检测方法和试剂应相对固定。

  3. 统计指标:人群血清学阳性率=阳性人数/检查人数×100%。

  附件:
包虫病药物治疗技术方案
(试行)

  一、包虫病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
  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在流行区居住、工作、旅游或狩猎史,或与犬、牛、羊等家养动物或狐、狼等野生动物接触史;在非流行区有从事来自流行区的家畜运输、宰杀、畜产品和皮毛产品加工等接触史。
  2.B超扫描、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包虫病的特征性影像;或发现占位性病变并查出包虫病相关的特异性抗体或循环抗原或免疫复合物;或病原学检查发现棘球蚴囊壁、子囊、原头节或头钩等。
  3.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肝、肺等器官的占位性疾病。
  (二)分型
  1.囊型包虫病的B超影像学分型
  (1)囊型病灶(CL型):囊壁不清晰,含回声均匀内容物,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
  (2)单囊型(Ⅰ型):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液性暗区。由于棘球蚴囊壁与肝组织的密度差别较大,故呈现界限分明的囊壁。本病的特异性影像为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B超检测棘球蚴囊后壁呈明显增强效应,用探头震动囊肿时,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称为“囊沙”影像特征。
  (3)多子囊型(Ⅱ型):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B超检测显示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4)内囊破裂型(Ⅲ型):内囊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出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内陷,卷曲皱折,漂游于囊液中,出现“飘带征”。
  (5)实变型(Ⅳ型):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B超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6)钙化型(Ⅴ型):包虫病病程长,其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匀,囊壁呈絮状肥厚,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2.肝泡型包虫病分型

┌────────┬───────────────────────────────┐
│  分型内容  │病变程度                           │
├────────┼───────────────────────────────┤
│  原发病灶  │P0 肝脏无可见病灶                       │
│        ├───────────────────────────────┤
│        │P1 周围病灶,无血管和胆道累及                 │
│        ├───────────────────────────────┤
│        │P2 中央病灶,局限在半肝内,有血管和胆道累及          │
├────────┼───────────────────────────────┤
│  有无黄疸  │P3 中央病灶侵及左右肝脏,并有肝门部血管和胆道累及       │
│        ├───────────────────────────────┤
│        │P4 任何肝脏病灶伴有肝血管和胆道扩张              │
├────────┼───────────────────────────────┤
│  邻近器官  │N0 无邻近器官、组织累及                    │
│  累及情况  ├───────────────────────────────┤
│        │N1 有邻近器官、组织累及                    │
├────────┼───────────────────────────────┤
│  转移病灶  │M0 无远处转移                         │
│        │M1 单个病灶远处转移                      │
└────────┴───────────────────────────────┘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