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各校应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双专业制和优异生选拔培养制度等。
(17)学校要制定系(院)级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和实施办法,通过试点,逐步开展教学管理评价工作。定期公布系(院)教学状态数据,为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提供依据。
(18)学风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学风的好坏对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抓学风建设不能只着眼于学生,要把抓学风与改进领导作风,抓教风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管理、严肃纪律结合起来。
当前,学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端正考风。在考试管理中,一方面要推进试题库建设,实行考教分离,另一方面要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和违纪行为,坚决刹住考试舞弊现象,为进一步搞好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七)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9)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改善条件,使老中青年教师都能各得其所,稳定队伍;要下大力气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提高工作,对确有成就的拔尖人才,要大胆破格提拔,使之脱颖而出。学校要在职称评聘、课时酬金、奖励和住房等方面,适当向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基础课教师倾斜。通过单设教学研究基金、奖励基金,鼓励、推动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从事教学研究,把优秀教学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务的条件之一,促使教学水平的提高。
(20)学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关心爱护教学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尽可能解决他们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对专职教学管理干部要参照有关规定给他们评定相应的技术职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附:
普通高等学校农林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农林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主要到农林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关农林生产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
德育: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及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学农林、爱农林,立志兴农林。
智育:
(1)生产技术类型专业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系统的技术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一定的技术经济、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本知识,本专业范围科技的新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生产技术操作和必需的实验、设计、试验、分析、推广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技术管理、技术开发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2)技术科学类型专业
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的理论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农林生产知识、技术经济及相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本专业范围科技的新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仪器使用、试验分析、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受到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一定的科研管理能力,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3)经济、管理类型专业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必要的农林生产基本知识,本专业范围内的新理论和新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现代数理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受到必要的调查、规划、技术经济分析、理论研究等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较好的概括和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预测判断、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各类型专业智育的基本规格是有关专业必须达到的总要求,每个专业还应制定出本专业的具体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