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沃土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和组织课题申报的通知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90万元,配套经费100万元。

  课题5、东北黑土及北方风沙盐碱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该区包括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总耕地面积约4.2亿亩。研究作物收获后,土壤水分不足与气温低条件下的秸秆还田技术以及有机肥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以改良土壤结构,维持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研究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平衡施肥技术、水肥耦合与高效利用技术、合理换茬轮作培肥技术等,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研究北方风沙盐碱土区防蚀性耕作与生物治理技术、留茬带状间作轮作技术、草粮间作技术等,以提高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能力;在了解该区域苏打盐碱土与草甸碱土水盐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盐碱改良剂、土壤水肥综合调控等措施,提出盐碱土的高产稳产培育技术模式,在典型地区建立沃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提出东北黑土及北方风沙盐碱土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维持与提升、平衡施肥与综合培肥、风沙盐碱地高产稳产培育等相关技术2项;研制盐碱土改良相关技术产品1-2个,申请专利1项;建立相关示范基地2个,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以上。黑土示范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0%,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10%,粮食产量提高10%;盐碱地治理示范区粮食产量提高10%-15%;发表论文4-6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4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

  课题6、华北潮土及褐土、棕壤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该区包括京、津、冀、鲁、豫5省市的全部和苏、皖的北部地区,耕地面积约4.67亿亩。研究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分散式快速还田利用以及秸秆快速腐解技术,有机无机肥料互作的生物有效性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技术,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推动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促进农田的用养平衡。重点研究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耕层增厚技术、有机与无机肥配合的土壤微团粒形成技术,适合的土壤结构调理剂研发技术和轮作、间套作技术等,改善耕层土壤微团粒结构与土体构造,增强土壤水肥保存和供应能力。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探讨减少水分灌溉和增加土壤水分库容的可能途径与模式;研究以肥保水和以水促肥的作用机制,养分与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与作物高产的关系,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在典型地区建立沃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制出华北潮土及褐土、棕壤土区农田土壤的有机无机肥料高效利用、耕层土壤物理培肥、土壤水库营造及肥水耦合等相关技术2-3项;申请土壤结构改良剂专利1-2项;建立示范基地3-4个,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以上。通过示范,使养分施用比例趋于合理,肥料利用率提高10%,增产10%;农田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发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4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

  课题7、长江中下游水稻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该区包括鄂、湘、赣、沪、苏、浙、皖等7省市的绝大部分,该地区总耕地面积约3.26亿亩。针对该区域土壤高产栽培、高度集约化利用、土壤养分消耗迅速,造成土壤缺素和养分不平衡等问题,研究长期集约化栽培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缺素因子,提出土壤平衡施肥的推荐施肥技术与方法。改进传统的稻-稻-绿肥的配套栽培模式,筛选适合冬季休闲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有机肥品种,研究其播种栽培技术及周年轮换技术,建立相应的技术模式与体系,提高冬季休闲田块的利用率,促进农田土壤的用养平衡;研究适合该区域的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的还田利用率。针对该区域氮磷化肥使用量大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与小流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典型种植制度下,氮磷养分需求与损失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农田氮磷运筹与减量施用的养分损失综合控制技术,在典型地区建立沃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农田土壤的推荐施肥、氮磷运筹与减量施用、秸秆还田等关键技术2项;建立示范基地3-4个,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以上。通过示范,使养分施用比例趋于合理,肥料利用率提高10%,增产10%;发表论文4-6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4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

  课题8、南方丘陵岗地红黄壤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该区包括闽、粤、桂、琼、云、贵、川、渝等8省区市的绝大部分和湖南、江西两省的一部分,耕地总面积约4.2亿亩。以提高红黄壤旱地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为目标,研究适合高温、高湿、高集约化利用下,红黄壤有机质提升、养分含量增高的耕作栽培、施肥及管理等农业措施,提出持续提升红黄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培肥地力、提高其生产力的综合技术措施。以改良红黄壤旱地表层土壤结构、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为目标,研究与之配套的耕作制度与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研制适合红黄壤旱地特点的土壤结构改良剂,促进红黄壤结构的快速改善,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和生产力。以提高单位红黄壤旱地的生产效益、优化旱地作物结构为目标,研究适合该区域特点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类型,形成与种植制度和作物类型相适应的、有利于红黄壤旱地生产力提高和作物高产优质的施肥技术,提高红黄壤旱地的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在典型地区建立沃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研究提出红黄壤区旱地有机质和养分提升、耕层快速熟化以及种植制度与施肥配套等沃土技术2-3项;研制红黄壤结构改良技术产品1-2个,并申请专利1-2项;建立示范基地2-3个,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以上。实验区土壤地力提高1个等级,作物增产10%,肥料利用率提高10%;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4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

  课题9、西北旱作黄绵土及荒漠灌耕土区沃土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该区包括晋、陕、甘、宁、青、新、藏等7省区的绝大部分,总耕地面积约3.2亿亩。研究该区域农田土壤养分缺素状况及肥料效应,干旱条件下的化肥及有机肥施用技术,确定几种主要的高产稳产平衡施肥模式,改善土壤养分失衡的状况,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及增产效果。该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熟化程度低,需研究耕作、秸秆覆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以及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措施提高生土熟化的效果,探讨其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生土熟化培肥技术模式,改善土壤肥力。针对农业水资源不足,研究肥水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养分与水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与作物高产的关系;作物田间集雨利用技术,土壤水库增容技术,秸秆还田方式与数量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等,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典型地区建立沃土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基地。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适合西北旱作黄绵土及荒漠灌耕土区的肥水高效耦合、养分均衡供应等相关技术2项;研制生土熟化、水资源高效利用相关技术产品,申请专利1-2项;建立示范基地2-3个,示范区总面积1-2万亩以上。示范区作物产量提高10%,肥料利用率提高10%,土壤肥力水平提高1个等级;发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40万元,配套经费120万元。

  课题10、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提升战略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沃土工程实施布局和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沃土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和长效机制;利用现代空间技术手段,开展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提升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提升的关键技术与区域模式;结合我国沃土工程建设,提出我国不同区域土地生产力可持续提升的调控对策与优势战略。
  研究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出沃土工程实施的重大战略报告,出版专著1部,撰写政府咨询报告1-2份,发表论文3-4篇,培养研究生1-2名。
  课题经费:国拨经费160万元。

第三部分 申报文件编制


一、申请函

  根据《课题申请指南》,我单位          (全称及地址)授权    (姓名)    (职务、职称)作为全权代表,提报下述内容:
  1.我方愿意按照《课题申请指南》中规定的条款和技术经济指标,提供下列文件15份。
  (1)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2)课题申报书
  (3)相关附件
  (4)课题预算申报书
  2.我方愿意向申请主持部门提供任何与该项申请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3.有关本申请的所有正式通讯应致:
  地址:               邮编:
  电话:      手机:       传真:

  申请人名称:(公章)
  法人(或授权代表)姓名:      签字:

  年  月  日


二、申请人资格审查文件

  (一)申请单位概况
  名称:                电  话:
  地址: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及帐号:
  单位负责人姓名:     职务:     技术职称:
  (二)申请单位简况
  (联合申请单位在此处须分别对所有规定内容进行详述)
  1. 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历史沿革、批准成立部门等);
  2. 课题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技术简历、学术水平;
  3. 参加课题工作的科技人员数量、素质及专业构成;
  4. 近期从事同类研究或开发项目的名称及成果;
  5. 承担该课题的主要支撑条件。

三、课题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农业部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6 年 月至 2010 年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九月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