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并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基本方针。对于当前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分配遇到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基本事实不是社会需要已经饱和,问题在于我们培养的人才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同社会需要脱节,或者说不太适合需要。因此,我们应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确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设置。
从培养人才的阶段来划分,在本科阶段应以培养应用型文科人才为主。为此,需要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增强能力的培养。可以按系招生,低年级打基础,高年级拓宽专业方向,并可搞主辅修制,以扩大文科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一部分从事理论工作、学术研究型的人才,但也要考虑到社会各种人才类型和数量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要深厚,知识面要宽,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
从学科的角度来划分,对那些应用性、技术性、操作性强的应用型学科,要加以发展,而且主要放在本科阶段,对那些理论性、意识形态性强的学科,培养高层次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学科,要坚持少而精,主要放在研究生阶段。
专业设置的调整,主要解决专业划分过细、过窄,部门分割,重复交叉,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要提高办学规模的经济效益。对不具备开办条件的专业要限期调整。
某些培养目标尚未解决,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未研究清楚的专业,可以缓办,待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等审定后再招生。今后增设新专业,或扩大原有专业的布点,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等必要的审批程序。
二、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点要放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教学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各类课程的建设上面。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讲授的主要内容都应是科学真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对我国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总结,是对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借鉴和吸收。凡与此相背离的内容,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或停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不是自由市场。社会主义大学的文科,决不能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提供讲台。
哲学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政治理论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尖锐斗争实际出发,针对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挑战,认真研究,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