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发展农垦先进生产力、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保持垦区社会稳定为根本目标,切实转变垦区主管部门职能,积极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促使农垦管理体制更加顺畅,企业经营机制更具活力。加强场县(乡)合作,稳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拓展了农垦发展空间。

  ----坚持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技兴垦和人才强垦战略,把科技进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科技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积极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着力建设科技人才支撑型垦区。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深入挖潜,努力探索内涵式增长模式,促进了农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垦区。从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积极争取并落实养老保险等各项政策。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大力加强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职工群众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垦区稳定。

第三节 形势分析



  “十一五”是农垦系统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就机遇而言,一是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的上升期,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质量安全意识日益提高,有利于促进农垦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有利于推动农垦的产业升级。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国内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有利于农垦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三是我国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质性推进,全社会更加关注、支持“三农”的氛围,有利于发挥农垦优势,巩固和提高地位,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各类生产要素流动频繁,产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有利于农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合作领域,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挑战来看,一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增强,国内同行业企业实力壮大,农垦企业竞争压力加大。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水、能源等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加剧,资源紧张和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三是农垦自身还存在一些影响快速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如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消除,企业分离办社会任务艰巨,垦区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高精尖人才缺乏等。此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垦社会建设和管理将面临一些新课题。

  总体上看,“十五”期间,农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土地资源、产业、规模、科技和组织等五大优势更为明显,“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农垦具备了化解不利因素、加快发展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和精神动力。

  农垦系统应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中心,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强示范带动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农垦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创农垦事业新局面。

  ----系统构造,高起点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标准化组织生产和加工,按国际规则和惯例参与竞争,构建保护有力、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支撑体系,不断巩固粮食、天然橡胶等战略农产品地位,高起点建设现代农垦产业集群。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