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与发达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标准化工作缺乏体系指导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信息标准研制缺乏科学的体系指导,导致已有标准之间缺乏应有的一致性。已经开展的标准体系研究目前仍停留在研究探讨阶段。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作指导,标准间的关系不明确,影响了标准的立项、制修订以及执行。
2、标准制修订仍然滞后
一方面,通用性、基础性标准空缺较大,无法满足对相关标准编制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周期过长,使得指导、规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专用标准滞后于应用与市场的需求。
3、标准化管理与协调机制亟待完善
各部门在地理信息标准立项和研制中,缺乏统一指导和协调,存在重复交叉、关系失调、制定顺序不合理等问题;各行业为应对急需而立项编制的地理信息标准中,相当一部分过于零散或质量不高,难以协调,使用混乱,造成信息共享困难。
二、发展趋势与需求分析
(一)发展趋势
今后一个时期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日益紧密
国际上从事地理信息服务及相关技术研发的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抢领“事实标准”的主导权,将技术标准与地理信息市场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寻求高新技术利益的最大化,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制定的一种发展趋势。
2、地理信息标准从非结构化向结构化发展
ISO/TC211制定的ISO 19100地理信息标准系列的推出,表明以标准体系结构化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科学的标准参考模型的基础上,将标准的制定纳入结构严谨、相互协调的统一框架中,体现了地理信息标准从非结构化向结构化的发展趋势。
3、基础标准的研制受到重视
从事地理信息高新技术研发的企业和国际标准化机构的联合,十分注重地理信息基础标准的研制。通过基础标准的研究制定,不但实现了技术储备,同时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深层次的发展。
(二)需求分析
1、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地理信息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标准是推动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理信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建立一整套从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交换、共享、管理到应用所适用的标准规范,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2、高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
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标准是实现地理信息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要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地理信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加紧制订地理信息技术标准显得越来越迫切。
3、国家经济利益和信息安全的需求
在关税壁垒逐渐解除后,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垄断和控制国际市场、保护和发展本国市场的最有效手段。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和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加强政府对地理信息获取与使用的规范化和监管,亟待加强地理信息标准化建设。
4、实现技术支撑和服务公众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车辆跟踪导航的产值已达到80-100亿元,基于电子地图的个人移动定位、地理信息查询等服务,已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地理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成熟,以引导、规范和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技术发展现状的地理信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5、实质参与国际地理信息标准制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