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844号--审会审定通过的稻、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等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97.2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9.4%。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300~3600株,注意隔离种植和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2

  品种名称:西星白糯13号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DHN859-1,来源于(中糯323×白859)×X859;父本DHN13B4,来源于(糯早4×13B4)×13B4。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采收期77天左右。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4厘米,穗位高82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行,籽粒白色,穗轴白色。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抗小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瘤黑粉病和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35%。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4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85.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7.8%。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隔离种植,及时防治瘤黑粉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3

  品种名称:京科糯2000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京糯6,来源于中糯1号;父本BN2,来源于紫糯3号。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85天左右,与对照渝糯7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粉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1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行,百粒重(鲜籽粒)36.1克,籽粒白色,穗轴白色。在西南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6.9%。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高感茎腐病。经西南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年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1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880.4公斤,比对照渝糯7号增产9.6%。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应隔离种植和适期早播,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茎腐病、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茎腐病重发区慎用,注意适期早播和防止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4

  品种名称:郑白糯4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郑白糯01,来源于(意大利黑玉米×掖478)×掖478;父本郑白糯04,来源于苏玉糯1号。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采收期78天,与对照苏玉糯1号相当。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粉红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06厘米,穗位高8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粉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0.3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79%~1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1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56.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2.7%。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700株左右,注意隔离种植和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5

  品种名称:苏玉糯13

  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T55,来源于T366×黄糯玉米;父本T45,来源于江苏自然授粉综合种。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采收期75~77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1~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1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和矮花叶病,感小斑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02%~1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38.8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0%。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隔离种植和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6

  品种名称:渝糯8号

  选育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3388,来源于(48-2×营山糯)×营山糯;父本S181,来源于农大60×万糯。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0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晚2.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叶缘波状明显,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0~280厘米,穗位高120~13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色,果穗锥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1.8克。在黄淮海区域试验中平均倒伏(折)率6.9%。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瘤黑粉病和玉米螟,高感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河南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检测,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75%~99.34%,达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17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686.8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隔离种植和防治茎腐病、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陕西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茎腐病重发区慎用,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7

  品种名称:郑黑糯2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郑黑糯03,来源于(紫香糯×掖478)×掖478 ;父本郑黑糯04,来源于意大利黑玉米×选03。

  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采收期78天左右,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2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197厘米,穗位高7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黑色,百粒重(鲜籽粒)30.0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玉米螟,高感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经东南区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两年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51%~98.97%,皮渣率11.2%,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南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31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43.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1.6 %。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3700株左右,注意隔离种植,及时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安徽南部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68

  品种名称:科爆201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1137,来源于美国爆裂玉米杂交种;父本1159,来源于美国爆裂玉米杂交种与杭州爆的杂交后代。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为101~126天,比对照沈爆3号早熟2~3天,需有效积温25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70~244厘米,穗位高80~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珍珠型,百粒重16~17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一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高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经沈阳农业大学品质测定,爆花率95.9%,膨化倍数34.9。花蝶型,风味及适口性评价为2.0级。达到部颁爆裂玉米二级标准(NY/T522-2002)。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爆裂玉米品种区域试验,5点次增产,7点次减产,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9.8公斤,比对照沈爆3号减产3.7%。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拔节前后去除无效分蘖,待苞叶干枯松散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春玉米区作爆裂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1

  品种名称:中植棉2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GK4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植372导入Bt杀虫基因后在病圃中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株形松散,株高98厘米,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6.9节,单株结铃14.9个,铃近圆形,单铃重6.0克,衣分39.9%,子指11克,霜前花率92.5%。出苗较好,苗期生长势弱,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吐絮畅,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毫米,断裂比强度29.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4.2%,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2公斤、93.7公斤和86.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2.4%、12.2%和11.9%。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2公斤、92.5公斤和90.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8%、10.1%和10.5%。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株、旱薄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亩施有机肥2000~2500公斤、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2

  品种名称:鑫秋1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GK53(鑫秋1号)

  选育单位: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棉9418×GK12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株形紧凑,株高98厘米,果枝较短,茎秆坚硬、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6.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9克,衣分41.0%,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1.4%。出苗较好,中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成铃吐絮较集中,吐絮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29.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1%,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3公斤、92.7公斤和84.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8.1%、11.0%和9.1%。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8公斤、94.5公斤和91.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9.2%、12.5%和12.4%。

  栽培技术要点:1.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4℃时播种,地膜覆盖,中等地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2.足施底肥,重施花铃肥,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3.科学化控,掌握少量分次的原则。4.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3

  品种名称:国欣棉3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sGK3

  选育单位: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中棉所17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株形松散,株高98厘米,茎秆稍软,茸毛多,掌状叶有皱褶,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38.6%,子指11.3克,霜前花率91.6%。出苗早、苗壮,前期长势一般,中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后期叶功能好,成铃吐絮集中,吐絮肥畅,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毫米,断裂比强度2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5,断裂伸长率6.8%,反射率73.3%,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27。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7公斤、92.5公斤和84.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4.5%、10.8%和9.4%。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7.1公斤、92.3公斤和90.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1 %、9.9%和10.4%。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下旬播种,适期早播。2.中等肥力地块每亩留苗3000株。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注意增施磷钾肥,早施盖顶肥。4.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化控分别在盛蕾期和打顶后10~15天进行。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4

  品种名称:鲁棉研29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鲁2015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735系×168系杂交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株形松散,株高96厘米,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3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4克,衣分39.4%,子指10.5克,霜前花率92.9%。出苗较好,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后期叶功能较好,成铃吐絮集中,吐絮畅,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0.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9%,反射率75.1%,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7。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3公斤、91.5公斤和85.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1.0%、9.6%和9.5%。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1.9公斤、93.0公斤和90.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0.6%、10.7%和10.9%。

  栽培技术要点:1.4月20日前后播种,每亩播种密度3000株。2.选择中、高肥水地块种植,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止早衰。3.适时化控,一般情况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1次。4.二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不需施药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各防治1~2次;重点防治棉蚜、棉叶螨、烟粉虱和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5

  品种名称:冀棉958

  转基因生物名称:冀1286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棉10号×538)F1×冀棉22后代系谱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稍紧凑,株高102.5厘米,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苞叶较大,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15.3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3克,衣分40.3%,子指10.4克,霜前花率86.3%。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健壮、整齐,不早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2.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0%,反射率73.8%,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6.9公斤、87.5公斤和75.3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21增产10.9%、6.3%和2.0%。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5公斤、94.8公斤和89.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9.3%、16.6%和17.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20~30日播种,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2.每亩留苗密度3200~3500株。3.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重施花铃肥,补施钾肥。4.根据棉田长势长相,适时、适量化控。5.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6

  品种名称:邯5158

  转基因生物名称:邯5158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邯93-2×GK12选系邯9598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全生育期136天。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89.2厘米,茎秆较硬,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果枝始节位6.6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卵圆形,铃壳薄,单铃重5.2克,衣分40.5%,子指9.9克,霜前花率91.6%。出苗较慢,前期长势稍弱,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吐絮畅而集中,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7.7%,反射率75.3%,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0%,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4公斤、90.5公斤和82.9公斤,分别比对照豫棉21增产14.2%、10.0%和12.3%。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1公斤、88.7公斤和84.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1.5%、9.1%和11.1%。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15~25日播种。2.适当加大行距,一般棉田行距7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3800~4500株;高水肥棉田行距80~100厘米,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3.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初花期亩追尿素10~20公斤。8月10日后酌情补追盖顶肥,亩追尿素5~8公斤或叶面喷肥2~3次。4.洇地造墒,麦收前后浇一次关键水,开花后遇旱及时浇水。5.7月10~20日打顶,强调早打顶、打小顶、促早熟,留果枝13~16个。6.可以使用缩节胺进行全程化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重点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叶蝉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中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7

  品种名称:邯杂98-1

  转基因生物名称:GKz11(邯杂98-1)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邯抗1A×邯R174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三系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株形紧凑,株高94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较大、淡绿色,苞叶大,果枝始节位6.6节,单株结铃18.6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衣分40.7%,子指10.0克,霜前花率94.2%。出苗旺,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较好,吐絮畅,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9.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5.5%,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0%,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1公斤、102.3公斤和96.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21.7%、24.2%和26.2%。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4公斤、100.5公斤和98.3公斤,分别比中棉所41增产12.7%、15.5%和16.3%。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棉田4月上旬育苗,地膜棉4月中下旬播种,直播棉4月25日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棉田3000~3500株;高肥水棉田2000~3000株,不宜超过3500株。3.前中期适时化控,后期缩节胺用量宜减少。4.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需化防,并注意地下害虫、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三系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8

  品种名称:国欣棉6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GKz21

  选育单位: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K12选系0106×82系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6天。株形松散,株高98.3厘米,茎秆坚硬、茸毛多,果枝多而长,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掌状叶有皱褶,缺刻较深,果枝始节位6.9节,单株结铃16.9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9克,衣分41.6%,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1.0%。出苗较快,苗期较短,幼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28.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75.7%,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4.3公斤、89.2公斤和81.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4%、15.6%和16.0%。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1公斤、103.4公斤、100.2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5.7%、18.9%和18.6%。

  栽培技术要点:1.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4月中下旬播种。2.每亩留苗密度2500~3000株。3.足施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4.根据长势合理化控,打顶10天后喷缩节胺,以利盖顶桃的生成。5.棉铃虫重发生年份需注意三、四代棉铃虫的药剂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09

  品种名称:中棉所57

  转基因生物名称:中杂302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077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株形松散,株高100.4厘米,茎秆稍软,叶片较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1节,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铃嘴尖,铃壳薄,单铃重6.3克,衣分40.7%,子指11.3克,霜前花率93.3%。出苗较快,前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吐絮畅,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29.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4.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5.6公斤、100.0公斤和93.3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9.0%、21.3%和22.1%。200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7公斤、97.0公斤和94.3公斤,分别比中棉所41增产9.6%、11.5%和11.6%。

  栽培技术要点:1.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氮肥的50%做底肥,50%做追肥,花铃期施入,磷肥和钾肥全部做底肥。2.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每亩密度2000~2500株。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控制旺长为宜。4.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可摘去下部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5.中后期视田间生长情况,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6.棉铃虫三、四代孵化高峰期需药剂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天津,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10

  品种名称:冀杂1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97H1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抗8×冀棉18选系95-538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全生育期135天。株形较紧凑,株高95.1厘米,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4节,单株结铃16.2个,铃卵圆形,铃壳薄,苞叶大,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克,衣分40.1%,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1.2%。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健壮、整齐,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毫米,断裂比强度31.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4.2%,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4%。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春棉组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8.9公斤、108.8公斤和101.6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8增产11.4%、13.1%和12.5%;2002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8公斤、94.4公斤和83.8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0.4%、1.4%和减产3.0%。2004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1公斤、88.2公斤和79.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7.5%、14.1%和9.5%。

  栽培技术要点:1.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下旬播种。2.中等地力田块亩密度2500~3500株。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适时喷施叶面肥。4.根据长势适时适量化控。5.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11

  品种名称:邯棉802

  转基因生物名称:邯郸802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85-4.336×中12)F1×(85-0.044×冀棉11)F1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4天。株形较松散,株高93.3厘米,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果枝始节位7.2节,单株结铃16.0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单铃重5.8克,衣分39.9%,子指11.8克,霜前花率95.0%。出苗稍晚,整齐度较好,中期长势旺,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3.8%,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5.4%。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组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7公斤、93.0公斤和89.7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13.7%、12.0%和13.7%;2002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1.0公斤、96.3公斤和90.2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8.1%、1.4%和7.6%。2003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83.3公斤、71.2公斤和67.1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26.0%、16.2%和23.3%。

  栽培技术要点:1.宽行密植,每亩种植密度4000株。2.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发。3.重施花铃肥。4.早打顶,促早熟。5.防治病虫害,合理化控。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属转基因抗虫常规麦套春棉品种,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河南北部、中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6012

  品种名称:鲁棉研28号

  转基因生物名称:鲁272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棉14号×石远321)F1×(5186系、豫棉19、中12、中19、秦远142、鲁8784等混合花粉)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8天。株形较松散,株高90.4厘米,茎秆坚韧、茸毛中密,叶片中等大小、绿色,全株有腺体,腺体中密,果枝始节位6.8节,单株结铃15.7个,铃圆形,铃尖微突,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5.8克,衣分41.5%,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8.6%。出苗势一般,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稳健,中后期叶功能较强,不早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7.4%,反射率76.0%,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