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重大项目:
  (1)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构建国家公共安全早期监测、快速预警与高效处置一体化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实现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成套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自主研发能力的突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应急平台设计关键技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关键技术,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技术,应急技术标准研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技术示范,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基于危险性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等。
  (2)食品安全关键技术。
  增强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监管工作的技术支撑能力,在风险评估、检验检测、溯源与预警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检测方法和设备研发,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获得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设备和试剂,开展食品安全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逐步实现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病原微生物、农药和兽药残留、化学污染物(含生物毒素)、食品相关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等食品危害的分析、预警与快速反应平台,建设4~5个食品危害物风险评估中心/基地;完成150~200项国家检测方法和标准物制定工作,研制15~20种标准物质;重点开发一批食品危害物多残留前处理及代谢表征技术、食品真实属性表征技术、快速与高通量检测技术、执法现场快速检测取证技术及其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测、溯源和快速预警系统,建立10个动态数据库,掌握数据样本超过50万份;完善食品安全合格评定体系建立,建立5~10个综合示范区。
  (3)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
  围绕国家层面战略性、前瞻性和具有国际突破性的技术标准问题,突出重大、共性、关键和集成性技术标准研究,开展战略推进工程、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创新工程的研究。战略推进工程主要是解决技术标准战略推进问题。包括标准化政策、技术法规体系建设、标准中知识产权、国际标准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应急机制框架、试点示范以及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等问题;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标准创新工程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标准缺失和水平落后以及我国优势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问题,主要在我国优势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及针对农业、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公共安全、建设节约型社会、社会公益类等重点领域的共性基础性的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上实现重点突破。
  五、管理保障措施
  按照“规范、滚动、开放、高效”的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责权分明的分层责任机制、加强部门地方参与机制、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和公平公正的咨询评审机制,确保“十一五”支撑计划顺利实施。
  (一)集成各方资源,发挥部门地方作用。
  建立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加强部门、地方参与的机制,项目遴选要注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根据《纲要》优先主题,结合重大需求、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研制或引进消化吸收需要,广泛咨询和听取专家意见,按照轻重缓急确定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
  充分发挥部门、地方在计划组织实施管理中的作用,重大、重点项目的选择要征集了解部门、地方的重大科技需求,听取其意见和建议;重大、重点项目主要由部门、地方组织。项目组织部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由计划主管部门确定。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结合。
  建立支撑计划信息交流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征集和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应用及产业化项目的立项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项目评审要更多地吸纳企业同行专家参与。
  建立企业广泛参与的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机制,加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和目标产品的项目,优先支持企业牵头承担或必须有企业参与;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支撑计划项目,部分重点领域项目优先支持企业联盟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合研发机构承担;具备条件的大型行业性企业集团可以作为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的组织单位。
  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参与计划项目。
  (三)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建设。
  加强项目实施与能力建设的有机衔接,从以支持项目为主,逐步转向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安排,实现从单一目标的突破向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发展的综合目标转变,将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作为项目目标的必要考核内容。
  加强对“人”的支持力度,注重培养能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承担项目;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向建立了合理人才结构和梯队的单位倾斜。要加强对具有成长性的人才队伍的支持,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海外留学人才等参与支撑计划。
  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基地建设,优先支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参与承担支撑计划项目。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大现有研究开发基地与企业、计划项目的结合,加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知识产权产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专利查新作为立项论证的重要内容,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考核项目、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成果验收和评价机制改革,加强支撑计划成果的标注、登记、发布;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明确支撑计划成果与知识产权的权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技术成果向企业扩散。
  (五)加强公开与公正,完善评审机制。
  利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重大项目储备数据库,推进和实行计划、项目“一站式”网上申报。建立技术预测机制和网上公告、公示制度,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前提下,公开项目管理相关信息,增加透明度。
  加大招投标力度,扩大招投标范围,对不涉及秘密的项目,要面向社会发布课题指南。对一些竞争性强的课题,应委托中介机构以招投标的形式确定承担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任务经费比例应不低于4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