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教育财务工作要点
(1991年3月16日)
90年代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年代。90年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从1991到1995年,即“八五”期间,教育工作要实现“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有选择地发展”的目标。工作重点放在调整内部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充实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上,使整个教育事业关系基本理顺,结构基本合理,持续稳步协调发展,为“九五”时期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两年多来的治理、整顿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财政还面临着困难。教育财务工作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工作将是相当艰巨和繁重的。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精神和“八五”教育计划要求,结合教育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八五”时期教育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确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坚持勤俭办学,大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教育财政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努力使教育财务工作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服务。
“八五”期间教育财务工作的重点是:
一、确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
1.根据《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所提出的“两个增长”原则和中央关于必须继续增加对教育投入的方针,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教育经费(含基建投资)应当逐年增长,并切实保证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长。“八五”期间,年度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做到全国平均不低于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不得低于20%。县(市)的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2.继续抓好中央各项教育专款的使用和安排工作,各地应按照“保证重点、统筹规划、扶持贫困、奖励先进”的原则分配使用,并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各地可根据财力状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立地方教育专项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