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品市场专项执法行动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各地结合实际,集中开展了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要任务的重点区域的市场专项检查,认真开展了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的专项执法行动,以“五一”、“十一”、中秋、元旦、春节为重点切实加强节日食品市场执法检查。同时,针对市场上出现的“空壳”劣质奶粉、“红心鸭蛋”、“多宝鱼”和含“苏丹红”辣椒粉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组织开展了市场突击清理检查。通过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对大要案件的查处工作,有力维护了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万人次,检查重点食品市场1.6万个,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案件6.8万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5900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48件。
(三)基层食品市场日常监管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各地按照总局下发的《
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六查六看”的要求,认真落实属地监管任务和责任,强化市场巡查和分类监管,严格监督食品经营者自律,基层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全系统共有2.14万个工商所分别建立了“两图一书”、“一账一卡”等巡查工作制度, 1.99万个工商所建立了食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不少基层工商所还借助信息化网络、现代办公设备和移动执法终端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日常监管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四)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将食品质量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从食品质量准入、交易和退市进行全程监管,努力提高食品质量水平。通过进一步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严把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加大上市食品质量监测力度,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市场监控;严格食品分类监管和退市监管,依法销毁有毒有害食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食品质量状况进一步好转。20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纠正经营资质、食品质量、食品包装标识和商标广告等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主体69.93万户。全系统已配备食品质量快速检测车372台、检测箱5366个和其他快速检测设备,培训食品快速检测人员8930余人。总局组织各地对34种重点食品依法进行了质量监测。全系统共对676种、392万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合格率为96.6%,查处食品质量案件5241件。对1.55万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
(五)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迈出新步伐。各地按照健全完善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快立法立规步伐,继续大力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市场巡查、质量监测、质量分类监管、不合格食品退市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等监管制度建设,继续督促食品经营主体普遍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协议准入和经营者质量责任等自律制度,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 12315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和社会监督机制建设等,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为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据统计,在全国食品经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已建立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质量承诺等制度的分别达到213.26万户、198.5万户和 204.56万户;全国食品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已建立协议准入、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质量自检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的分别达到 8.09万户、5.21万户、8.16万户和9.75万户。全国工商机关共建设“一会两站”29.1万个,12315进社区率达63%、进村镇率达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49亿元,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去年在各地层层自查和检查的基础上,总局从各省、市、区工商局抽调专人,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大检查活动,了解掌握了大量情况,纠正了不少问题,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力地推进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总之,经过一年来全系统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国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流通环节食品质量明显提高,食品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有效地维护了食品市场秩序,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工商机关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特别是战斗在执法监管第一线的广大干部拼搏奋斗的结果,也是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工商总局,向同志们并通过大家,向全系统从事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广大干部和执法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