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06年第74号--氨纶终裁公告

  1.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的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其进口量均超过中国大陆氨纶总进口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
  2.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之间及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条件基本相同。依据是:
  (1)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之间及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用途基本相同且可以相互替代;
  (2)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客户群体完全相同,主要为纺织企业。而且下游用户既使用此次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同时也使用中国大陆产业生产的同类产品;
  (3)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销售渠道基本相同。而且销售市场区域也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
  因此,调查机关认为就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氨纶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初裁前,日本相关利害关系方递交的材料提出:调查期间内,其被调查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动情况与其他被调查国家产品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趋势不同,竞争条件不同,因此不应对其予以累计评估。
  《反倾销条例》指出了累积评估的三个法律要件,即来自某一国(地区)的倾销进口产品倾销幅度不小于2%;来自某一国(地区)的倾销进口产品的进口量占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不低于3%;倾销进口产品之间及倾销进口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具有相同的竞争条件。
  调查表明,日本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在调查期内对中国大陆进口量分别为2896.96吨,3923.68吨,4843.11吨和4816.33吨;占中国大陆总进口比例分别为15.71%、12.34%、13.27%、12.14%。日本公司倾销幅度为12.87-61.00%。如前所述,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竞争条件基本相同。
  调查机关在初裁中认定,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氨纶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初裁后,没有利害关系方对此提出进一步的评论意见。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终裁中维持初裁的认定。
  (二)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原产于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量为11749.55吨,2002年迅猛增长到24043.33吨,增幅达104.63%。2003年、2004年,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量继续增长,分别达到29819.67吨和32681.81吨,增幅分别为24.02%、9.60%。
  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的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分别为34.31%、44.04%、34.33%、25.32%。在氨纶巨大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大陆氨纶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相应得到提高,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进口产品。虽然被调查国家(地区)近年来向中国大陆出口氨纶的数量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处于下降趋势,但是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氨纶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总体仍然较大。
  本案初裁后,日本旭化成纺织有限公司、日本OPELONTEX公司、美国旭化成氨纶公司的代理律师事务所在递交的《氨纶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的书面评论暨关于“倾销进口产品数量”的评论意见》和《关于氨纶反倾销产业损害裁决中认定“倾销进口数量”的问题的进一步意见》中提出,调查机关在产业损害终裁中,应把倾销幅度裁定为零的国外(地区)生产商或出口商的进口产品排除在倾销进口产品之外。
  调查机关对此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反倾销条例》第八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纳利害关系方的有关意见,在本案产业损害调查的终裁中,在确定倾销对中国大陆产业损害时,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量、市场份额和进口价格等相关数据中已不包含倾销幅度裁定为零的国外(地区)生产商或出口商的进口数据。
  (三)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及其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至2004年,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为5380.08美元/吨、6131.31美元/吨、5976.78美元/吨和5700.31美元/吨。2004年比2001年每吨氨纶下降了275美元。2002年比2001年上升了13.96%,2003年比2002年下降了2.52%,2004年又比2003年下降了4.63%。
  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价格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17%,下降了9.05%和下降了17.73%。除2002年有所上升外,2003年和2004年在需求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平均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大幅度下降,平均销售价格从2001年的7.5万元/吨急剧下降至2004年的6.1万元/吨,每吨降低1.4万元。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趋势与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趋势完全相同。
  调查机关将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调整后的到岸价格和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置于同一贸易水平,即中国大陆销售环节下进行对比得出,调查期内,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平均价格比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低30.40%、29.95%、27.31%和18.29%。调查证据表明,倾销进口被调查产品向中国大陆削低价格销售氨纶产品抑制和压低了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四)中国大陆产业有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1.中国大陆氨纶表观消费量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氨纶表观消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9.42%、59.10%和48.57%。中国大陆市场对氨纶需求呈持续高速增长趋势,有利于中国大陆氨纶产业的发展。
  2.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产能、产量保持增长
  在巨大的氨纶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为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目的,中国大陆产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建等手段,扩大了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技术改造和扩建项目的陆续竣工,相应地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逐年增长,同类产品的产量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80.05%、54.32%和49.18%;产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1.76%、59.46%和41.25%。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产能和产量是与中国大陆市场需求量同步增长的。
  3.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量增长明显趋缓
  调查期内,受中国大陆氨纶需求量大幅增长的拉动,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数量逐年增长,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别比上年增长78.55%、57.06%和29.72%,但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却明显回落,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比上年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4年,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低于产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2.40个百分点和11.53个百分点。
  4.中国大陆产业开工率呈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开工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开工率水平从2001年的100.18%下降到2004年的88.06%,下降幅度达12.12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的开工率比2001年的下降10.18个百分点,2003年比2002年略有增长,增幅为3个百分点,2004年又比2003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氨纶行业机器设备具有高投入、连续生产的特点,通常必须在高开工率下运行。由于调查期内,氨纶的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与中国大陆氨纶需求呈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形成了明显反差。
  5.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呈大幅上升趋势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除2002年比2001年稍有下降之外(下降幅度为2.37%),2003年和2004年期末库存均急剧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9.39%和226.34%,2004年达到库存最高水平。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由于大量积压产品,占用了企业资金,严重影响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效益。
  6.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总体处于较低水平。2002年比2001年有所上升,上升2.38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4年均处于下降趋势,分别比上年下降0.28和2.94个百分点,2004年下降到最低点。由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开工率、销售数量受到抑制,制约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7.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受到抑制,明显低于销售数量的增长幅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