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办公厅、质检总局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现将本次课题申报指南发布如下:
  课题实施时间:2006年-2008年12月。

  课题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暴露评估模型与软件研究:选择氯丙醇、二恶英、丙烯酰胺、重金属(如铅和镉等)、有机磷农药(如乙酰甲胺磷和马拉硫磷等)、霉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和DON等)等典型污染物,开展暴露评估研究,同时以不确定性为研究重点,开发出点评估技术、随机模型及相关软件。
  2. 暴露评估数据库建立:在全国大规模膳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基于个体数据的按食物种类的消费量数据库及我国食品中重要农兽药残留、天然毒素与食品污染物等的背景值和污染状况的数据库。
  二、考核指标
  1.针对上述典型污染物建立有效数据量不低于10万的数据库,以暴露边界比(MOE)为重点进行暴露评估,提出符合国际要求的控制标准修订建议,并开发出有自主软件著作权的计算机软件1个,包含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的随机暴露评估模型2个;作为起草国之一,参与在CAC中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标准的制定;
  2.建立涵盖30个省(区、市)共4500个家庭、2万人的主要食品消费量数据(每个人、每天分食品种类单独数据,累计超过10万套),在此基础上获得点评估用的均数和高百分位数。
  三、申报要求
  1.课题申报单位具有从事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的专业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CAC起草氯丙醇、丙烯酰胺和二恶英等国际标准的水平。
  2.申报单位掌握大规模食物污染物监测和消费量数据并能代表中国状况,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美国环境保护局和欧盟暴露评估软件有充分了解,具备从事Monte Carlo技术和Bootstrap技术软件开发的能力。

  课题2: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复合效应的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长期低剂量的联合暴露复合效应模式和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敏感生物标志物的评估技术与模型;
  2.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新技术的研究:开展替代整体动物实验的细胞毒理学和分子毒理学技术研究,重点包括遗传毒性、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致癌作用的体外替代筛选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验证。
  二、考核指标
  1.获得3-5个用于评价复合效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建立一套复合效应(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的评价方法或评价指标(如HI、TEF、BMDL、ARfD等);
  2.获得5-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累积风险评估数据,建立甲胺磷毒性当量体系;初步阐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联合暴露复合效应的作用模式(相加、协同或拮抗);
  3.建立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和致敏性评价的4套方法体系,在神经行为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内分泌干扰作用、食品致癌作用等方面建立替代筛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进行修订。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3: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开展离体肠道模型及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研究,定量评价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残留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定植抵抗力、代谢和耐药性的影响,为制定日允许摄入量(ADI)提供技术手段;
  2.重要动物源病原生物耐药性的动态数据库研究:以流行病学手段监测食用动物及其产品(肉、蛋、奶及水产品)中重要病原生物耐药性动态数据库,建立动物源耐药病原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的风险模型。
  二、考核指标
  1.建立离体肠道模型和肠道微生物定植动物模型及其抗生素残留耐药性安全评价标准化操作规程,提出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等3~5种抗生素残留定量评价标准;
  2.提出耐药菌和/或耐药基因转移扩散风险分析程序和风险评估模型及其标准化规程(草案);
  3.建立重点养殖地区猪、鸡、奶牛等3种常见食用动物病原生物耐药性的动态数据库,样本数超过1万份。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具备省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实验室合格证(至少二级)。

  课题4: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指南与生态毒理风险评估模型研究:开展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我国创制农药生态转归和风险评估研究,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
  2.农药残留田间降解动态与残留限量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开展农药在经济作物(蔬菜或茶叶)田间降解动态规律、残留限量预测模式、安全间隔期指南和最大限量标准研究,提出我国农药残留限量制定规程;
  3.农药残留评价和管理中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研究:根据我国农产品特点,参与修订CAC农产品及食品分类体系,增加我国特有品种,建立我国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
  二、考核指标
  1.提出2-3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如单嘧磺隆、丙酯草醚等)风险评估结果,为我国农药登记和SPS通报评议提供技术依据;
  2.建立1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模型和中国农药风险评估方法指南;提出国家农产品及食品分类标准体系;
  3.建立我国生态系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揭示5-10种我国生产的混合农药残留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多残留累积性风险评估模式;
  4.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8-1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10-20项,申请专利3-4个。
  三、申报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有从事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专业研究机构,具备代表中国参加食用农产品分类体系国际标准修订的水平,应通过国家或省级计量认证或者国家实验室认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